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民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向“实”而行,提升产业服务能力
贴心服务退役军人
买特产 迎冬至
让每位学生都有出彩的人生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 年 12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实”而行,提升产业服务能力
新会区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助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新会区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围绕“完善产业人才培养”到相关企业开展专题调研。

    “产业人才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关键,必须坚持‘一盘棋’思维,在政策、财政、教学队伍支持等硬件配套方面统筹推进职业教育,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产业人才。”12月15日,新会区政协召开十六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就“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完善产业人才培养”展开专题协商。

    近年来,新会区积极配合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发展,全面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和专业结构,推进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探索“引校入企”“引企驻校”“校企一体”等模式,产业人才队伍不断优化。目前,新会区有职业(技工)院校6所,在校学生总人数约3.36万人。2023年引进涉及教育的重点项目8个,总投资约250亿元,招生规模预计超14.7万人。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冯瑶君

    通讯员 武有

    深入基层一线

    找准问题症结

    12月11日,新会区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再度“牵手”民进新会区委员会,深入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开展“党派+”联合调研,详细了解新会区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完善产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情况。

    “目前,我区职业技术院校普遍存在校企合作资源不足、协同机制未实现常态化的共性问题。”新会区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林锦云表示,新会技师学院去年与企业设立了9个双制班,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与江门市大长江集团、亚迪机电开展双元育人合作,但整体上看,仍然未能形成学校与行业协会、与链长企业之间的“点对面”合作,“‘政府+企业+学校’高度契合的长效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设备加快更新,对人才的技能和数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产业岗位已从传统的一般岗位、专业岗位向综合性岗位、开放性岗位演变。”新会区政协常委、民进新会区委员会主委林海顺认为,现代企业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局限于单一技能,相对单一的培养定位已不能满足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的新需求。

    “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区现有公立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仍以面向传统产业居多。民办职业技术院校虽然设立了部分新兴专业,如人工智能等,但招生规模小且基本是异地生,要想他们毕业后留在新会、服务新会,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林锦云表示。她同时认为,新会区“中职—高职—本科”和“普通高中—本科”双轨并行的“H”型贯通培养体系不完善,没有建立完善的校企对接常态化机制,校企对接成本高、效率低,协同创新难以实现,“以致企业需要的高级工及产业工程师,往往只能依赖‘外援’”。

    专题协商议政

    提出对策良方

    “针对人才供给不能充分满足需求、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产业发展不协调,以及专业师资建设滞后,校企沟通平台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我们将以江门职教城建设为抓手,横向提升职业(技工)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纵向拓宽技能人才提升通道,整体推进职业院校与技工院校融合发展。”12月15日,新会区政协召开常委会专题协商会议,新会区政府领导黄艳芬应邀到会,介绍下阶段工作计划。

    “建议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技工)院校为基础,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人才培育体系。”新会区政协委员陈华钦提出,可通过“校中企”“企中校”“园区技校”“产业学院”,推动“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产教融合常态化。

    “可以加强与港澳、广深等地优质职教资源的对接合作。”新会区政协委员、民盟新会区委员会副主委李伟昌建议,进一步明晰新会区职业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人才发展定位,引导高职院校与其他职校共同培养人才,以职教城建设推动全区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更全面更合理。

    “我们要继续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向‘实’而行,提升职业技术院校服务产业的能力。”新会区政协副主席谭圣钳提出,要搭建企业与院校之间的信息对接平台,建立“零距离”校企融合制度,尤其要更新面向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新会区重点新兴产业的专业设置。“使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做到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满足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需要”。谭圣钳说。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