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经济的“压舱石”,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发展实体经济,重点在制造业,难点也在制造业。
12月7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揭晓2023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创新百强县、工业百强区。新会区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区”,排名第97位。这是新会区连续第二年进入工业经济百强区榜单。
优异成绩的取得,是新会区坚持“制造业当家”“工业立区”不动摇,集中全区优势资源,砥砺奋进、勇于争先的结果。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黄胜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打造大湾区西翼制造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今年以来,新会区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坚持全面落实市委“1+6+3”工作部署,围绕工业立区、制造强区,坚定高质量发展,坚持“制造业当家”,以“一园三中心”为发展方向,以打基础、优环境、攻项目、育产业为主要抓手,深入落实“工业振兴”工程,在打造大湾区西翼制造中心谋突破、见实效。
培育壮大战略性产业。新会区聚焦市八大战略性产业,锚定产业发展方向,持续优化产业链布局,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智能装备、船舶与海工装备、新能源电池、现代建筑材料、健康食品、石化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造纸及纸制品、金属制品产业链,打造建设千亿GDP强区的“主引擎”。今年1-10月,新会区11条产业链累计实现产值1059.30亿元。
优化园区发展格局。新会区高标准推动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制定《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规划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完善集聚区基础设施,加快土地整备,推动智慧园区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今年1-10月,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15.1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8.88亿元;启动16项重点基础配套工程建设,完成基础配套投资37.61亿元。
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抓好重点“链主”企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梯队培育,出台并实施相关培育政策,抓住产业发展机遇,打造“链主”企业引领、单项冠军攻坚、“专精特新”企业铸基的企业群,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新会重点产业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目前,新会区拥有各级“专精特新”企业133家。其中,广东凯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江门市润宇传感器科技有限公司入围2022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江门地区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零的突破;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广东芳源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入选2023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此外,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成功入围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优秀场景,维达纸业(中国)有限公司申报成为2022年广东省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生活用纸产业链“链主”企业,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做强“制造业当家”支柱产业
发展新能源动力电池及
储能产业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我省“制造业当家”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部署要求,今年以来,新会区抢抓发展机遇,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切实把新能源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制造业当家”的支柱产业。
新会区全力搭建新型动力电池产业园平台。目前,已规划三个相关产业园、集聚区:凤山湖片区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园和硅能源产业园(司前部分区域);银湖湾片区的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和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江睦片区的新型储能产业园和新能源汽车“双碳”产业园。新会新能源储能产业链基地项目拟建设标准厂房、定制厂房、生产生活配套设施面积约34万平方米,计划以工业地产方式引入储能企业12家,主要生产家庭储能系统、便携式储能系统、逆变器、锂电池包组件、电源管理系统等,配套电池检验检测、电芯联合采购、储能供应链服务。
同时,新会区围绕新能源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大力开展招商。以中创新航、芳源环保等为“链主”企业,着重引进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储能龙头企业,对接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电解液、铜箔、正负极材料等全产业链精准招商,逐步推动新能源电池生产、储能材料、储能系统集成及装备、电池综合利用和回收等制造端及场景应用环节等产业集聚。目前,新会区拥有新能源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链企业17家,上游正极材料前驱体产能达11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8万吨,已成规模;中游电池及储能年产能具备35GW,远期达70GW,已形成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集聚。今年1-9月,新会新能源电池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4.06亿元,同比增长17%。
加快关键领域技术突破
强化制造业科技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着力解决长期以来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新会立足关键领域,强化制造业科技支撑。
新会区坚持“科技引领”,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产业发展方向为重点,出台“科创十条”,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高标准升级新会创新走廊,加快突破工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同时,积极落实省、市增资扩产及技术改造等扶持政策,出台鼓励先进制造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的奖励措施,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今年1-10月,新会区工业投资完成249.83亿元,增长17%;技改投资完成107.74亿元,增长52.6%;新备案技术改造投资项目86个,备案计划投资21.96亿元。
同时,新会推进10条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的强链补链延链控链。重点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提高本地产业链企业配套率。今年截至11月底,新会区通过市审核成功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5个,计划总投资约629亿元。其中,超100亿元项目1个,超10亿元项目18个。各项招商主要任务指标均已超额提前完成。实现了招商亮点项目最多、出让土地最多、项目动工投产最多、优质线索储备最多,主要指标全市领先。
科学布局“双碳”产业体系也是重要一环。新会区抢抓江门双碳实验室落户新会的机遇,推动“双碳”前沿技术成果、未来产业落地,把“双碳”目标全面融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构建具有新会特色的高效、绿色、低碳、循环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以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为导向,持续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
抓好数字化转型
推动制造走向“智”造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路径。
今年以来,新会区把工业互联网作为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实施《江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方面,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通过政策宣讲会、走访企业等形式,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专家诊断、项目推介等服务,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和处置工业领域数据安全风险的能力,深入实施纺织、造船、造纸、红木、食品、五金不锈钢等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
“江门市新会区五金制品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成功入选广东省2022年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库;3家新会企业成为江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5家企业车间获评江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车间;《广州博依特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工业互联网+AI”新路径推动江门新会造纸产业集群双效提升》入选“2023年中小企业‘链式’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名单……新会区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上一路“狂飙”。
新会区积极推动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目前,已推动李锦记、无限极、ABB、中车、维达等43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支持中小型制造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优化生产资源配置,进一步降本、提质、增效。今年以来,高迪食品有限公司等14个中小企业项目获省“上云上平台”资金1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