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鹤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抓实抓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撂荒地变成“小粮仓”
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2 月 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撂荒地变成“小粮仓”
宅梧镇以“一核三驱”党建模式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宅梧镇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让撂荒地整治“施工图”转化为丰收“实景画”。

    走进宅梧镇双龙村,整齐的辣椒田映入眼帘,喷淋装置排布田间,不少村民在田地里忙碌,这里是宅梧镇“2022年度江门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示范片”。谁能想到,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草长得比人高的撂荒地。

    记者近日走访了解到,宅梧镇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组织驱动、创新驱动、产业驱动相互融合的“一核三驱”党建模式,让撂荒地变成“小粮仓”,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蓄势赋能,走出一条以党建引领撂荒耕地治理高质高效的新路子。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谌磊 通讯员 廖守庚

    党建领航

    组织驱动,提升核心战斗力

    作为“鹤山粮仓”,宅梧镇拥有约4666.66公顷(7万亩)耕地,是鹤山市行政面积最大、耕地面积最多的乡镇。然而,由于“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形特点,镇内撂荒地也相对较多。站在高质量发展的风口,宅梧镇如何破局?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近年来,该镇按照“党建引领、支部发力、党员带头、干群联动、抓点促面、整体提升”的思路,注重抓“头雁”带队伍强素能,保障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红色引擎”动能澎湃。

    一方面,该镇通过健全组织架构,凝聚党建力量。创新党建领航“1+10+5”运作模式,其中,“1”即镇党委牵头成立1个镇级农村土地股份经济联合社作为运营平台,“10”即10位“头雁”领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工作实施小组盘活撂荒地,“5”即开展土地存储、入股、流转、代耕代销、农机农技服务5项业务,推动撂荒地高效利用和土地规模经营,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上级肯定和推广。

    另一方面,该镇通过落实主体责任,提升服务能力。采用“村级党组织+党员+公司+农户”模式对撂荒地进行连片整治,村级党组织统筹撂荒地底数实地核查工作,建立工作台账,党员带头“认领”示范田,通过精准“开方”治撂荒“顽疾”,农业公司、种植大户聚焦村级产业链条对撂荒地进行复耕复种,带动农户种植、加工经济作物,助推农户增收。

    目前,该镇已培育大型种植企业3家、农耕服务主体2家,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种植。

    精准施策

    创新驱动,高效盘活撂荒地

    宅梧镇全面梳理、集中攻克撂荒地复耕复种的堵点、卡点,通过创新驱动、试点先行,实现多点开花,从根本上破解撂荒地碎片化难题。

    该镇以村民小组党支部全覆盖为目标,将其作为推动撂荒地整治的前沿阵地。实行党员干部包干责任制,以“支部带头、党员冲锋、群众紧跟”的干事模式,充分发挥“红色引擎”抓好撂荒地整治等重点工作任务,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取得突出成效。

    例如,泗云村党委按照“整村推进、整村提升”的工作思路“化零为整”,开展“全村一块田”试点工作。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开展群众工作,消除村民顾虑。村民以土地入股,让小田变大田,形成整片可流转地块,除自耕地外,约120公顷(1800亩)土地成片流转大耕户,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95%。“2022年,我们村集体年收入增加18万元,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5个。”泗云村相关负责人表示。

    双龙村党员先锋队开展“百姓夜话”活动,厘清村民耕作需求和流转意向。该村创新推出“分换改转”“订单转租”“一收一交地”等方式解决“插花地”、已发包土地、农作物在生长期等难题,划分自耕区、机动区、流转区满足村民耕作需求,推动零散撂荒地连片整合优化,村集体年收入增加6万多元,村民年直接收益增加30多万元。今年1月,该村轮作种植项目被认定为“2022年度江门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示范片”。

    据悉,自2021年以来,该镇因地制宜制定专项方案,实行“一村一策”整治策略,精确开展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今年以来,全镇已流转连片撂荒地约184.8公顷(2772亩),其中约144公顷(2160亩)已完成复耕复种,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统筹推进

    产业驱动,赋能高质量发展

    为建设更高水平的“鹤山粮仓”,宅梧镇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让撂荒地整治“施工图”转化为丰收“实景画”。

    双龙村“分换改转”、漱云村“公司租地+农户耕作”、堂马村“订单转租”……这些撂荒地复耕复种新模式是该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推进撂荒地整治的一个个缩影。

    同时,该镇积极引进优质农业企业,成功引进源林投资(广东)有限公司流转撂荒地约68.53公顷(1028亩),目前已复耕约25.33公顷(380亩);引入凤鸣谷公司在泗云村、双龙村种植水稻、辣椒等作物约46.66公顷(700多亩),打造“稻经轮作”示范基地。

    此外,该镇创新“5+1”合作分红模式,即村民以土地入股,收益平均分成6份,其中5份直接给村民,1份作为管理费归村集体,实现互利共赢;采取“公司租地+农户耕作”方式增加村民收入,优先聘用本地村民,让村民获得租地分红,还能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已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

    下一步,该镇将持续巩固“一核三驱”党建模式,提升撂荒地复耕复种和土地流转工作成效,进一步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着力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全力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迈上新台阶。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