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扎实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
让宪法精神根植侨乡大地
共同探寻双碳发展之路
锚定发展“特色路” 走好振兴“幸福路”
2023江门市促消费(冬季)暨“123买年货”活动启动
省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江门市转办群众信访举报件情况(第十二批)
省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案件办理和边督边改情况(第六批)
5条“邑马当先”自驾游线路助你畅游江门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2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政协“委员议事厅”聚焦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锚定发展“特色路” 走好振兴“幸福路”

每年晒陈皮时,茶坑村都弥漫着阵阵清香。 茶坑村委会供图

    □江门日报记者 皇智尧

    新会区会城街道茶坑村不仅是梁启超的故乡,更是远近闻名的陈皮之乡。近年来,茶坑村以新会陈皮三产融合发展为抓手,打造陈皮全产业链,带动茶坑村及周边超过3000人创业就业,全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7万元,获评“广东特色产业名村”,走出了一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康庄大道。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抓手。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发展特色经济,江门有何基础?又该如何更进一步?近期,市政协“委员议事厅”协商平台聚焦这一话题,组织调研组深入我市各县(市、区)开展调研,与专家学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协商共议乡村如何锚定发展“特色路”,走好振兴“幸福路”。

    “一村一品”推动兴村富民

    茶坑村是种植茶枝柑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是新会陈皮种植的核心产区,这里出产的陈皮格外芳香馥郁,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新会陈皮早在2006年就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该村将陈皮产业作为“一村一品”进行打造,依托新会陈皮村等产业龙头企业,形成柑苗选育、柑果种植、陈皮加工、检测、包装、储存、展览、销售等全产业链。

    从一户、两户小规模试种,到家家户户规模化种植,茶坑村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发展‘土特产’,引领茶坑村走出了康庄大道。”茶坑村驻村第一书记陈俊颖介绍道,2022年,茶坑村全村新会柑种植面积约110公顷,年产新鲜柑果逾5000吨,产值约1.2亿元,集体经济收入约1200万元,全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7万元。

    一块“小陈皮”,成了带动茶坑村致富的“大产业”,而这样的故事,如今在江门并非个例。

    在恩平市恩城街道米仓村,“恩平簕菜”是当地特色农产品。近年来,当地成立了大人山簕菜专业合作社和党支部,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示范带动周边乡镇500名农户种植簕菜333.33公顷,开发簕菜复合产品20余种,首期建成簕菜文化创意园超过20公顷,簕菜全产业链条产值超过1.47亿元。

    而在今年入选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村的鹤山市古劳镇大埠村,当地鱼塘连片,整齐划一,水产养殖有一定的基础。近年来,该村成立了鹤山市大埠兄弟甲鱼农民专业合作社,盘活村内20公顷鱼塘发展甲鱼产业,实现养殖散户抱团发展,以集约化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大埠村甲鱼养殖平均亩产量3500多公斤,利润可达15%。

    市政协“委员议事厅”调研组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目前全市累计创建“1+12+27”国家、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构建了“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新格局,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4个(其中2个通过认定),省级以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7个、专业村63个。

    以科技创新增强“土特产”竞争力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兴村富民,找准方向是关键,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江门形成了不少好的“样本”。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门市委会副主委黄家河认为,接下来江门可以借助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江门)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契机,拓展农村集体多元化发展途径,“一村一策”选准发展路径、选对项目强村富农,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农村电商、农文旅融合等新产业、新业态。

    在市委党校讲师黎彩眉看来,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要坚持市场导向,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比如辽宁省丹东市的草莓产业,当地把新品种培育和科技创新作为增强‘土特产’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如今实现了草莓的全国无障碍化运输,远销东南亚等众多国家。”黎彩眉表示,江门的“土特产”也可借鉴其经验,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与时俱进地开发新品种,持续提升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

    市政协“委员议事厅”调研组在调研中也发现,在我市乡村发展过程中,一些乡村大部分的土地资源都集中在村小组手中,只能以分散出租的方式进行盘活,导致乡村的产业较少形成规模化发展,难以引入大项目进行综合性开发。对此,市政协委员、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潘昭文建议,江门可以依据实际及市场需求,科学制定“物业经济”增收规划,以“龙头企业+土地入股”模式流转村小组手中的集体土地,以“区位优势+多元增收”模式组织各村小组抱团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