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会区招商工作紧密围绕高质量发展,锚定奋进千亿GDP强区目标,截至10月底,已率先提前超额完成市下达年度各项招商任务指标。盘点累累硕果,新会区招商呈现出多、快、优、广4个特点,闯出“新境界”。
江门日报记者 黄胜
全力以赴成果多
今年以来,新会区坚持“工业立区”,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入落实“六大工程”,加快“一园三中心”建设,实施“‘十百千万’招商计划”路线图,一路“狂飙”。截至11月底,新会区通过市审核成功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5个,计划总投资约629亿元。其中,超100亿元项目1个,超10亿元项目18个。各项招商主要任务指标均已超额提前完成。招商亮点项目最多、出让土地最多、项目动工投产最多、优质线索储备最多,主要指标全市领先。
丰硕的成果,得益于全员作战、全力以赴。
早在2月15日,新会区就高规格召开全区招商引资动员大会,成立全员全产业链招商作战指挥部,由区委统筹安排,实施“一个产业、一个目标、一个领导、一个专班”招商模式,成立了28支招商队伍“群狼出战”,吹响全员全产业链招商集结号。全区科级干部常驻带队,继续做大做实深圳、上海两个驻点,启动京津冀驻外招商筹备工作,强化驻点招商保障机制。同时,新会区与第三方合作机构、工业地产平台等合作,筹建区级国资招商公司,加快建立完善的区级现代专业招投体系,持续招大引强。
今年以来,新会各级招商队伍累计举办15场投资推介活动,区领导分别带领各招商队伍围绕主攻产业方向,分赴京津冀、长三角、成渝、深莞、港澳等地参加大型专题展会和各类招商对接活动累计40场次。累计接待各地客商超1160家次,外出拜访考察企业超980家次,收集和整理各类项目线索信息超330条。
项目落地见效快
项目为王,动工为成,达产为胜。加快项目投产和项目储备,是新会区确保招商成果丰硕的主要举措之一。
今年以来,新会区狠抓项目落地,累计新增挂网项目28个,新增供地项目27个,新增动工项目16个,其中9个项目实现“交地即动工”。
其中,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一期扩建项目由国内新能源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三的企业——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江门市国资平台合作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35亿元,落户新会智能制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建设10GWh产能,研制、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储能电池及相关集成产品和锂电池材料。
又如,中建海龙新型建造科技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3亿元,拟建20条模块化集成房屋生产线。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当年拍地”“当年动工”“当年建成”,力争12个月内建成投产。
招大引强质量优
今年以来,新会区聚焦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招大引强,提高招商项目质量。着力攻坚“大”项目、“四新”(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专精特新”项目、“溢出转移”项目,打造滨海新区、新会智能制造产业园、珠西园区、粤澳园区、江睦园区“五大平台”。
例如,精测电子新型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利用企业在显示、半导体和新能源测试领域的技术基础,引进新型物联网终端核心器件产业园、新能源智能装备和AR/VR智能装备及高端仪器仪表项目,在新会建设大湾区生产基地,进行新产品的集中化、批量化生产及研发。预计项目满产后,年产值约30亿元,亩均产值1000万元。投资方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创业板上市公司,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 “2021年新一代人工智能揭榜计划优胜单位”,获得“中国专利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荣誉。项目的核心项目之一——新能源智能装备项目配套新会新能源电池产业,已与中创新航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是中创新航新能源电池检测设备的主要供应商。
立足长远后劲足
在招商引资中,新会区立足长远,不仅关注单个项目,也注重产业链的完善。同时,招引优质教育类项目,培育优秀人才,增强发展后劲。
在教育类项目方面,广州软件学院江门校区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规划用地约100公顷。该学院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广州市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为广东省民政厅首批5A级社会组织,入选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建设名单。广州华商学院江门校区建设项目总投资30亿元。学院是一所民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设置有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卫生等32个专业。目前,有在校学生4300人、教职工230人,预计2025年满负荷运行,可容纳学生1.8万人、教职工900人,设置专业40个。
在产业链招商方面,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江门基地项目和中建海龙新型建造科技产业园项目,将为新能源产业和新型建造方式全产业链带来深刻影响。
其中,中建海龙新型建造科技产业园项目投资方——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从事新型建造方式全产业链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是“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企业现有4大建筑科技研究院,已在深圳、珠海、合肥、宿州、重庆、济宁建成6个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设计研发和智能建造能力国内领先,港澳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