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百年老校行——探寻江门教育高质量21/2023-12-06/A07/3571701797105474.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白绿”弥新 培育英才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3 年 12 月 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市培英小学:
“白绿”弥新 培育英才

培英小学与香港培基小学开展教育教学交流活动。
白绿摄影社的成员们在三十三墟街采风。
白绿管乐团是学校的一张名片。

    绿树荫翳,傍晚的阳光正好,篮球场上有男同学飞奔运球的身影,榕树下女同学轻声阅读的声音随风飘来……这样宁静、美好的画面,让培英小学校长吕毅玲心生感慨:“让学生拥有一片读书求知的净土,这应该就是111年前,培英小学创始人的初心和愿景。”

    从海傍街到甘化路,从识字班到江门市培英小学,从曾经的风雨飘摇到如今的根深叶茂,经历迁校、易名,江门市培英小学在时代的涤荡中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也找到了发展的方向。111年的发展历程,培英小学凝聚了培英体系学校“白绿精神”的内核,延续着“以信处事,以望立己,以爱待人”校训,开创了“人人发展,发展人人”新天地。

    时代的发展赋予教育更多的自由和可能。在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培英体系“全人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培英小学在素质教育、特色兴校的浪潮中,传承和发展了培英体系“管乐”与“摄影”的传统艺术项目,提炼了“邮”文化,建立了江门市首个小学生摄影工作室、江门市首家小学生邮局,并获评“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还有广东省摄影家协会青少年摄影教育联盟学校、广东省巾帼文明岗、广东省红领巾示范校、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门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江门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培英小学逐步成长为江门城区的一片教育绿洲。

    “白绿精神”历久弥新,培英小学在百年办学路上培育英才,诞育“鹰才”,一批批“雏鹰”从这里起飞出巢,翱翔在属于自己的广阔蓝天。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翠玲

    A 百年跌宕

    “培英”积淀 求索育人

    二十世纪初叶,欧风东渐,美雨西来;帝制废除,民国创立,渐兴新学之风。1912年,加拿大长老会波多马牧师在北街海傍街设点,传教、送医、赠药、办识字班,孕育了培英小学的前身。

    1914年,教会购得海傍街4号的土地。波多马牧师在原来设点办识字班的基础上,筹办了广州白鹤洞培英学校的新会北街分校——启德(女校)和启智(男校)两所小学。

    1934年,广州培英中学接办启德、启智,两校合并,并易名为“广州培英中学北街分校”,学校行政上由广州培英中学管理。后经抗日战争,学校被迫停办,直至1945年复办,称“私立广州培英中学北街分校”。1946年,学校开设初中班,行政上仍由广州培英中学管理。

    1953年,学校小学部与中学部分家,各自独立成校。小学部由江门市接管,改名为江门市第八小学。1958年,学校改名为“江门市北街小学”。

    江门市中心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陈健聪是培英小学1984届校友,经历过“北街小学”时期,他表示,虽然毕业多年,但仍然心系母校。“感谢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和言传身教,正是在培英小学打好了我的学习基础,使我终身受益。”陈健聪说。

    1987年,是学校百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由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牵头,学校搬迁到甘化路80号(即现校址)。2003年,学校从西北面新征得土地3068平方米作为学校教学用地,学校占地面积达11258平方米。2007年,学校多媒体电教室、音乐舞蹈室、新会议室、塑胶运动场、休闲区竣工并投入使用,校园功能场室获得了进一步的完善。

    “这张照片是旧校舍庆祝第一个教师节,这张照片是旧校舍的校门和围墙……”77岁的培英小学老校长王蕴伦为了本次百年老校行的采访,翻出了一批珍贵的历史照片,并能准确地记起照片背后的故事。王蕴伦20世纪50年代从培英小学毕业,后又回到培英小学任教、担任校长,经历了学校的数次更名,也见证了学校从北街海傍街搬迁到现校址的过程。“刚到新校时,只有一幢教学楼,操场也是一片烂地,到处坑坑洼洼,当时,我们全体老师带领学生,平整了操场,栽种树木,校园环境也逐步好了起来。”王蕴伦说。

    这种主人翁精神,也带到了现在的培英小学。每天中午,吕毅玲都会与由学生组成的护绿队在学校的德薇茶花园里给茶花浇水、拔草、施肥,延续了老一辈培英人对学校的爱与担当。

    B 蓄势待发

    回归“培英” 阔步向前

    从学校更名的历史中不难发现,培英小学曾与培英体系断代了数十年。2009年,在培英校董会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正式回归培英体系学校,更名为“江门市培英小学”。

    而后,培英小学逐步迈入蓄势待发的时期。一方面,体现在校园面貌“换新”上。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增建了心语室、改建了多媒体电教室、队部室等,并充实了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另一方面,回归培英体系的培英小学,还得到了海内外侨胞、校友的捐资办学,办学环境不断优化。2011年,学校门前的相关违章旧建筑拆除,彻底整修校门前300米坑洼不平的路面,进一步开启了培英小学阔步发展的道路。2014年9月,政府资助的附设综合楼落成启用。2015年10月,由培英体系名誉校长蔡建中教授捐资兴建的电梯门楼正式落成启用;同年9月、11月,培英小学白绿管乐团、培英小学学生邮局相继正式成立。自2019年来,培英体系学校校友、新会梁大成制香厂原董事长梁德成累计资助培英小学200多万元,主要用于学校社团建设和教学设施设备的添置,捐资改建了篮球场,以及包括德薇美术室、德薇舞蹈室、德薇管乐室、德薇创客空间等在内的功能场室,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1990年来到培英小学任教的胡佩娴老师,直到去年退休,在培英小学度过了32年的任教光阴。“我见证着学校的发展,从90年代起学校开始有电脑,到现在各班教室配备一体机。看着培英小学成为了江门市一所教育教学质量品牌学校,作为一名老培英,我觉得非常自豪。”胡佩娴说。

    除了校园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回归“培英大家庭”之后的培英小学,也开启了她的对外交流之路。“四海之内,白绿一家”,培英系列学校遍布四海,自2009年回归培英大家庭后,培英小学加大了与加拿大,以及我国的香港、广州、台山等地培英系列学校的交流合作。通过参与校庆庆典、金秋茶聚、文艺汇演、书画摄影展览等形式多样的联动,增强培英体系学校的凝聚力,真正体现“白绿儿女一家亲”的“培英情结”。

    为了更好融入大湾区建设,促进江港两地青少年全面交流、深度交融,2013年,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培英小学与香港培基小学结为“姊妹学校”,十年缔结,两校通过师生互访、远程同步视频、学科教研、科技创作、艺术交流等师生交流活动,互相观摩学习、分享教育成果,成效显著。同时,为了培植两地学生的手足情谊,加深香港青少年对祖国的认同感、自豪感,近年,江港两校师生还多次共聚侨乡,先后举办了“共享文化,携手发展”“探寻侨乡根脉,共育家国情怀”等大湾区青少年主题研学交流活动,同学们在课堂内外共同探寻侨乡根脉,通过沉浸式领略侨乡风采,寻访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增进了对祖国的认识,厚植了家国情怀。

    “我还记得北街小学时期,学校很不起眼,加上当时学校距离市中心也比较远,大家都笑称我们在‘西伯利亚’,有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北街小学。但是自从学校硬件不断翻新,尤其是我们回归了培英体系学校后,对外交流的机会变多了,老师们也在与其他学校的经验交流中提升了教学水平,学校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在培英小学任教30多年的老教师陈凤燕如是说。

    C 内核传承

    “白绿”文化 生生不息

    1879年,那夏礼博士在广州创办了培英中学,以“白绿”为校色,“雄鹰”为校徽,“白绿旗帜”为校旗。在培英人看来,白色象征着纯洁、真诚、坦白、谦逊;绿色象征不屈不挠又充满活力,在历经了百年沧桑岁月、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培英体系学校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核——“白绿精神”。回归培英体系学校后,培英小学也将“白绿精神”接续传承下去。

    “‘四海之内,白绿一家’,培英小学的‘白绿精神’不应该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应该是富有内涵、充满生命力的,同时也应该兼具江门培英的独特色彩。”10年前,刚接手培英小学的吕毅玲,就对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那时,恰逢培英小学建校101周年,站在培英小学新的100年起点,我应该,也必须让百年培英焕发新的生机。”吕毅玲说。

    为了尽快实现这一愿景,吕毅玲带领全体培英人,结合百年培英“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创新发展,制定了适合学生成长的“白绿文化,全人教育”文化特色主题,以白绿社团文化为主要抓手,内化学生“向善、向上”的“白绿精神”,致力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发展,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中国邮政的专用颜色绿色象征和平、青春和繁荣,与培英“白绿精神”中“绿”的寓意不谋而合。培英校友遍布全球,为保持相互之间的联系,书信沟通就是其中的重要途径之一;当时,培英小学外来工子弟居多,与家人进行书信沟通也是一种传统而重要的形式。在这个大背景下,2015年11月,培英小学成立江门市首家小学生邮局,充分利用学生邮局这个实践平台,紧扣时代脉搏,开展了“邮票上的党史”“致未来的自己——时光慢递”“信的交流 爱的回音”等丰富多彩的多个校内外实践活动,为学生奠定了社会实践的坚固基石。

    今年11月,培英小学学生邮局迎来了8周岁生日,13名同学通过考核,被聘为学生邮局第九届工作人员。黄宇航同学担任了新一届学生邮局局长,他说:“培英小学学生邮局名堂响当当,我一定会不断提高服务意识,让学生邮局焕发新的光彩。”

    “管乐”是培英的传统特色项目,为了传承发展,更为了让孩子们能在“赋美赋能”的成长道路上起飞远航,2015年9月,吕毅玲亲自统筹,组建白绿管乐团。经过8年阶梯式的培养,管乐团一路高歌,一路收获,从最初30多人的小乐团,发展成为今天拥有A、B、C三个团的规模,成功培养出数百名具有管乐特长的队员,先后多次在市级、省级、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成为广东省高水平艺术团队。

    目前,培英小学社团类型多样,学生踊跃参与,并定期向全校师生和家长进行成果汇报。除了学生邮局和白绿管乐团两张名片外,该校还以“白绿摄影”为校园文化窗口,成立了白绿摄影社,并在2022年成为我市目前唯一获评“首批广东省摄影家协会青少年摄影教育联盟学校”的学校。

    “白绿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其以更加丰富活泼的形式,成为培英学子心中最生动、鲜活的小学记忆。

    D  高歌猛进

    锻造师资 “培鹰”高飞

    百年培英在第二个100年如何培养出更多的“鹰”?在吕毅玲看来,育才由育师始,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此,培英小学推动强师工程落地,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的“培鹰”之师。

    教育是一场行稳致远的长征,每次蜕变和前行都像一场接力赛。青年教师来到学校,亟需迅速成长和蜕变,通过党员导师制、“双最”工程(评选“最美教师”“最美班主任”)、铺好“练功台”、以赛促练等多措并举,确保青年教师“两年站稳讲台,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初具特色”,将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人;强化跟踪管理,通过新教师汇报课、师徒汇报课、推门课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仅2023年,青年教师在各大教学比赛中捷报频传:周健俊、周秀敏老师先后以区级比赛第一名,代表蓬江区参加江门市级大赛获一、二等奖;在2023年蓬江区中小学各学科各类教学技能竞赛中,刘君杰、戴小敏、周健华、邓月玲等老师获特等奖,吴思敏、苏伟枫、李洁如、喻金兰、章慕娴、梅雨薇、李婷婷、吴晓冰等老师获一等奖。在蓬江区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系列活动评比中,该校获多项大奖:《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获蓬江区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宣讲活动金课;学校少先队思政课《红领巾为家乡代言》获特等奖、“十佳”团队思政课;学校与香港培基小学共同开展的“探寻侨乡根脉,共育家国情怀”研学活动被评为蓬江区优秀研学项目。此外,还有多位老师、多个团队在市、区级等各类教学比赛、活动中获奖。学校现有英语、语文2个蓬江区名教师工作室,广东省美育专家1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江门市教育专家1人,此外,还有市、区级各类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教育人才、学科带头人15人,区教育人才12人。

    “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来到培英小学,在教育专家和学校团队的帮助下,我迅速成长,练就了过硬的教育技能、提升了教学能力,所以我才能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刚刚获评蓬江区青年岗位能手的周健俊说。

    在一众“培鹰”之师的带领之下,“雏鹰”在培英园中振翅高飞,历年来,该校曾有多名优秀毕业生前往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知名学府深造,历届校友不少成为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佼佼者。近年来,学生也在各项比赛中收获累累硕果。仅2023年,学校科创小组在2023年蓬江区青少年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获得全区第一名,甄子鑫、谭志诚两同学在广东省第十四届“小小科学家”中小学生科学实验活动成果展示交流中荣获一等奖;在首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小学组家书专项赛中,汤晓琳、汤芷晴等同学获全国一等奖;张佩璇等同学在“悦读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广东省《少年讲书人》(第五季)中文电视展评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讲书人”;还有汤梓荧、阮靖洋等同学荣获“广东省优秀少先队员”称号,陈铭潇、颜睿妍、李欣燃、唐思然、谭志诚等多名少先队员获评广东省红领巾奖章个人四星章……

    今年,培英小学作为龙头学校,成立跨区域教育集团,荷塘镇远昌小学、杜阮镇杜阮小学、棠下镇沙富小学和恩平市大田镇中心小学纳入培英小学教育集团,标志着百年培英的发展又翻开了新的篇章。

    继往开来,“白绿”增辉。百年培英,有读书声、呐喊声、欢笑声、管乐声。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培英小学将“白绿精神”注入校魂,如松柏长青;把“全人教育”写上蓝天,与雄鹰结伴。朴实、勤奋、团结的培英人充满希望,要将这未竟的教育事业继续书写下去。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