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对身边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开展活动课程时,应重视其中的探索和体验环节,让孩子们有机会进行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实验能力。本文将以本人所负责班级的孩子们开展的以种子为主题的研究探索为例,浅析小班活动课程的应用。
江门市江海区江南幼儿园 罗曼瑜
认识什么是种子
某天,中班的孩子们给我们班送来了两个干枯的丝瓜,说是他们在幼儿园的“丝瓜墙”上摘下来并晒干的。“给我摸一摸。”“听一下,会响的。”……班里的孩子们见到新事物,立马变得兴奋起来,一边观察一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
“这是种子吗?”孩子们把干丝瓜放到小桌子上摸啊、摇啊、按啊,忽然干丝瓜被按出一个洞,从里面掉出一颗颗黑色的东西,这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我没有回答,而是引导孩子们自己探索答案。经过查找资料,孩子们知道了原来这些黑黑的颗粒被称为丝瓜子,那新问题又产生了:丝瓜子是种子吗?会发芽吗?
为了验证以上问题,我带领孩子们开始了丝瓜子发芽实验。装土、松土、撒种子、浇水和观察……在这几天的实验里,孩子们围绕丝瓜子的形态特征展开讨论,回忆丝瓜子的发芽过程,结合前期对种子的认识,验证了丝瓜子是种子。
本次活动以生活中因幼儿的好奇心而引发的事件为契机,在孩子们参与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和思维,让他们学会在科学实验中探寻答案。
了解更多不同的种子
丝瓜子实验结束后,我在孩子们吃西瓜时提醒他们注意观察西瓜里的种子,并提出问题:丝瓜里面有种子,西瓜里面也有种子,它们同样是果实,那么果实里面都会有种子吗?于是,新的思考和讨论开始了。
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多种果实,并让他们对果实的外形特征进行了观察讨论。接着,他们尝试把果实切开,找出种子,并发现这些果实的种子有着不一样的形状和颜色。
孩子们变得更加好奇了,回家后和父母继续收集更多种子,并把找到的新种子带回幼儿园。很快,教室的种子展示区放满了各种各样的种子,孩子们经常跑过来看一看、聊一聊,开始对这些种子能不能发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幼儿在找种子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探索的乐趣,这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
每一次探索研究,其实都是在为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打下基础。
幼儿园自然角里的花生悄悄发芽,孩子们透过透明盒子看到花生所在的泥土里有一条条白色的“胡子”,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再次被激起。为了让他们理解眼中的“胡子”是种子的根,对种子后续成长为植物起到重要作用,我针对根的作用设计了新的活动课程。
为了开展验证“根能吸水”的小实验,我收集了一些带根的刚刚发芽的种子,并让孩子们尝试自主讨论实验的内容。让我惊喜的是,部分孩子经过此前对种子的探索后,对实验内容有了自己的思考,比如会主动向我询问自己的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实验开始了,孩子们在两个相同的透明瓶子里装入同样多的水,画上水位标记线,并将带根种子放进其中一个瓶子,随后一起用黏土把瓶口堵住。
在接下来的观察中,孩子们发现放有带根种子的瓶子水位每天都在下降,而另外一个瓶子水位则没有出现明显变化。“那些水去哪里了呢?”孩子们讨论后得出了答案——根确实是在“喝水”。
通过实验,幼儿进一步了解到根的作用是吸收水,持续获得水的种子才能继续成长为整株植物。
以上以种子为主题开展的活动课程,创设出了宽松、自由的探索研究环境,孩子们通过多种方式去感知、认识种子,自我学习、科学探究能力得到锻炼。这离不开教师对教育契机的有效把握、对孩子们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有效支持和充分鼓励,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观察、操作、发现、思考和表达,这样他们的学习经验才能得到丰富、内化和迁移,实实在在地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