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今年已有10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动工”
推动银洲湖纸业基地发展提质增效
累计服务党员群众超140万人次
为文旅产业发展“加分”
以新阵地赋能行业发展
以“产才融合”推动镇域经济加快发展
助力“老味道”焕发“新活力”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2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鳌镇大力引才育才留才
以“产才融合”推动镇域经济加快发展

大鳌镇采取“政府+企业+人才”模式,引入新会区首个农业博士后人才陈金涛。
大鳌镇主动作为,推动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落地。

    今年以来,大鳌镇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牢牢抓住“人才”这一发展的关键要素,助推产业发展,实现“产才融合”“产才互促”,为高质量发展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文/殷浩轩 陈晓冰

    大鳌镇供图

    引才用才 涵养产业发展“蓄水池”

    大鳌镇大力发挥政府部门的扶持作用、职能部门的引导作用和企业机构的主体作用,引入专家人才,创新科研技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精”为业,打造项目品牌孵化器。规划大鳌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及尾水治理试点项目,全力探索绿色科学的淡水养殖。中集环保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引入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庞素艳博士,以养殖尾水、海水淡化和重金属废水处理等技术,打造大鳌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一池一岛”品牌,推广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的“三池两坝”新技术。相关成果登上省级媒体《海洋与渔业杂志》,并亮相第24届中国环博会、2023年长三角渔业科技论坛和2023国际水产养殖(江门)博览会。

    以“研”取胜,走在科技创新最前沿。紧盯技术攻关,采取“政府+企业+人才”模式,政府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确定项目发展方向,人才着重开展科技研发,助力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养殖实验区,并引入新会区首个农业博士后人才陈金涛博士。陈金涛带领科创团队成功实现脆鲷鱼、南美白对虾等集装箱养殖,年产量可达120万公斤,较传统土塘养殖模式产量提高15倍,吸引《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入选2023年新会区“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

    育才重才

    激活产业发展“强引擎”

    大鳌镇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人才,注重招引人才,提升成果转化水平,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激活经济发展的“强引擎”。

    加强“订单培养”。支持新会中集与五邑大学、中集模块化建筑与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中集环保与正境环保等结成科研合作关系。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新会中集设计研究院积极打造研发人才梯队,近年来斩获数项殊荣,其中获得354项专利。

    推动“项目合作”。协助新会中集用好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推动中集标箱等7家企业设立江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政府、企业、科研院校三方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促成镇政府、中集环保、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与核心技术团队“大鳌镇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落地。新会中集与新会区首个预制菜产业园签订合作协议,携手开展包括脆肉罗非鱼、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品预制菜产品研发、加工工艺,实现互利共赢,强强联合。

    惜才留才

    建立产业发展“生态圈”

    大鳌镇积极打好机制、政策、真情“三张牌”,抓住每个细节、做实每件小事,以一个个“舞台”和一点点“温情”尊重人才、留下人才,为实施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活力。

    发挥政府优势。落实镇级领导联系服务人才机制,专题研究人才工作,今年以来,走访慰问高层次人才5次,解决2项疑难问题,进一步健全服务保障。推广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成立人才管家队伍,提供“妈妈式服务”,已建成4家“人才驿站”、启用2家“人才公寓”,让人才安心、放心扎根。

    强化政策“引力”。出台《大鳌镇“三农能手”认定管理办法工作方案》,成立大鳌对虾产业链党委,支持、指导农业人才创新创业。全面落实“鳌岛人才卡”制度,努力解决人才关心的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实际问题,协助高层次人才申请江门高层次人才安居租房补贴和引进博士、出站博士后生活补贴。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