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问道 探寻高质量发展密码——跨省大21/2023-12-11/A03/4101702229576244.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苏州 “最强地级市”的发展密码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3 年 12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苏州 “最强地级市”的发展密码

苏州工业园区位图。
苏州工业园区背后折射的逻辑,来源于“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拼版照片:上图为1994年绘制的苏州工业园区手绘规划图;中图为2007年拍摄的苏州工业园区;下图为2023年7月4日用无人机拍摄的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89家,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连续七年位居第一。
当前,苏州不少企业生产车间的自动化水平达到了全国领先地步。图为恺博(常熟)座椅机械部件有限公司。
江苏太仓港码头。

    苏州概况

    坐标

    江苏省辖地级市,特大城市,是上海大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重要城市,位于华东地区、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东南部,东傍上海市,南接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西抱太湖与无锡市相邻,北与南通市隔江相望

    面积

    8657.32平方公里

    人口

    常住人口1291.1万人

    GDP

    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2.4万亿元

    荣誉

    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地级市)、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作为普通地级市中一员,苏州凭借GDP收获颇为一致的“最强”评价。2022年,苏州市GDP高达23958亿元,仅次于上海(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北京(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深圳(副省级市)、重庆(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苏州作为普通地级市,与一众直辖市、副省级市“同台竞技”,排全国所有城市(含直辖市)GDP第6名。

    苏州的成就不仅在于其经济的蓬勃发展,更在于其独特的发展模式。经济学家一致认为,苏州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地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极佳的营商环境、亲清的政商关系、外向型经济和坚持制造业立市。这些因素共同为苏州创造了优越的经济发展条件,使苏州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工业重镇。

    市委书记陈岸明、市长吴晓晖多次强调,要学习借鉴江浙地区先进经验,推进江门高质量发展。苏州作为中国“最强地级市”,到底强在哪里?苏州强大的原因是什么?江门能学些什么?带着相关问题,记者探访了苏州。

    A

    观察:战略定位

    透视:拥抱中心城市 借力乘势发展

    6月24日,苏州11号线开通运营,并可以通过花桥站无感换乘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媒体评价说“这是一条串联起了最强直辖市——上海、最强地级市——苏州、最强县级市——昆山的超级线路”。这也标志着沪苏同城化进入地铁通勤时代,更是苏州紧紧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抢抓机遇的有力举措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位于长三角中部的苏州,与上海地理相近、人缘相亲、往来密切。在吴文化丰沛滋养下,苏州与上海两座城市,自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度融合;而今更是使命与共、休戚与共,密不可分。

    在苏州能清晰地看到,这座城市正积极在落实国家战略中寻求合作新机遇、打开发展新空间,主动学习、接轨、服务、融入。

    近年来,“轨道上的长三角”不断推进,苏州人出行越来越方便,沪苏湖铁路、南沿江城际铁路等进度不断加快、通苏嘉甬铁路开工在即,“黄金双十字”在苏州北站交会,苏州交通枢纽地位更加显著。

    作为上海的资源外溢城市,苏州在产业配套上,一直与上海协同发展。很多世界500强企业会把中国区总部设在上海,同时在苏州就近设厂。比如2019年,艾默生投资1.15亿元在苏州工业园区打造研发中心,服务整个亚太、中东地区的客户,还有霍尼韦尔、新加坡的凯德集团等这些顶尖企业的入驻,共同搭建了苏州的产业创新集群生态,也让城市的工业水平迅速飙升。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江门也应抢抓深中通道、深江铁路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对接深圳等珠东发达城市,打造‘深中通道—中阳高速’产业带,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在服务‘双区’融入‘双区’中获取发展动能。”市政协智库专家、江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志坚说。

    的确,作为重要节点城市,江门应更加全方位对接融入大湾区中心城市。首先是战略。在谋划万亿级城市发展战略上,江门更要强化拥抱中心城市、接轨中心城市的自觉性坚定性,加强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事项共商共建,借力乘势发展、提升能级量级。

    其次是交通。区域一体化有赖于区域交通的互联互通。同城化交通网络建设,不仅便捷了都市圈内的人员交往,而且促进了都市圈居民的心灵契合、地域文化的认同传承。5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利用国家战略提供的机遇,在都市圈交通同城化方面取得不俗的成绩。

    当前,江门正处于加速发展黄金机遇期,特别是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深茂铁路等在不久的将来建成通车,江门在大湾区中承东启西的重要枢纽城市地位将更加巩固,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将愈发突出。未来的江门,要进一步打破都市圈同城化交通瓶颈,推动高铁线路不断延伸加密、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城际交通设施优化,让“好邻居”变身“家里人”,促进城市间的合作以及功能互补。

    B

    观察:对外开放

    透视:对接国际规则 提供专业营商服务

    有人说,苏州的干部血管里装满了汽油,但经过调研、了解,更能体会到的,是苏州干部的脑子里始终牢记开放这根弦——开放是苏州的城市底蕴。

    苏州的开放优势在往两头生长,一方面不断突破天花板,另一方面在往下扎根,地盘越筑越牢。许多苏州乡镇、街道、开发区也有令人惊艳的开放实力。

    加强国际合作园区建设、重视国家级开发区建设、面向全球高定位择商育商、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是苏州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特点。

    因为卓越的眼光,苏州诞生了如今号称“地表最强”开发区的苏州工业园区,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双边合作的成功典范和探路者,越来越多的新加坡企业通过园区进入中国市场,一批中国企业通过园区走向新加坡、走向国际。2022年,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国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四、在国家经开区中排名第一。

    苏州除了与新加坡共建苏州工业园区,还与德国共建太仓、昆山等中小企业合作区,与韩国共建中韩(张家港)创新合作园。谈到中德合作,昆山工业强镇张浦也有中德合作产业园,每年都能吸引不少德商垂青;论及对日合作,苏州常熟经开区也很强,2002年即吸引日本住友橡胶投资2.5亿美元,去年更是让这位老朋友把中国区事业运营总部落户于此。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苏州对接国际通行规则并提供高效专业营商服务。建设一流的营商环境,苏州鲜明提出,要坚定不移让市场主体站好“C位”、当好主角,努力在全国做到“同样条件成本最低、同样成本服务最好、同样服务市场机会最多”,让市场主体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快捷。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招商理念,组建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局、中新集团招商部、科技招商中心和多支专业招商队,通过市场化薪酬体系灵活用人,在全国招揽学历高、专业背景强、外语水平高的人才从事专业招商,围绕新兴产业、总部经济招大引强。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苏州的开放优势已从经济层面内化为服务型政府的自觉修养。在苏州,许多行事规范都是世界一流。同时,苏州的开放优势已从经济维度向城市治理渗透,环金鸡湖建驿站,其方案也是向全球征集。苏州还引进了许多国际学校、国际医疗机构,以市场开放惠民利民。

    回观江门,我们拥有全国唯一面向全欧洲的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平台——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学习苏州,江门可以进一步利用好平台,积极引入欧盟园区运营团队、研发机构,联合江门国资国企共同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共建国际化园区联盟,同时加大对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盟跨国企业招引力度,发挥重大项目落户投产示范带动作用,形成欧资企业在江门竞相投资的生动局面。

    借鉴苏州经验,江门也可以引进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创造国际化的创新生态,提供高品质生活环境,打造国际生活社区,让外资企业人才安心放心。同时,积极对接国际商业惯例和通行规则,体系化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让内外资企业能够享受更多优惠政策、创新举措。

    “干部队伍也很重要。干部队伍要有国际化的视野,要有市场化的服务型思维,要有法治化的硬约束,更要牢牢树立‘营商环境从我做起’理念。”刘志坚说。

    C

    观察:园区建设

    透视:保持战略定力 强化产业集聚

    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在金鸡湖畔打下开发建设的第一桩。29年过去,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的旗舰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的景貌与当时规划手绘图上的现代化图景,几无二致。

    现如今,苏州工业园区东部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南部科教创新区、西部商务区、北部旅游度假区“四足鼎立”,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8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4.8%,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连续七年位居第一。

    苏州工业园区背后折射的逻辑,来源于“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

    从苏州工业园区的崛起,江门可以学到什么?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江门拥有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的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大型产业集聚区,是珠三角唯一省重点支持建设的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自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便提出坚持产城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这与苏州工业园区从规划开始就摒弃了单纯的工业园发展模式,着眼“产城融合”的定位有异曲同工之妙。

    目前,在江门的园区开发建设当中,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布局处于探索阶段,基础设施、城市配套建设需进一步提质,以加速聚集高端项目和人才资源。

    苏州工业园区政协工作联络委副主任孙燕燕介绍,从1995年开始,苏州工业园区就采取统一规划,集中修建安置小区、住宅小区的办法,特别是将中新合作区内征地拆迁人口外迁至娄葑、跨塘、斜塘、唯亭、胜浦等外围乡镇,这是园区能够形成产业、商务、居住功能科学分区的关键之举。

    刘志坚认为,江门应以大型产业集聚区三大先行启动区建设为先导,与园区周边城市新区、镇(街)中心区实现一体规划布局,科学做好先进产业、高端商务、品质居住、优美生态功能分区。“比如,在蓬江产业园和滨江新区之间,高标准规划建设邻里中心等生活配套服务区,形成功能分区科学合理、职住平衡、配套完善、生态宜居的示范性产业社区,为全市提供范例。”刘志坚说。

    除了规划先行、有明确目标导向之外,苏州工业园区得以快速发展,最核心的原因还是产业的牵引带动。以苏州工业园区三大新兴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为例,2006年,园区“从零开始”,将生物医药产业确定为重点培育的“未来第一产业”,通过近20年精耕细作,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园集聚了38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30家上市公司,2022年产业规模达到2188亿元,成为苏州重点发展的“一号产业”,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同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这一生动的案例,揭示了发展新兴产业对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意义。再看江门,近年来也动作频频:新能源电池行业龙头中创新航在江门投资200亿元,布局其在大湾区基地集群的首个项目,仅1年时间便实现投产,带动上下游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和增资扩产,合计投资额超150亿元;全球光伏龙头企业隆基绿能在江门布局其在华南区域的第一个生产基地,2023年上半年已动工建设,将打造一个规格高、技术新、规模大的全新光伏组件制造示范基地……

    开辟硅能源、新型储能、盾构机、安全应急等特色产业新赛道,中创新航、隆基绿能等一批超百亿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江门已有发展之势。刘志坚认为,下阶段江门最需要借鉴苏州市构建创新联合体经验,在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新路径上大胆探索实践,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目前,苏州已探索出市场驱动型、平台支撑型、战略引领型三种各具特色的创新联合体发展模式。建议市级层面出台创新联合体建设行动计划,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产业领域,支持建设由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全面支撑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

    D

    观察:国资国企

    透视:深度参与发展 共享成长红利

    江浙四市国家级开发区建设数量多质量高,基本各县(市、区)都拥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

    以苏州市为例,该市下辖5区4县,拥有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9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苏州高新区、昆山高新区、常熟高新区等3个国家级高新区。

    2022年,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国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四、在国家经开区中排名第一,苏州高新区排名全国第23,昆山经开区排名全国第五,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增长极。

    苏州高水平建设国家级开发区,背后有一套独有的运营逻辑:国资国企深度参与。

    在苏州工业园区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资始终扮演着开路先锋和主力军角色,在园区发展的各个阶段,苏州工业园区国资为园区建设提供优质的政府融资平台,建立了国企“园区基建投资+拿地+产业+基金”模式,逐步参与到区域产业发展和产业创新资本生态系统中。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共设有中新集团、科技发展、生物产业等19家国企,在城市建设、产业培育、战略转型、资本集聚、社会民生等方面始终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全方位支撑园区的创新发展。其中,在国资国企的参与下,苏州工业园区278平方公里辖区内共规划建设40多个邻里中心,这来源于新加坡的社区服务理念。

    园区的开发模式与国有企业的运作模式,看似两个不同的范畴却在苏州工业园区深度融合,这既缔造了苏州园区的成功,也为其他各地国资国企参与城市发展建设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板。

    近年来,江门在深入实施“园区再造”工程过程中,就积极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经验,涵盖规划布局、产城功能、管理运营等方面,其中就有国资国企的参与。

    以江门近年来投资额最大的实体项目——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为例,江门借鉴江苏常州国资股权投资形式,成立国资出资平台,为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加快建设夯实了基础。

    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建起54万平方米现代化厂区。如今,江门正着力推动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园以及相关配套建设,在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的带动下,先后引进天赐、科达利、精测电子等上下游龙头企业,投资超百亿元的美达新材料项目已经顺利落地。

    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现阶段江门国资国企总体发展水平相较于先进地区仍有一定差距,这也限制了其在城市发展、民生服务、园区建设、产业引育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未来,江门要实现让国资国企更加深入参与园区乃至地方发展,除了持续深化改革,提升江门国资国企整体竞争力以外,从苏州经验来看,也可主动与经验丰富的大佬“抱团”,就像当年我国主动与新加坡合资成立中新集团参与园区建设那样,创新引进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国家一线大城市投融资集团,全面借鉴先进城市国资管理方式做法,共同创业发展,共享改革发展和成长红利。

    另一方面,江门也可推动国资牵头设立产业基金,推行“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的“投行式”招商引资模式,发挥好政府引导基金的撬动放大作用,“四两拨千斤”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益。

    专家声音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毛艳华:

    紧紧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 高标准建设国际化产业合作平台

    苏州是一个通过开放来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典型城市。这座城市以苏州工业园区作为重要的开放平台引进了大量外资企业,有效承接了国际产业转移,还集聚了国内一批优质企业和先进人才,形成了独特的园区经济发展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兼具平台能级高、管理体制先进、治理团队专业、配套齐全、国际化等特点,甚至成为当地营商环境的响亮名片。

    当前世界正进行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则处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国家非常强调发挥地方优势,以及“走出去,引进来”,打造内外联动的产业链、供应链。建议江门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新一轮发展机遇,充分认识自身在大湾区中的定位、空间、区位、交通、侨务等优势,站在更高的视野、更大的格局谋划工作。园区建设方面,可聚焦学习苏州工业园区那种国际化思维、现代化理念,高标准推进管理治理体系建设,超前谋划和科学布局产业,加快建设具有侨乡特色的、彰显数字化和绿色化的国际化产业合作平台。

    记者手记

    党员干部要拿出“无我”的状态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在苏州考察学习的几天时间里,笔者深深感受到这一句话的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苏州是一个普通地级市,却能与一众直辖市、副省级市“同台竞技”,诞生了众多全国首创经验,这离不开一支敢为人先、敢想敢干、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在各个考察点听取苏州的干部们介绍时,都能感受到其丰富的经历以及对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等各方面的独到见解。

    苏州的干部将基层作为自身锤炼的“主战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对“为”与“位”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

    “为”,即有所作为,具体来说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有所建树,用实实在在的成果实现自身的价值。“位”,即岗位职位,具体来说就是有与自身能力素质、价值体现相对应的位置。

    从交流中,记者深刻感受到苏州的党员干部始终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例如,好几位领导做了20多年的招商工作,岗位变化和职位提升并不明显,但他们对苏州各个方面如数家珍且热爱,成为了苏州招商引资工作的“尖刀”“常青树”。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重在用其所长。他们最大的满足是自我满足,坚信“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不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持续做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

    同时,更加令人敬佩的是,苏州的干部们始终保持耐心和定力,无论是园区建设还是生物医药等产业链的建设,众多干部甘于做铺垫性的工作、抓未成之事。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

    高质量发展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唯有改革创新,才能不负干事创业好时代。在新征程中,我们靠什么涉险滩、闯难关、啃硬骨头,再立发展的潮头?江门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党员干部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精神,需要党员干部敢于拼搏、敢于担当,真正拿出“无我”的状态,为奋力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而不懈努力。

    出 品:江门日报社

    出品人:张永源 黄创快

    总策划:谷江民 谢敏

    总统筹:王平强 曹乃付 谢礼鸣

    撰 文:陈敏锐 皇智尧

    图 片:陈敏锐 新华社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