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4下一版  
消除安全隐患 筑牢安全防线
研究实施“数据要素×”行动
一球激起千层浪
首批123个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公布
数字贸易如何影响你我生活?
同步筹备 同等保障 同样精彩
第六届新会陈皮文化节启幕
厨房从“闲人免进”变成“欢迎参观”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3 年 11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深入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全力打造“邑食安”阳光餐饮云平台
厨房从“闲人免进”变成“欢迎参观”

    □江门日报记者 陈敏锐

    通讯员 曾文静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通过科技赋能,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全力打造“邑食安”阳光餐饮云平台,将厨房由原来的“闲人免进”变成“欢迎参观”,经营主体、监管部门、消费者均可实时通过视频查看、监督厨房环境卫生、食品加工操作等,营造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目前,全市7145家餐饮单位进驻“邑食安”阳光餐饮云平台,其中高风险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食堂,下同)、养老机构食堂、大型餐馆进驻率100%,建成5个“邑食安”阳光餐饮云平台示范商圈。“开平市校园食品‘互联网+明厨亮灶’阳光餐饮”被评为全国“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优秀案例。

    高风险业态100%纳入可视化监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大众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过去,在餐饮行业,一块“厨房重地 闲人免进”的牌子使后厨成为“隐秘的角落”,容易滋生食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为提升食堂后场透明度,营造让消费者安心用餐的消费环境,我市积极推进“明厨亮灶”建设,通过物理或技术手段将后厨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实现实时监督。

    我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起步早、步伐稳,于2015年在全省率先启动“江门市食品安全中央监控系统”建设。按照风险管控的原则,我市首先将辖区内供餐人数比较多的学校食堂列为首批入驻主体,随后选择不同业态、类型的餐饮服务单位示范先行,通过抓重点、树样板,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整个餐饮行业全面推进。

    历经多次升级改造后,“江门市食品安全中央监控系统”更名为“邑食安”阳光餐饮云平台,2021年全市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等全部入驻平台,2022年全市养老机构食堂、大型以上餐馆、农贸市场等全部入驻平台,实现高风险业态100%纳入可视化监管。

    提高餐饮企业入驻积极性

    搭建好平台,更要进一步发挥好实效。

    一方面,我市将平台应用与许可工作相结合,对新开办和延续的餐饮服务单位提前介入指导,引导其开展“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并入驻“邑食安”阳光餐饮云平台。

    另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联合电信、移动等部门,结合餐饮企业规模,制定个性化的网络宽带安装和平台入驻优惠套餐,降低社会餐饮企业入驻成本,提高餐饮企业入驻积极性,并向各餐饮主体公示平台运维的收费标准,做好平台售后运维,对入驻平台的餐饮主体、监管人员开展平台运用培训,确保平台运行通畅并取得实效。

    我市还积极发挥学校、养老机构主管部门力量,强化市场监管与教育、人社、民政等有关部门的联动协作,合力推动相关食堂在规定的期限内入驻平台。

    建设“邑食安”阳光餐饮云平台示范商圈

    构建新型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的多元主体共治格局,才能够有效提高食品安全的整体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强化社会监督,我市选择人流量大、餐饮单位多的5个商圈(商业综合体)建设“邑食安”阳光餐饮云平台示范商圈,商圈内的餐饮店在经营场所显眼位置公示平台二维码,鼓励消费者通过手机扫码实时查看后厨人员及环境卫生情况。同时,向全市近3.5万名学生家长代表开放学校食堂平台权限,推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校园食品安全监督。

    厨房卫生直接影响酒店餐厅声誉,影响客人对就餐点位的选择。购买卫生合格的佐料,在符合卫生条件的状态下进行加工生产、提供销售服务,是餐厅应严守的准则。实行“明厨亮灶”,倒逼餐厅保持干净卫生,员工的心会更踏实,身心健康也得到保护。依托平台建立食品安全指数评价体系,我市从主体责任落实、信息公示、社会评价、部门监管情况等维度进行评分,科学量化各餐饮经营主体食安指数并向社会公众公布,消费者可以根据评分情况选择更加安全放心的餐厅用餐,利用消费引流倒逼经营者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全力营造食品安全共创共治共享格局,助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