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教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城乡“手牵手” 教育共发展
让学生“沉浸式”学法
打造“大思政” 铸魂育新人
产学研创为陈皮产业赋能
品味传统精粹 传承家乡美食
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好习惯
将红色基因厚植于学生心中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 年 11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印发“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行动方案
城乡“手牵手” 教育共发展

    全面消除普通中小学校大班额、大校额;各县(市、区)重点培育具有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的高中1所;加大优质教育集团创建培育力度……近日,我市印发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行动方案(2023—2027年)(简称《方案》),对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制定了“风向标”。

    《方案》提出,到2025年,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基本建立,恩平市省级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至少新创建5个基础教育集团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力争鹤山市、蓬江区分别创建广东省首批和第二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到2027年,城乡教育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乡村教育独具特色,乡村学校“美而优”,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江门日报记者 张翠玲

    扩增 做大切好优质教育资源“蛋糕”

    《方案》制定了6大重点任务,推动我市县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补齐乡村教育短板,全面提高县域教育发展水平,包括教育资源扩增工程、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程、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程、新强师工程和教育综合改革工程。

    大班额、大校额学校等是教育领域的一大难题。对此,《方案》重点聚焦优化基础教育布局调整,要求未来五年县域内“三所学校”、小规模学校及存在大班额、大校额学校的区域布点规划和结构调整,适当向乡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倾斜。推进落实“十四五”期间中小学幼儿园公办学位建设专项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切实消除大班额,逐步解决大校额问题。按程序因地制宜做好生源极少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撤并工作。支持生源不足或不具备独立开办公办幼儿园条件的县(市、区)设立公办幼儿园分园。

    在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方面,《方案》提出加强普通高中招生管理,全面落实属地招生和公民同招政策,深入推进全市7所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和鹤山市示范区建设。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和载体,创建一批人文、数理、科技、艺术、体育、综合高中等多种类型特色高中。同时,创建辖区内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学校,每个县(市、区)重点培育具有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的初中2所、高中1所,补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短板。

    借助集团的力量,《方案》提出,大力引进国内名校,深化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优质品牌效应,全市培育一批省级、市级优质教育集团,力争各县(市、区)省级优质教育集团全覆盖;各县(市、区)城市优质公办幼儿园要与3所以上村级幼儿园进行结对帮扶。

    抱团 强化乡镇学校联城带村功能

    以点带面,《方案》在强化乡镇学校联城带村功能、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上,大力推进“三所学校”建设工程,集中力量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小学、农村寄宿制学校,各县(市、区)要有1个以上县级“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试点镇,依托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面提升农村各类幼儿园整体办园水平。以培育城乡教育共同体为重点,强化乡镇学校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推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下沉辐射乡村学校。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在强化乡镇学校联城带村的工作中,《方案》提出,要健全乡镇学校管理模式、推进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发挥乡村学校教育浸润作用。其中,在健全乡镇学校管理模式方面,建立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初中学校为主体,同乡镇内若干所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为成员的学区,推进实施学区内教师“走教”制度,推动加强学区内同学段学校课程、教学、教师、研训一体化管理,实现学区一体化办学、综合性考评、协同式发展。到2025年,全市基本实现乡镇学区化管理全覆盖,学区内教师“走教”制度完善,通过跨校兼课、走教、支教、轮岗等方式,教师在学区内学校流动顺畅。到2027年,乡镇学校管理模式更加优化,学区内资源统筹调配无障碍,使用效益进一步增强。

    创新 突破教育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

    针对教育领域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方案》重点落实的焦点放在课程改革和教师队伍专业素质能力提升上。

    在课程改革方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开展“深度学习”的研究,探索建构“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的课堂基本范式、学科变式和评价标准。大力倡导集体备课,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和作业设计质量。探索具有乡土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强化学习方式变革。用好乡土资源,丰富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内容,注重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衔接。

    教师队伍实施“三类五阶段”培育模式,分类搭建校长、教师、教研员三支队伍专业成长体系,打通“新任→胜任→精干→专家→引领”的成长通道。加强乡村教师素质培养,村小学、教学点新任教师,5年内须到县城学校或乡镇中心校任教至少1年。教研员5年至少到乡村学校指导30次,新入职教研员3年内蹲点时间不少于1年。县(市、区)教研室每学期组织乡村教师进行专项培训2次以上,每学期组织乡村教师公开课或汇报课展示。小规模学校教师每学年参加区域集体教研活动的机会不少于活动总量的80%。积极引导优秀校长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有序流动,缩小城乡、校际间教师队伍水平差距。力争到2027年县域内45岁以下乡村校(园)长达到50%以上。

    与此同时,《方案》还提出全面落实和巩固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两个不低于或高于”政策要求,落实山区和农村边远县(市、区)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健全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教育服务体系、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健全控辍保学常态化监测机制,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等,在落实乡村教师待遇保障和关爱特殊群体教育方面,制定了明确的规划和目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