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及主平台规划建设指挥部并进入实体化运作;统一编制集聚区、江门主平台、3个先行启动区和11个特色产业园规划,高水平的规划体系正逐渐形成;以打造国际一流现代化园区为目标,按照“九通一平”标准建设基础配套设施,打造韧性园区、智慧园区、海绵型园区…… 培育大产业,离不开大平台。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浪潮中,广东树立制造业当家的鲜明导向,强调建设一批引领型产业集聚区、支撑型产业园区和“万亩千亿”大平台。 江门把自身发展置于国家发展大局中进行考量、谋划,敢担当、善作为,积极赢取主动,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深入实施“园区再造”工程,加快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高起点建设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奋力打造大湾区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
策划/统筹 谢敏 曹乃付
文/图 陈敏锐 毕松杰
(除署名外)
A 大型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
成为全市工业发展“顶梁柱”
4月21日,在鹤山举行的首届中欧绿色创新发展大会上,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与江门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内容包括双方共同推动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规划与建设、共同开展中欧交流合作等。如今,合作区已吸引了20多个欧洲国家超150个欧资项目落户,累计投资总额逾150亿美元。
这是江门开展中欧合作的生动实践,也是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深入推进建设,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的生动写照。
当前,江门正高标准建设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的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勾勒出一幅北、东、南三大组团齐驱并进的宏伟蓝图。
今年以来,江门进一步优化提升“园区再造”工程,组建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指挥部并进行实体化运作,推动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在2022年度大型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评价中排名全省第一档,获1.2亿元奖励资金。系统编制集聚区41项规划,高标准编制集聚区内的蓬江—鹤山先行启动区、高新区—三江睦洲联动发展先行启动区、新会智造产业园(新能源电池产业园)先行启动区的产业规划和概念性规划,加快建设“万亩千亿”大平台。
1—10月,集聚区完成征地超1100公顷,平整土地839公顷,有19块33.3公顷以上连片土地整备完毕,用地要素保障充足;按期启动建设基础配套工程105项,完成投资143.74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集聚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119.99亿元,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818.2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近七成,成为全市工业发展“顶梁柱”;3个先行启动区新征地220.87公顷,新增土地平整109.16公顷,推动基础配套项目建设16项,完成投资26.0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86.24%。
与此同时,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包含银湖湾、广海湾、镇海湾和川山群岛,总规划面积约3240平方公里,拥有珠三角唯一大面积可连片开发的土地,谋划打造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国家级平台,也是江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平台。
银湖湾滨海地区面积约340平方公里,采用“一心三园”空间布局,重点以大健康、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规模,更可为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提供坚实基础。
B 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获省重点支持
累计获得用地指标居全省第一
在台山工业新城,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华重工”)的刹车片智能自动化生产车间内,仅需5分钟,刹车片就可以实现从“粉状”到“片状”的华丽变身。富华重工2007年在江门成立,其集团总部位于佛山顺德。提及为何选择江门,富华重工总经理谭嘉骅给出的理由是:“江门有地,产业空间供给足。”
“江门的空间优势突出表现在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开发强度低等方面,而且土地空间集中连片。”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教授顾乃华认为,这在粤港澳大湾区是比较少见的,为江门承接重大产业项目提供了重要的空间保障。
产业转移既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制造业发展新空间的重要途径,也是承接地借势借力完成产业迭代升级的必经之路。
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打响以产业有序转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动仗”。通过遴选,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以下简称“江门主平台”)成为省重点支持建设的5个主平台之一。
观察各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把握好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首先要看比较优势是否得以充分发挥。承接产业转移的最大优势在空间,包括三个层面:上级战略的政策空间,地方现实的物理空间,产业发展的潜力空间。
政策空间,是战略优势。资源雄厚,可谓“家里有矿”。江门主平台共获得4.9亿元注入资本金扶持,并在空间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重大产业布局等方面得到更多集中支持,实施叠加支持政策,深化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合作。
物理空间,是基础优势。地域广阔,可谓“家里有房”。江门土地面积约占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的1/6;拥有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江门主平台规划总面积78.50平方公里。
产业空间,是潜力优势。基础扎实,可谓“心中有底”。作为广东传统制造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江门是省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布局城市,其中8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把江门标注为“核心城市”。
今年以来,我市高水平规划建设江门主平台,高标准编制实施方案,推动江门主平台成功纳入省重点支持建设的5个主平台之一;推动江门主平台园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累计获得88.53公顷省用地指标,居全省第一,其中中欧雅瑶新兴产业园项目成为全省第一个使用用地指标的项目。
1—10月,江门主平台实现规上工业产值680.52亿元,同比增长8.7%,规上工业增加值167.07亿元,同比增长19.7%,明显高于全市(5.9%)水平;累计完成基础配套项目建设58.84亿元,新增建成标准厂房面积78万平方米,新整备土地面积404.67公顷;累计承接产业转移项目65个,各项任务均超时序完成进度目标,其中超七成来源于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珠三角先进城市产业转移,计划总投资额超200亿元。
C 特色园区建设提速
聚集资源壮大特色产业集群
从高空俯瞰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建筑面积达53万平方米的中创新航厂区就坐落于此。去年3月,这里还是一片平地,如今已成为江门新能源动力电池专业园区,先后吸引了科达利、天赐、精测电子等上下游龙头企业相继落户。
而在30多公里外的广东(江门)硅能源产业基地隆基园区内,全球领先的光伏龙头企业——隆基绿能占地34公顷的光伏组件项目,24小时不间断施工,首个单体厂房已于6月封顶。与此同时,投资约20亿元的信义玻璃项目正加快桩基础施工,投资约10亿元的丰江实业项目已试投产。
产业集群概念往往是物理上的“比邻而居”,这些产业集中在一个大的园区中,对其中的企业来说,好处是资源集中,可以更大发挥规模效应。而特色产业园区,是推动我市聚集创新资源、壮大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特色”体现在哪儿?
一是主导产业的专业化。我市开辟硅能源、新能源电池、新型储能、安全应急等特色产业新赛道,加快11个特色产业园建设,立足区域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实施差异化定位,围绕一个主导企业精耕细作,不断提升转化配套能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二是主导产业的优势化。硅能源产业园打造国家硅能源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一流硅能源综合示范园区;江门高新区成功申报为2022年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综合类)创建单位,在全国18家创建单位认定榜单中排名第一;推动蓬江产业园的健康食品、智能家电,新会产业园的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等专业园先后获评为省级特色产业园,其中2022年度为全省入选园区最多的三个地市之一。
据市工信局介绍,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擦亮省特色产业园“名片”,推荐江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和台山产业转移工业园3个园区申报2023年度省特色产业园,进一步打造高质量的产业发展平台和产业链要素配置的产业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