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小学阶段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积极倡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主的学习,培养好奇心和探究欲,理解科学的本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如何立足课堂,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探索?下面,我将谈谈《科学》的教学要点。
——睦洲镇新沙小学 吴社全
做好教学设计
教师在上课前,要认真熟悉教材,做好教学设计。
我会把一节科学课分为以下几部分来完成。
第一部分:导入。巧设悬念,引人入胜。例如,在讲授《冬瓜拱的力量》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两种情况:一种是完整的半圈冬瓜拱,另一种是由5块冬瓜拼成的冬瓜拱,看哪种冬瓜拱的承重能力强。我先让学生猜想结果,完成“设疑”的第一步。同学们跟着我的节奏进行探究,课堂教学在积极探究和解密的欢乐气氛中进行。
完成教学演示后,进入第二部分:理解重点,解决难点。我让学生展示所学内容,说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究的结果。
最后,到了第三部分:因势利导,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每一节课的最后,我都以填空、选择、排列实验顺序等考核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做好实验教学
《科学》课里的许多内容都需要用实验去验证。小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要用好这一点,上好《科学》课。
例如,我在教《酵母菌的作用》一课时,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提前准备好的面粉揉成面团,我再把酵母粉放入面团里。到第二天进行观察时,学生发现面团大了许多,瞬间感受到科学的神奇,激发了好奇心,上课效率也更高了。再如,在六年级《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吗》这堂课中,我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树叶。我把学生分成7个组,每组分别收集不同树种的叶子,然后从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进行比较。为了让学生们充分享受这个活动,我准备了放大镜、尺子、天平等仪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更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外的探索延伸。小学三至六年级的《科学》安排了不少网络课堂专题课,内容与教科书无缝对接,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交互性较强的内容,让有条件的学生借助网络进行学习。
《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小学学科,教师要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避免不求甚解。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