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松杰 高峰 黄伟成
12月18日至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组织省、市、县、乡四级人大有关单位分组召开6场全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交流视频会议。其间,江门市人大作为全省唯一地级市代表,蓬江区人大作为全省4个县级市代表之一,在视频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江门市、蓬江区两级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工作在党委领导下,人大、政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现了多元利益的权衡和整合,进一步促进了政府重大民生项目决策过程的民主性,充分彰显了人大在重大事项决定权上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对重大事项全方位全过程监督,赋予了人大监督更加丰富的法治内涵、实践价值和社会效果,群众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市人大
开全省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先河
为更好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和人大代表主体作用,进一步推动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市人大常委会于2018年审议通过《江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决定》,统筹指导市、县、镇三级人大开展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
2019年初,江门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市、县、镇三级人大同步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将民生实事项目的征集、决定、监督、评价等环节,引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轨道,使民生实事项目由“政府部门自己定自己办”转变为“党委统筹、代表投票、政府实施、人大监督、群众支持”,进一步促进了政府重大民生项目决策过程的民主性,推动民生实事由“为民作主”变为“由民作主”,更好地体现人民意愿。
我市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通过线上和线下征集相结合、部门提出与代表、群众建议相结合等方式收集民生实事建议项目,选准选好群众有需求、工作有要求、财政有保障的候选项目,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以差额票决的方式选定市十件民生实事,并建立起民生实事项目“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终问结果、翌年回头看”的闭环监督模式。
据统计,2019年至2023年,江门市本级共票决产生市十件民生实事50件156项,累计投入资金106.13亿元。随着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更加符合民需、贴近民意、惠及民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
五年来,我市民生实事项目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食有所安、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城镇新增就业20.9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3.72万人,稳住就业基本盘;累计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超6亿元,每年保障9万多名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等四类人群的基本生活等。通过民生实事项目,把一个个民生难点变成民生亮点,交出温暖厚实的“民生答卷”。
蓬江区人大
项目“事事有监督”进度“步步有标准”
2019年,蓬江区人大在全市率先探索开展区、镇两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坚持“问需于民征集项目、深入调研甄选项目、集中审议表决项目、全程跟进监督项目”,形成具有蓬江人大辨识度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四步法”,纾解了基础教育提升、老旧社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美丽圩镇建设等200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取得较好成效,获评第二届广东省县乡人大工作创新案例。
为确保民生实事项目候选项目的质量,蓬江区人大常委会制定“四个不列入”原则,即“重大发展项目不列入,上级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投入为主或以社会资本投入为主的项目不列入,不具普惠性、公益性的项目不列入,建设周期跨年度的一般不列入”。
民生实事项目不仅要选得好,更要办得好。蓬江区人大常委会将民生实事项目的监督工作列入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实施“每月一公示、季度一通报、年中一报告、年末一测评”的“四个一”跟踪监督机制,综合运用专题询问、专项审议、集中视察、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延伸监督触角,形成“年初定选题、年中督进度、年终问效果”的闭环监督工作链。
此外,蓬江区人大常委会成立若干个由对口工委牵头的项目监督小组,加强对项目时序进度、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质量水平等方面监督,实现项目“事事有监督”,进度“步步有标准”。通过“蓬江人大之家”信息平台跟踪监督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在项目实施后,蓬江区人大常委会年末以专项汇报和满意度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听取区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并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满意度测评。对测评结果不满意、未按时完成的项目,要求区政府作出解释和说明,有效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
自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以来,蓬江区政府投入民生实事项目资金近30亿元,为区、镇两级人大票决出的200件民生实事项目按时保质完成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形成了“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