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总是在强调学生要“听教师的话”,这样的要求显然不够全面。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要注重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以人为本,以理服人地开展学生谈心工作。
个别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教师需要对他们提出批评;有学生成绩表现突出,教师也需要进行表扬。而实践证明,良好的沟通更有利于让学生接受表扬或批评,增进同学之间的团结,发扬友爱互助的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素质教育成效,为社会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江门市新会实验小学 冯少辉
及时沟通 找准问题所在
每位学生的思想情况、心理素质和个人爱好都不尽相同,对同一批评的接受程度或事后的悔改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对特定学生进行批评教育,首先要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把握他的个性特点,讲究技巧,有的放矢地进行沟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批评内容,及时改正缺点。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后进生其实是在学习上“迷失”了方向,教师需要通过认真的分析和恰当的教育,及时帮助他们找出问题,阻止情况恶化。以笔者曾接触过的学生小锋为例,当时在三年级的他表现较为懒散且无心上学,还会不时出现迟到等不良现象。笔者在某天小锋迟到的早上,在全班同学面前作了适当的批评,并在班会上和同学们一起为他“把把脉”,帮助他找到应该改正的地方。在充满善意的环境中,小锋认识到了教师和同学们的批评,以及对自己能够早日改正的期许,逐渐产生悔改之意,有了进步的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不恰当地对中层生进行批评,其实有可能导致学生“钻牛角尖”,因此教师在批评后一定要注意做好思想工作,及时“打气”,把批评和鼓励糅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在认识到错误的同时不留下思想包袱,继续轻装前进。另外,优秀学生一般较为自觉,思想基础比较好,当这些学生犯错时,教师就应该清晰明了地指出,帮助学生找准问题所在即可。
把握分寸
做好批评教育
与学生沟通,要注意把握分寸,才能得到让人满意的效果。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注意把握“四个度”:
一是把握批评的“力度”。不结合实际的责备,一味谴责学生的不是,这样以批评代替说理的行为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育要采取恰如其分的方法,根据学生犯错误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注意不可以取两个极端,过轻就会不痛不痒,过重又宛如暴风骤雨让人难以适应。
二是把握交流的“态度”。不管学生犯了什么校规校纪,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都要注意控制好感情,保持文明有礼的态度,切忌避免打骂和体罚。
三是把握处罚的“尺度”。教师在批评或处罚学生时,要严格按规章行事,明确指出学生所犯的问题,做到有依据、按尺度,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批评,树立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遵守的观念。
四是把握用语的“准确度”。与学生沟通时,有需要时可以采取硬话软说、直话曲说、明话暗说,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也可以在沟通中了解更多真实情况,避免委屈、冤枉没有过错的学生。
以诚相待
取得合作理解
在与学生沟通时,教师应该做到开门见山。例如在进行批评教育时,需要让学生明白教师的目的是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最终希望的就是让他们好好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沟通的语言要诚恳、真切,体现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听得进,也乐于接受。笔者在处理个别学生的偏科问题时,会找他们进行单独谈心,争取在一对一交流中找出该名学生的学习问题以及平衡发展的方式,其间要着重灌输均衡发展的思想,帮助学生意识到偏科的问题所在。笔者还会邀请个别任课教师为他们补课,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除了学习,学生也可能会遇到家庭问题,这同样需要教师注意和适当介入,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实现家校联动。笔者会特别注意家长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是否存在问题,并积极帮助家长改善与学生的关系,让他们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