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出台,向课堂教学提出更多要求,既要帮助学生切实消化所学的知识,又要考虑作业量的问题,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操作能力。
因此,我们更要追求有深度、广度、可持续发展的课堂。以“善教会学、创新增效”的思维来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找到更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方法。
恩平市大田镇朗底学校 梁树光
善教会学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缺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意识。为锻炼学生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在讲课时,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场景,将教材中抽象的知识简单直白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以此体会数学的奥秘。
我在教“公约数、最大公约数”时,曾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老师刚买了新屋,有一间长30分米、宽24分米的房间要铺地板砖,请你们为老师出主意,要选用边长为几分米的正方形地板砖才能铺得既快速又整齐?”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出谋献策:“用边长为1分米的方砖就可以。”“应该为2分米。”“其实1、2、3、6这些都是30与24的公约数,而6是最大公约数,用6分米最好。”……这样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激发学生对自主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以及学以致用的喜悦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此外,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形成一个有利于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教学流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我安排了小组合作分圆片活动,每一组的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操作员负责动手分圆片;记录员负责动笔记录;汇报员则要向全班汇报小组工作情况。小组成员各司其职,经过多次操作、观察、讨论,得出小组结论,然后我再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引出课题核心知识。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能促进大家共同努力、共享成果,即使是困难生也有机会在成功的集体中得到更多鼓励。
巧用信息技术
助力课堂提质增效
教师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实现“善教会学、增效减负、内涵发展”的目标,让学生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动听的歌声、有趣的数学游戏、醒目的数学生活演示……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数学课中,调节课堂节奏,真正实现“双减”背景下的高效课堂。例如“智慧黑板”的应用能让教具实现信息化,可以很轻易地展示出不同的正方体,将它们排列组合,带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直观地感受教学内容,教师操作也更加方便快捷。教师也将“智慧黑板”和“学习通”有机结合,播放教学相关视频时就更加简单,减少了拷贝视频的麻烦。
减负增效
提升作业品质
作为数学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我会依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水平的不同,编写个性化作业,并将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相结合,提升作业的多样性、丰富性和趣味性。新颖有趣的作业,巩固了知识,检查了效果,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一举多得。
此外,课外作业应该包含更鲜活的内容,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做数学作业。教师要通过优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真正落实学生减负增效的目标,让学生不再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还学生一个轻松健康的作业空间,真正实现育人的全面化、个性化、精准化。
小学数学教师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领路者,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我们应做到“善教会学、创新增效”,提高课堂效率,推动作业改革,减轻学生负担,努力实现“减负”与“提质”的双赢,让教育走向“润物细无声”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