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关于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拟命名名单的公示期结束,100个县(市、区)拟命名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新会区入围。
据悉,近年来,新会区以建设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为契机,充分发挥医疗和养老服务资源优势,积极创新医养结合模式,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同时,持续推动“五社联动”服务机制,推动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多方力量互联互动,助力新会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新会区养老中心获评广东省首批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和广东省五星级养老机构,会城街道北门社区、民和社区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区医养结合工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简家琳 叶田
高起点打造县级养老服务中心 力促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新会区养老中心环境清幽,护理人员态度好、有耐心,而且有医生定期为我们检查身体,健康有保障,在这里养老很幸福!”今年已105岁高龄的新会老人张锡莲说。记者看到,在新会区养老中心护士的陪同下,他做着健身运动,显得神采奕奕。
据介绍,新会区养老中心作为县级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是新会区政府重点民生工程,建筑面积5.67万平方米,共设床位1000张,分为医疗区和养老区,有养老床位627张。该中心以新会区中医院的医疗服务管理为支撑,推出公建公办医养服务,提供专业的医疗、照护和健康指导,切实提高长者的生活质量。该中心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第二批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机构,依托智慧养老技术,对老年人进行连续实时健康监测,让老年人在医养结合机构获得远程医疗、慢病管理等便利服务。这是新会区高起点建设公立医院托老养老机构的缩影之一。
走进新会区养老中心,不难发现,走廊两侧装有扶手、栏杆,相隔不远便摆放了休憩座椅,电梯口有专用轮椅……适老化的装修设计、明亮干净的室内环境、设备齐全的活动中心,为这里的老人提供优质生活环境。该中心养老区3楼还有室内走廊连通医疗区,普通门诊、急诊、专科门诊、老年病科、康复科等诊疗区域为入住老人提供及时、专业的医疗照护和健康指导。“父亲入住以来,疾病复发次数少了,省去了多次来回医院的麻烦,而且,这里24小时有医护人员照顾,我们也更安心。”入住老人钟伯的女儿说。
据悉,该中心向入住长者提供“一站式”或“全程陪护式”服务,开设就医绿色通道,从挂号缴费、跟家属沟通,到喂药、看护等各个环节,都有人员主动跟进。“目前,中心有300多位老人入住,包括100多位90岁以上的老人家。”新会区养老中心副主任安丽影说。
该中心还与新会区军休所深度合作,打造江门市首个军休服务“医养结合”示范点,为新会区军队离退休干部提供“互联网+”健康监测、干预、教育等智慧养老、居家养老服务。
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
大力优化医养服务供给
“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里,我感受到社会给予我们老年人的关怀。”12月17日,会城街道民和社区居民、今年67岁的梁奶奶对记者说。当天,她在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享受了艾灸服务。
据悉,民和社区有老龄人口1800多人。该社区的专业社工从长者对居家照料、医疗护理的实际需求出发,为长者提供普惠性、多元化的社区生活服务。除了备受好评的每周理疗服务活动外,还包括邀请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新会中医院医师常态化为社区老人开展健康保健讲座;联动圭峰会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义诊;为社区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年提供一次免费体检。2022年,民和社区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简直就是我爷爷的‘快乐老家’,他和老朋友常常在那里聊天、写毛笔字,回家后还把学到的养生知识教给我们,别提多开心了。”民和社区居民刘爷爷的孙子为社区丰富的养老服务点赞。
为确保老有所医,以民和社区为代表,新会区的各个社区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并为长者建立健康档案。对身患重病或行动不便的老人,还主动链接社会资源,为老人申请家庭病床,让老人足不出户,便可通过电话、微信向家庭医生、签约医生咨询日常保健医疗问题。据了解,目前,全区已建立家庭医生团队154个。
“新会区将高龄、重病、失能老人等纳入家庭病床服务范围,提供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全程服务。同时,通过医保系统结算,减轻群众经济负担。”新会区卫生健康局家庭发展与老龄健康股工作人员黄均其告诉记者。据统计,2023年,新会区有常住65岁以上老年人124550人,家庭医生签约85693人。
新会区将坚持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需求放在首位,在政府的主导下,以社区为依托,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医养结合示范创建工作,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着力打造新会养老“幸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