第A08版:侨都·文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橙”意满满 “柑”货多多
台山“网油包” “网”住食客心
跟着“邑起游”去旅行
江门旅游有了新玩法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1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口味与众不同 每天限量供应
台山“网油包” “网”住食客心

新鲜出炉的“网油包”口感极佳。
“网油包”香气四溢,外表金黄发亮。
扫描二维码 看相关视频

    开栏语 江门,中国著名侨乡,文化之都。中西融合交汇、兼容并包的侨乡文化特色,不仅体现在一排排骑楼建筑上,还有一些藏在巷子里的包点美食中。江门特色的包点众多,比如台山大包、网油包、菠萝包、叉烧包等。一个简单的包点里,不仅是美味,还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即日起,本报推出“包包世界”栏目,为你探寻舌尖上的美味,揭开包点背后的有趣故事,敬请垂注。

    说起“网油包”,不少江门人都疑问“江门有这种包吗?”

    在台山都斛,除了人们熟知的大米、青蟹、菜花等美食,还藏着一种特色包点——网油吐司,当地人又称“网油包”。“网油包”不仅深受台山当地人的喜爱,不少来自江门市区、广州的人都冲着这个“网油包”来,吃了还要打包带回去。这个“网油包”每天限量供应,需恰逢刚出炉时或提前预订才有口福品尝到。

    经朋友介绍,家住蓬江区的李小姐提前一天预订,第二天驱车1小时,来到台山都斛潭溪酒店品尝这一美味。“以前真没听过‘网油包’,这次是我第一次吃到,味道很香。”

    “在台山,做‘网油包’的不止我们这一家,但大家想吃‘网油包’时,肯定会想起潭溪。”潭溪酒店老板赵源立说,该酒店的“网油包”主要在馅料和配料上下功夫,通过严把质量关来赢得顾客的良好口碑。

    潭溪酒店于1988年开业,原属于供销社,后来几经转手。赵源立在2008年接手,至今已有15年了。2018年他又开了一家丽都酒楼,同样销售新鲜的“网油包”。

    谈到“网油包”的特别之处,潭溪酒店的赵师傅说:“在于面包的那层是猪网油。”猪网油包裹住的面包坯里有四分之一熟鸡蛋、一条广式腊肠和一小勺秘制肉馅,能很好地锁住里面的精华。经约1小时的发酵,入炉前在表层抹上蛋液,大概经过12分钟的高温烘焙后,猪网油与面包表层合成一体,覆盖在馅料上方的猪网油晶莹剔透呈琥珀色,从外表可隐约看到里面的蛋和腊肠。

    出炉的“网油包”香气四溢,外表金黄发亮,记者一口咬下去,猪网油、腊肠、鸡蛋、叉烧馅料在口腔里迸发出香味,让人回味无穷,忍不住再多吃几口。

    赵源立介绍,“网油包”新鲜出炉后,温热时吃口感最佳,每个售价4元,每天限量供应。经常有台城、江门市区、广州等地的人过来吃,很受欢迎。除了满足茶市需求外,还会按客人的外卖订单来制作,附近很多餐厅、酒店为丰富食客的选择,会提前下订单供应给食客品尝。“一天通常做150个‘网油包’,如果想要吃的话,最好提前预订。”

    “我们很喜欢吃‘网油包’,想吃的话最好一出炉就去买,否则还吃不上呢!”都斛镇居民林先生告诉记者。

    为什么要限量供应?赵源立道出了原因,他说,猪油网是有限的,一头猪只有极少的油网,即使想多做也没那么多材料。

    一个“网油包”背后,不只是一份美味,还是一种侨乡文化。

    台山是著名侨乡,每年往返台山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络绎不绝,给当地餐饮行业注入了新的创作元素和发展理念,催生了不少中外结合、创新改良的特色美食,“网油包”就是其中之一。据了解,20世纪90年代,西式面包一度成为台城及台山乡镇茶楼饭馆茶市的特色点心,一壶热茶配一个西式面包,是当时比较常见的搭配。

    赵源立介绍,“网油包”的历史已经讲不清了。据说,都斛圩较早期的北园茶楼已有“网油包”供应,“网油包”的制作技艺在都斛镇已传承和发展超过30年。他猜测,台山西式面包的兴起,应该与侨乡文化有关系。

    一个“网油包”,“网”住了一份美味,更“网”住了食客们的心。这个有数十年历史的包点,正被越来越多人熟知。

    (文/图 李银换)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