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问道 探寻高质量发展密码——跨省大21/2023-12-14/A02/31861702489413416.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温州向海而兴 滩涂变新城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3 年 12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温州向海而兴 滩涂变新城

温州综合保税区被称作“温州连接世界的新桥梁”,在2022年获批省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图为温州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仓库。
天津大学温州安全(应急)研究院已获批创建国家应急管理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温州市级众创空间。
东岙村充分依托自身生态景观资源,不断推进滨海旅游业发展和花园村庄建设,逐渐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目前,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交通、科创、产业、城建全方位发展,实现自身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显著提升,各项先行示范走在温州市乃至浙江省前列。
温州综合保税区跨境全球直销体验中心。
天津大学温州安全(应急)研究院聚焦应急医疗装备器械与药品等产业,建成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图为该研究院相关安全(应急)产品展示。
伴随着“夜光经济”“沙滩经济”的兴起,游客们多了在东岙村驻足停留的理由,也让当地村民有了更多创业、就业机会。
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被赋予探索民营经济参与海洋经济发展新模式、开展海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的使命。

    温州概况

    坐标

    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相连,北和东北部与台州市接壤

    面积

    陆地面积1211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649平方公里

    人口

    户籍人口831.8万人,常住人口为967.9万人

    GDP

    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29.8亿元

    荣誉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这里曾经是茫茫滩涂,从一道堤坝起步,经过20年建设发展,如今已是一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美丽城市。”在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海经区”),记者深入了解海经区的发展历程、城市规划、科技创新、投资环境等情况,由此看到了一片浅滩上崛起一座现代化新城的发展传奇。

    从“一纸规划”到项目“多点开花”,海经区呈现的是一个抢抓海洋机遇、久久为功造城进而引发蝶变的故事,值得同为滨海城市、正致力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江门深入研究。

    A

    观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透视:向海而兴的决心 久久为功的坚持 滩涂变新城的成果

    一件件海淘商品被分拣、打包、贴上快递单签、送上通往各地的运输车;不远处的跨境全球直销体验中心里,各种进口商品琳琅满目,消费者在这里既可对“完税商品”直接挑选付款,又可对跨境商品进行“线下挑选,线上交易”……温州综合保税区占地面积1.44平方公里,被称作“温州连接世界的新桥梁”,在2022年获批省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而它,只是整个海经区的一部分。海经区面积约148.3平方公里,均在洞头行政区范围之内。“六区一基地”产业战略布局分别为: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温州综合保税区、中国(温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核心区、中国(浙江)自贸区温州联动创新区、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以及已通过审批的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目前,海经区交通、科创、产业、城建全方位发展,实现自身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显著提升,各项先行示范走在温州市乃至浙江省前列,已全面树立起“湾区智创城、海上新温州”形象,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创成浙江省级高能级战略平台和国家级开发区。

    回顾海经区“从无到有”“从有到繁”的建设开发历程,它成长的时间轴几乎与“八八战略”并行延展。2003年,彼时的温州正切身感受着“成长的烦恼”,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飞速发展,土地资源越发紧缺,围涂造地给温州发展带来新希望。为突破城市空间制约,温州实施半岛工程,致力将温州城市的触角向东伸向蔚蓝的大海,从此,温州城市版图上多了“瓯江口新区”。

    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2010年,瓯江口产业集聚区作为浙江省级产业集聚区率先通过审批获准设立,新城发展找到了方向。遵循“城市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环境营造先行、重大功能性项目先行”等开发建设理念,多年来,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全力构筑温州城市向东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新平台和对外开放的主窗口,打造“产城融合”标杆新区,引领温州高质量发展。

    201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通知》,支持包括温州在内的全国沿海14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2019年,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该示范区的任务是探索民营经济参与海洋经济发展新模式,开展海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2022年5月20日,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更名为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求广东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广东省委提出,要全力打造海上新广东,开辟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作为广东海洋大市,江门也吹响了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市,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的号角。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推动海洋强市建设强势破局,在打造海上新江门上实现新突破,并作出系列规划和行动部署。

    对照海经区向海而兴的决心、久久为功的坚持、滩涂变新城的成果,回看江门,我们也有着类似的雄心与展望。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布局建设的特色合作平台。随着连通深圳的深江高速、连通港珠澳大桥的黄茅海跨海通道将于明年建成通车,大广海湾地缘格局将得到根本性改变,将实现从湾区“大后方”到合作“桥头堡”的华丽转身。

    充分认识到重大交通通道建设对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巨大牵引作用,我市提出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谋划推进大广海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并作出了系列谋划部署和要求,如加快打造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深江经济合作区等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打造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理顺广海湾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银湖湾滨海新区管委会工作机制,强化市级统筹管理和实体化运作;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特大港口规划建设,致力为前瞻性建设GDP万亿级城市提供口岸支撑;加快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建设,争创高质量实施RCEP升级示范区等。

    海经区的建设发展历程启示我们,有条件一定要用足用好,有机遇一定要牢牢抓住,并且通过持之以恒的扎实建设不断向上争取更高更大的使命和定位,进而进一步提升自身发展量级能级。未来,这些彰显港澳合作、湾区建设、对外开放的涉海重大平台和项目能否得到有效落实、是否能早日书写出如海经区般的蝶变文章?想“回答”好这些问题,我们除了要加强自身的努力,还要有争取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层面的试验区、示范地的信心和追求。

    B

    观察:天津大学温州安全(应急)研究院

    透视:推动形成从科技研发到成果产业化的产业生态链

    “全球每年约有198万人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丧生……”展厅播放的宣传片里,火灾、地震、台风等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让人触目惊心;在产品区,从增压增氧救援车、车载医疗系统,到背囊化装备、箱组化装备,从应急救援服、感染防护服,到与真人肌肤触感几乎一模一样的仿真人体制品,各种安全应急高科技装备、器械、材料一一亮相,令人眼界大开。

    参观了位于海经区的天津大学温州安全(应急)研究院,记者对安全应急的重要性有了全新再认识,对当地大力发展安全应急产业的决心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天津大学温州安全(应急)研究院由天津大学与温州市政府、海经区管委会联合共建,于2021年11月13日正式扬帆起航。天津大学抽调骨干力量筹建,旨在发挥大学品牌辐射效应,集聚国内外创新创业资源,以生命健康产业为主导方向,聚焦应急医疗装备器械与药品等产业,建成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2022年,天津大学温州安全(应急)研究院驶入“快车道”,建章立制36项,入住科研项目31个,战略合作单位达19家,完成发明专利39项、高水平论文24篇。由“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欧来良教授领衔研发的“多靶点脓毒症血液净化吸附装置”作为首项科技成果成功落地转化,之后,“移动CT”“高值药材活性成分生物技术生产”等科研项目也不断实现成果转化。运营仅一年多时间,该研究院已获批创建国家应急管理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温州市级众创空间。

    当前,天津大学温州安全(应急)研究院着力从三个方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温州市建成一支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提供专业指导;依托国家级应急救援培训基地,开展教育培训、科普宣教;依托国家级应急医学救援学术会议交流中心,组织国内外安全应急高水平学术会议和产品展览交易会,助推中国温州安全(应急)产业园建设,推动总体形成从科技研发到成果产业化的产业生态链。

    天津大学温州安全(应急)研究院建设不断完善并有效发挥作用的背后,是温州市对安全应急产业的重视。近年来,温州坚持将安全应急产业作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和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抓手。除充分发挥当地民营经济、营商环境、发展空间、政策措施等方面优势支持安全应急产业外,天津大学温州安全(应急)研究院所在的海经区还结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紧扣生命健康、智能装备等产业发展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加快安全应急产业项目招引落地,积极拓展产业链条,打造“拳头产品”抢占细分领域制高点。经过数年培育发展,如今,智慧电气、应急医疗、智慧消防等发展势头强劲,有望成为温州新的经济增长点。浙江省首个国家级安全产业示范园区——温州安全(应急)产业园围绕“应急智能装备+应急创新服务”产业主题,打造高能级产业集聚中心,目前已入驻企业55家。

    开辟安全应急特色产业新赛道、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建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规划建设国家级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示范基地……过去两年,江门也在重点布局并强力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江门在全省率先构建“应急产业园区、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科普体验中心、大湾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格局;江门高新区成功入选工信部国家级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占地766万平方米的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热火朝天加快建设,“产业总部+孵化基地”“产业加速园”“产业基地”三大功能区域初步形成,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所需的载体空间得到有力保障;今年1—8月,31个超亿元安全应急产业及相关领域项目选择落地基地核心所在地江海区,计划总投资达234亿元。

    与温州路径相似,我市极为重视安全应急产业科研平台的建设。智慧应急能为大安全大应急体系提供科技支撑、装备支撑、人才支撑,是抢抓技术革命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聚焦于此,2022年,我市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同发起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江海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经过一年多努力,联合实验室已组建航空应急救援、智慧应急等领域的专家库。我们期盼在校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联合实验室能加快产学研对接,推动智慧安全应急领域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以更高水平的智慧安全应急保障江门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并以此助推江门在安全应急产业赛道上走得更加扎实、有力、深远。

    C

    观察:洞头区东岙沙滩修复

    透视:生态保护反哺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

    “以前的东岙村,村前这片沙滩是一片荒芜的泥泞滩涂、卵石滩,一到晚上就静悄悄的,现在,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白天有热气球、水上飞人等游玩项目,晚上有深海夜市、小吃街等,有时还有非遗民俗表演。”在洞头区东岙村,从村前的东岙沙滩望过去,细沙、蓝天、白云构成一幅美丽画卷,引得游人如织,村干部骄傲地向记者介绍着小渔村的今昔变迁。

    走进东岙村,看到了海岛实施“千万工程”的一个缩影。

    以前的东岙村,寂寂无闻、落后闭塞、产业单一、环境脏乱,村民大都是“靠海吃海”,以捕鱼为生,收入微薄。2003年浙江省启动“千万工程”,东岙村自此走上奔向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持续蝶变之路。20年来,在上级支持下,东岙村充分依托自身生态景观资源,抓牢半岛通车、新渔村建设、蓝色海湾整治等发展契机,不断推进滨海旅游业发展和花园村庄建设,逐渐变成一个旅游胜地,村庄成为一个年游客量近百万人次的“网红村”“黄金村”“共富村”。

    在此过程中,蓝色海湾整治工程是关键一笔。2016年,洞头区成为全国首批8个蓝色海湾整治试点单位之一,实施总投资4.76亿元的蓝湾一期项目,其中就包括东岙村沙滩及附近的韭菜岙沙滩,很快,黄沙变“金沙”,东岙村沙滩及周边沿线海湾形成“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人和”的美丽景象,游客随之慕名而来。

    为进一步放大生态旅游发展优势,洞头区充分发挥温州民营经济优势,按照“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通过赋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等方式,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生态修复新模式,吸引不少民营社会资本的支持。相关文旅公司对修复沙滩进行管理维护和拓展文旅产业,参与其中的民营企业也积极通过加强策划、丰富业态,持续打造“网红”效应。这不仅减轻了地方政府对沙滩后续维护的成本,企业同样在海岛旅游发展中得到了效益,实现了互利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沙滩经济”“夜光经济”的兴起,游客们多了在海岛驻足停留的理由,也让当地村民的生活有了新盼头。曾经迎着风浪捕鱼的渔民如今在海上潇洒地开起快艇,最高时一天能开出“万元收入”;越来越多“渔家乐”在海边冒了出来,村民有了更多创业、就业机会;夜滩游玩尤其带火了周边的民宿经济,半屏岛上不少村民将自家农房翻新成民宿,旅游旺季预订火爆,甚至“一房难求”。

    生态福利共享、渔旅多元融合,当地群众吃“生态饭”“旅游饭”“共富饭”有滋有味,家门口赚钱喜笑颜开。截至目前,东岙村约有80%的劳动力从事乡村旅游业,渔家乐、民宿从原来的16家猛增至105家,直接带动村民就业人数700多人,户均年收入达20万元,实现了老百姓“家门口”就业致富。村集体经济也实现增收,从每年3万元增长到120万元,全村发展旅游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收入近6000万元,乡村旅游产业已成为该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东岙村自己总结的经验显示,其蝶变最根本在于做到了以下几个坚持:充分发挥景的优势,坚持把发展旅游业放在重要位置,利用自然优势与自然景观,同时加强人文景观开发。特别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好山体、岛礁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久久为功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剖析东岙村这个以生态保护反哺民生福祉、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典型案例,我们回看江门:作为全省的海洋资源大市,江门拥有351座大小岛屿、414公里大陆海岸线和4880平方公里的广阔海域,它们都是我市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海边渔村发展共富的天然资源。在推动海洋强市建设强势破局的相关工作部署中,我市提出提高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平,分类保护利用海岛;拓展海洋第三产业,加快海洋文旅项目开发,建设特色海洋旅游目的地;全面提升海洋生态品质,坚持陆海污染联防联控,深入开展海岸线生态修复、滨海湿地恢复、海堤生态化、美丽沙滩打造、美丽海湾建设,把江门打造成为美丽海洋城市。这需要我们抢抓机遇,拿出干劲、闯劲、韧劲,从理念到行动一体推进,做到久久为功,在侨乡海边书写更多生态保护故事、共同富裕故事。

    专家声音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毛艳华:

    发展海洋经济要规划先行

    注重生态保护和科技兴海

    国家一直很重视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利用好海洋资源,发展好海洋经济,加快构建蓝色新引擎,各个沿海城市都在发力。显然,温州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海经区的发展历程显示,当地在海洋开发的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和陆海统筹理念,充分发挥政策利好、当地民营企业发达等优势,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子,书写了蓝色崛起的精彩篇章。

    江门是一个海洋大市,海岸线长,岛屿众多,临海用地和产业都有基础,海洋经济必是未来一个很重要的发展增长点。建议江门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高度重视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前瞻做好综合开发利用部署。行动上,一方面要注重海洋生态保护,因为江海交汇的地方是宜居的地方,湾区的最大特色之一就在海岸,未来要把海洋资源变成一种宜居宜业宜游的空间,要在海边建设美丽城市、美丽渔村,构建优质生活圈,必须要在一开始就做好岸线保护;另一方面要重视科技兴海,江门未来将在大广海湾经济区大展拳脚,可前瞻考虑在海洋安全、海洋环境勘探、海洋风险管理、海洋先进制造业等方面多做文章,比如主动加强与国家海洋领域的重大科研院所合作,这既有助于海洋保护,彰显江门国之大者的担当,也有助于推动当地临海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

    期盼涌现更多海岛重生、渔村蝶变故事

    曾几何时,东岙村也面临海洋污染、非法采砂、台风侵蚀等严峻问题,原本的天然沙滩逐渐消失,一个个排污口就像一块块生态伤疤,烙印在东岙村的海堤之上。但如今,东岙村洁净沙滩上游客其乐融融的氛围和村巷里村民热情待客忙碌的身影,都生动展现着新时代渔村的魅力与人气。村干部和群众更是难掩喜悦自豪之情,“村里原来70%的人都是搞渔业的,现在基本都在家门口搞休闲旅游产业”“村中的石头房,原来5万元都没有人要,现在50万元都不舍得卖”“现在很多外地人在这里过年,以前从来没有”……

    追溯巨变缘由,大家不约而同指向2016年温州市洞头区成为全国首批8个蓝色海湾整治试点单位之一这件事。正是乘“蓝湾整治”这一政策东风,“破堤通海”“生态海堤”“退养还海”……一系列围绕沙滩和周边生态廊道的生态保护和修复举措持续推进,才让村庄打通“任督二脉”,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海岛样本。

    如何可持续地利用海洋,挖掘这片深蓝中蕴藏的巨大宝藏,让海洋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相得益彰,是人类永恒的课题,更是当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之下,推动区域协调平衡发展的迫切课题。

    东岙村蝶变故事,让我们直观看见这个课题里面的核心要素——生态保护与利用。正是始于对自身沙滩、海堤等生态资源的保护、修复,东岙村才具备产业结构调整的扎实载体,进而有机会促成后面的村民就业多元、固定资产增值,走上可持续发展、更具获得感的“靠海吃海”致富之路。

    我们经常听说一句话:捧着金饭碗要饭。这何尝不是当下江门不少渔村面临的窘境?它们的天然沙滩、红树林等生态资源丰富而独特,却受一些短板掣肘,未能充分发挥出作用和影响力,因此尚在发展路上彷徨。

    当前,我市正奋战“百千万工程”,广大渔村也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笔者认为,参照东岙村,我们也要进一步强化对生态资源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信心决心。相信通过全市上下的精诚团结和努力,侨乡也将涌现更多精彩的海岛重生、渔村蝶变故事。届时,我们也会看到家门口的海沙变成生财致富的“金沙”,村庄变得更加繁荣热闹,吸引游客在这里欢度春节假期……

    出 品:江门日报社

    出品人:张永源 黄创快

    总策划:谷江民 谢敏

    总统筹:王平强 曹乃付 谢礼鸣

    撰 文:张茂盛

    图 片:温州市海经区、洞头区有关单位 张茂盛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