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回眸·2023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开平这样走过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3 年 12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3,开平这样走过

夜幕下的赤坎华侨古镇更有韵味。
第一届区域品牌博览会吸引了众多区域品牌参加。
开平市大沙镇黎雄村委会大塘面村坚持“两山”理念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黎雄村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
开平市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落地见效,入选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2023年,开平市以“争当试点、争创示范”的昂扬斗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2023年全力向500亿GDP关口冲刺,再用6-8年时间实现GDP翻番、突破千亿元,再造一个现代化新开平目标,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策划/王鼎强 吴燕彬 文/图 严建广 敖转优 李淑珩 刘嘉猷

    1月10日

    1.  赤坎华侨古镇开门迎客

    大事件

    1月10日,广东赤坎古镇侨乡国际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赤坎华侨古镇”)试运营。

    赤坎华侨古镇项目是侨乡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体现,着力打造成集岭南文化、华侨文化、乡村文化、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展示平台,成为广东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文旅新地标。

    深影响

                                                                                                                                                                                                                     依托赤坎华侨古镇,开平市实施“一核一区一带”规划布局,推进赤坎新区和赤坎华侨古镇协同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立足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推动古镇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打造全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和典型范例,为江门市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级平台作出新贡献。在赤坎华侨古镇带动下,2023年1-11月,开平全市共接待游客646.94万人次,同比增长70.48%;实现旅游收入35.58亿元,同比增长66.74%。

     5月10日

    2. 成立强镇(村)富民公司

    大事件

    2023年,开平市委组织部围绕实施“百千万工程”,着力在统筹镇、村资源上做文章,以今年5月10日江门市第一家强镇富民公司——开平市蚬冈强镇富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今年5月18日开平市首家村级强村富民公司——开平市红丰强村富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为试点,陆续推动镇(街)、村(居)成立强镇(村)富民公司。

    深影响

    强镇(村)富民公司的建立,搭建起经营乡村资源的载体平台,有助于盘活乡村资源,推动镇(村)经济提升“造血”功能、发展内生动力、拓展发展路径等问题深度破题,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5月20-26日

    3. 第一届区域品牌博览会在开平举行

    大事件

    5月20-26日,第一届区域品牌博览会在开平市赤坎华侨古镇举行。这是我国首次举办以区域品牌为主题的高规格盛会。来自全国20个省份、港澳台地区,以及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家企业,共聚侨韵古镇,共襄发展盛举,共谋未来新篇,共赴一场区域品牌建设的盛会。

    深影响

    第一届区域品牌博览会举办,进一步提升了开平县、镇行政区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有力推动了国内外区域品牌的双向交流与合作,标志着开平市以行政区品牌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激活县域高质量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2022年3月28日,开平启动建设全国首个镇域行政区品牌“马冈优品”,至今已经构建了“开平优品”“马冈优品”等“1+8”县镇两级行政区品牌矩阵。“行政区品牌+产业+基地+企业+匠人”的区域品牌建设和发展新体系,使得行政区品牌建设就像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激活了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能,成为破解县域高质量发展万能的“金钥匙”。

    6月19日

    4. 开平携手省农科院

    探索院地合作新模式

    大事件

    6月19日,开平市与省农科院签订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科技支撑框架协议。开平市将进一步加强与省农科院的联系,以协同发展、互惠互赢为原则,广泛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全面合作。

    深影响

    根据协议,双方将积极推动一批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专家工作站建设,依托产业科技支撑,提升现代化种植养殖技术水平;聚焦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预制菜产业,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强化县镇两级行政区品牌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全面提升产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等。探路实施“百千万工程”院地合作新模式,把县镇村发展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潜力板。

    8月31日

    5. “马冈优品”五味鹅成为全国首款

    实现碳中和预制菜

    大事件

    8月31日,全国首款碳中和预制菜产品——“马冈优品”五味鹅预制菜碳中和授牌仪式举行,开平市马冈真味供销有限公司正式获得由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颁发的“马冈优品”五味鹅预制菜碳中和证书。

    深影响

    推出全国首款碳中和预制菜产品,是马冈镇继创建全国首个镇域行政区品牌“马冈优品”后提高农业产业价值的重要探索,是践行“两山”理念,推动马冈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开平市将不断总结、推广马冈鹅碳中和预制菜产品的发展经验和模式,激励全市产业实施绿色低碳发展。

    9月11日

    6. 开平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大事件

    9月11日,开平市入选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这是广东乡村振兴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之一。

    深影响

    根据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计划,到2025年提质基础期,开平市将完成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到2027年示范带动期,复制推广成功经验;到2035年远景展望期,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长期目标。这一目标明确且具有挑战性,彰显了开平市委推动乡村振兴的决心和信心。

    11月6日

    7. 1镇10村成功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名单

    大事件

    11月6日发布的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中,开平市1镇10村成功入选。

    深影响

    开平市着力发挥广东省首批典型镇村的标杆、示范作用,率先推出新举措,直接为行政村协调解决困难、明确发展举措、厘清发展思路,强化县镇村三级执行力,推动一批典型村建设,并以这些典型村的建设经验引领带动开平全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

    11月16日

    8. 广东首个省级水产原种场落户月山镇

    大事件

    11月16日,广东首个省级水产原种场——广东联一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省级水产原种场揭牌落户开平市月山镇。

    深影响

    开平市拥有发展水产养殖的优越自然条件。近年来,开平市积极推动现代渔业的发展,致力于实现水产养殖品种的多样化和优质化。广东首个省级水产原种场落户月山镇,是开平市水产种业的新突破、渔业发展的新亮点,也是开平市推动数字化水产养殖、优化渔业产业结构,以实现绿色发展和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开平市不断提升水产种业的科技含量和品牌效应,推动水产种业迈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11月28日

    9. 开平市“雪炭N行动”启动

    大事件

    11月28日上午,国家电投“雪炭N行动”助力开平市创建广东省第一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联合工作启动仪式,标志着开平市“雪炭N行动”正式启动。这也是国家电投集团在广东省内的首个“雪炭N行动”试点项目。

    深影响

    根据协议,双方将通过成立联合工作组的方式推动试点建设,计划投资40亿元,并带动当地产业投资10亿元。开平市“雪炭N行动”将聚焦乡村产业带动、城镇经济发展、园区能源管理三个维度与政府及老百姓生活、生产主要诉求与痛点,依托国家电投集团产业平台及技术、人才优势,打造城乡接合的产业平台和经济平台,促进产业回乡、农民工返乡,助农兴农,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提供有效支撑,实现共同富裕。

    12月18日

    10. 开平县域经济发展获肯定

    大事件

    12月18日,《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2023年)》在广州发布,分别揭晓了全省(县、市)区经济综合发展力、经济发展活力、经济发展潜力3个榜单的前15位,开平市全部上榜。

    深影响

    今年,开平市委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二次创业”、再造一个新开平,锚定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走在前列”总目标和省“百千万工程”,着力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对内自加压力,对外凝聚合力,努力在各项工作中争当试点、争创示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部上榜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经济发展活力、经济发展潜力的前15位,而且排位靠前,是对开平近年来高质量发展的肯定,也必将进一步增强、激发开平各界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谱写开平发展新篇章。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