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特别报道 报告延21/2024-01-09/A03/42811704740106259.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编者按
大桥经济,江门的时与势
江门,全省第6个工业投资破千亿地市
如此成果,江门是怎样拼出来的?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 月 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桥经济,江门的时与势

    桥,意味着联通、融合与跨越。

    备受瞩目的“双通道”——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将于今年建成。“大桥经济”说来就来,江门崛起的重大交通瓶颈得以突破,区位优势将迎来历史性突破和提升。

    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奋力实现GDP等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加速迈入万亿GDP城市行列。

    在昨天召开的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上,“大桥经济”这一概念被浓墨重彩地提了出来,它犹如一支劲射而出之箭,必将加快“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的进程。

    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广东寄予厚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建设深入推进,到省、市工作部署赋予江门的定位、使命与责任,以及近年来江门奋力拼搏所取得的崭新成就,纵观当下,在时与势的双重簇拥之下,江门的未来已来。

    满弓已久、箭在弦上的江门,此番腾跃必将磅礴、雄浑。

    江门日报记者 赵可义

    观三个维度

    江门破局其时已至

    先观国家大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背景下,按照自身定位、责任、使命,融入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这是江门发展的政治自觉;“双通道”建成后,这也是江门发展的历史必然。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刻,去年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寄望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

    江门作为中国侨都、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与港澳人缘相亲、地缘相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新区开发”。“双通道”建成后,大广海湾地缘格局将发生根本性改变,“推动大广海湾经济区、银湖湾滨海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本次全会提出,以大广海湾经济区为突破口参与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大湾区粤港澳合作新的国家级平台,将与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平台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携手打造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

    江门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必将“水涨船高”,凝聚起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势能,实现城市能级量级的跃升。

    再看省的部署。一直以来,珠江口东西两岸客观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去年初,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再造一个新广东”。再造一个新广东,西岸城市势必要肩负起新增长极的重任。对照珠江口东岸城市所需可见,空间是目前江门的显著优势。江门陆地面积占大湾区1/6,超过港澳深珠莞中6城面积的总和,且开发强度仅11.65%,特别是3240平方公里的大广海湾经济区开发强度不到6%。作为大湾区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江门可为再造一个新广东提供广阔空间,在大湾区新一轮大发展中必将大有可为,必定大有作为。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随着“双通道”今年全线贯通,连通珠三角枢纽新机场的珠肇高铁2027年、连通深圳的深江高铁2028年建成通车,江门可更好链接周边六大国际机场、三大世界级港口,与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构成“黄金三角地带”,江门区位优势将迎来历史性突破和提升,成为环珠江口“黄金内湾”重要组成部分。

    市的层面,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抢抓“大桥经济”黄金机遇,重点工作都要围绕迎接“大桥经济”来展开,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打造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广东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主战场。

    毋庸讳言,江门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克服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如,重大产业项目数量还不够多、产业结构仍有待优化、东西部产业布局不平衡等;而“大桥经济”,为江门经济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尤其是,它进一步拉近了江门与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发展平台的时空距离,为江门开展区域产业协调合作、导入和承接高端产业要素资源营造了更为有利的环境。

    看两方面基础

    江门崛起其势已成

    2021年底,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全面系统提出“1+6+3”工作安排,回答了未来5年乃至更久的江门,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命题。尤其是“六大工程”,自此全面深入推进,我市在多个赛道上敢闯敢干、加速加力,各项事业呈现关键性转折性向上向好的全方位变化,这种态势使全市向前进、向上走的信心决心显著增强。

    首先看工业。工业是经济的“压舱石”。近几年,我市稳健迈向“万亿工业”之城,发展基础更加扎实。

    自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并实施“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以来,江门工业逐渐走出了一条“破”“立”、“质”“量”并举的振兴之路。

    作为广东传统制造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江门是省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的布局城市,其中有8个战略性产业把江门标注为“核心城市”,江门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狠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江门规上工业总产值、先进制造业增加值等指标快速提高,产业要素集聚带来的规模效应初步显现。

    数据显示,2022年,江门GDP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取得了建市以来的最好排位,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5.8%,较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创近年新高。在此基础上,去年1—11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排全省第4;全市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1%,技改投资比全省同期高6.2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3.4%……

    这些高含金量的数据显示,江门工业“筋骨”正变得强健,工业经济增长新动能正逐步释放,江门正稳健迈向“万亿工业”之城。

    再看比较优势。当前,江门的五大比较优势吹沙见金,发展势能更加彰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的短板制约了珠江口东岸城市群产业资源对江门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影响了产业要素向江门流动和集聚。“双通道”的建成,有利于江门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珠江口东岸的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将加速向江门汇聚,可为江门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创造更为便利的基础设施条件。

    “很期待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届时,香港到江门车程仅需约1个小时。”在珠西创谷落户的香港博士冯威棠每两周往返于香港、江门之间,近期其研发的流动机器人分药设备已在蓬江区某诊所使用。他的项目在香港获得融资,计划在江门投资建厂,资源要素成本低是他选择江门创业、投资建厂的原因。

    江门潜力巨大的广阔腹地、门类齐全的扎实产业基础、高效便捷的现代交通物流网络、丰富独特的侨务资源、极具竞争力的生产生活成本等比较优势,将在“大桥经济”时代得到充分释放,像冯威棠这样的创业者、投资者,将越来越多。其实,“大桥经济”的先导效应,去年已经开始逐渐显现:2022年,全市招商引资规模首次突破1800亿元大关,2023年又创历史新高,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430个,计划投资额约2100亿元。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大桥时代,江门可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