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毕松杰 供销宣
在新会陈皮国家农业现代产业园管委会公共服务中心,一个实时滚动的屏幕引人注目,新会区超7000家新会陈皮产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流通情况不断更新。“这是新会陈皮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也是广东省首个聚焦本地特色产品产业的大数据项目,可为新会柑的种植、加工及仓储建立严格、规范的数字化生产标准,助力新会陈皮现代农业发展壮大。”平台相关负责人说。
聚焦“抓好一三五,做强百千万”,江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着力构建以五级覆盖、管理协同、安全可靠的“百千万工程”数字化支撑体系,同时积极发挥数字政府建设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更好地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色和村的资源,培育壮大一批适应“数字浪潮”的经济强县、特色强镇、名村名品,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县镇村均衡发展
“您好,请问除了到现场办理业务,还有其他渠道吗?”今年7月4日,江海区行政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接到伍先生的电话,伍先生咨询办理商事登记的相关业务,但是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前往该中心办理。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迅速指引伍先生利用“视频办”服务平台进行在线办理。事项办理后,伍先生连连称赞,“视频办事真是太便捷高效了!”
数字政府建设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县镇村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一环。江门已完成全市政务外网线路铺设,有效支撑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并依托“视频办”等创新服务模式,有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一次办”。
目前,江门已建成“全时在线、渠道多元、全域通办”的政务服务体系,线下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全面推出“24小时不打烊”服务,广东政务服务网江门事项可网办率达95%,粤省事(江门专区)、粤商通(江门专区)可办事项1649项,全市铺设1523台“粤智助”政府自助机,让数字化高效贯通城乡区域发展各环节、全过程,助力县镇村均衡发展。
与此同时,江门正以鹤山市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指挥系统为基础,积极面向各县(市、区)推广铺开招商项目调度平台,助力各地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从“心中有数”到“数看发展”的跨越。鹤山市作为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之一,首创构建一张集3万多条经济数据的“数据网”,实现招商项目多维分析、项目建设高效开展、行政监督精准有力、经济运行宏观统揽等全流程功能,以“数字+服务”全力支撑制造业做大做强。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鹤山全市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0个,计划投资总额208.98亿元;93个省、江门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8.82亿元,占全年计划的95.3%。
加快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
“叮咚”,新会区大鳌镇年轻的养殖户吴志东正喝着茶,手机突然收到提醒,点开一看,被告知一个虾塘的水体溶氧量偏低,于是他轻轻一点,屏幕上的增氧机图标便转动起来。几公里外的虾塘中,对应的增氧机开始运作,屏幕上的数值也缓缓上升。“我现在养殖的6.67公顷南美白对虾,基本已经通过平台实现智能管理,即使隔得很远,也能通过手机对水质进行实时监管和调控。”吴志东说。
近年来,大鳌镇与中国电信江门分公司合力搭建“智慧渔业大数据平台”,开启江门首个5G+智慧养殖试点项目,推动水产养殖走向数字化、智能化,为大鳌创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注入强心剂。2022年,大鳌镇南美白对虾全产业链产值超20亿元,今年8月,正式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
江门通过数字政府建设,抓好数字化赋能这个“小切口”,因地制宜做好数字技术与特色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台山市都斛镇省级万亩粮食(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有“广东第一田”美称。连片稻田内,智慧农业物联网设备通过5G网络连接后台数据库,将病虫害资料与田地情况进行匹配,实现虫“脸”精准识别,为水稻解决“成长的烦恼”。“我们引进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系统工具,通过系统自动进行田间检测,实时反馈区域病虫害发生趋势、病虫结构,可以更加有效地提供田间科学服务和指导。”江门天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江门以“1+12+27”国家、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梯队为抓手,以经营主体生产数据为牵引,结合物联、智能监控、远程控制等新技术,全维度“一张网”管理,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供给,数字技术全面助力新会陈皮产业园、开平家禽产业园、江门水产产业园等智慧农业生产力倍增,加快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切实做好乡镇“土特产”文章。
数字技术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作为全省率先开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改革的地级市,江门以数字政府建设为依托,全面活化农村集体资产,不断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有效壮大“百千万工程”最基层单元,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我们构建起了市县镇村四级联通的数字化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打造集农村资产管理、村务公开、预警监管于一体的‘农村宝’,盘活‘三资’交易、乡镇船舶、农村宅基地等资产,助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市政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农村集体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将农村的资产资源摆上台面,竞投人凭实力获得使用权。资产交易在“阳光”下进行,提升了农村集体资产价值。
据统计,截至11月20日,全市交易平台累计组织交易79264宗,交易总金额336.16亿元,比拟定交易总价258.58亿元增加75.58亿元,增值30%。其中线上交易额达42.94亿元。通过平台交易,促进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去年底,江门市农村集体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入选省先进应用案例,正式上架广东数字政府应用超市,成为全省“三资”数字化管理应用先行者,为全省政府部门提供参考。
同时,我市大力推进信用村建设,新会区大泽镇、鹤山市古劳镇、恩平市大槐镇等移动支付示范镇依托“农融通”平台,打造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信”与“贷”互助互利新模式,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带来真金白银。
“挂牌信用村后,无须抵押,村民凭信用就可以贷款,不仅解决了村民的融资难题,还增强了村民讲诚信、重诚信意识,营造出浓厚的诚信文化氛围。”台山市汶村镇渔业村党总支书记张明贵高兴地说。“守信用真能换来真金白银!”渔业村村民张贵扶提及村里建设信用村,点赞道:“如今有了银行的信贷支持,我们通过改造渔船、升级装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江门在全省成立首个地级市金融支农联盟,26家银行保险机构与12个示范村(镇)挂点结对,有997条行政村被评定为信用村,发放贷款农户户数113839户,贷款余额50.17亿元。全市累计交易宗数67096宗,交易总金额262.47亿元,增值32%,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