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幸福教育,对于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增强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幸福感,让他们更为主动地正视自身的行为并尝试改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一方面需要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构思,针对不同个体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需要班主任在原有的教育模式上进行灵活合理的调整,让学生在幸福教育的引导下健康成长。
那么,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开展幸福教育?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新会东区学校 梁欢容
了解学生特点
拓展教学场地
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班主任不能只是从教师自身的主观视角进行思索,必须考虑到学生群体的特点,转换身份,换位思考。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习惯枯燥的理论知识,他们更喜欢参与到趣味生动的教学活动中。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更多引入幸福教育,能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快乐,教学过程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强。比如,班主任将不同的理论知识通过一项项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进行呈现,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解读,学生就能更主动地接受知识点,并在实践活动中产生深刻的学习感悟。
要提升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拓展教学场地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比如,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去学校周围捡垃圾。在活动中,学生不仅了解垃圾的种类,更进一步体验环卫工人的艰辛和不易。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劳动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主动保护生态环境,合理约束自己的行为,以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产生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
转变教学思路
丰富教育内容
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班主任常常习惯性为学生导入德育理论内容,对于学生而言,这种学习模式显得枯燥乏味。如果采用形式更加多样的教学方式,则能提升教学效果。比如,教育学生学习道德榜样时,班主任可以运用互联网手段,带领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正面案例,让学生阅读道德榜样、文明模范的故事,以此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热点人物事迹,通过真实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学习感悟,有效深化学生的情感认知,确保德育工作的效果。
组织合作活动
增强学生幸福感
开展德育工作时引入幸福教育,班主任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如何将幸福教育和德育内容进行有效衔接和融合?通过组织开展团队合作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主任可以围绕班级环境设计不同的比赛,通过比赛,将学生团结起来,合力维护班级环境,并对教室进行装饰。借助这一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完成任务,赢得班级荣誉,以此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认识合作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学生的幸福感。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幸福感,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需要合理融入幸福教育,围绕以往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有效调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收获,确保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