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驶在鹤山宅梧明靖线上,两侧成片山林宛如波涛,微风吹来,空气中弥漫着沉香树的清香,远处的鸟鸣声此起彼伏,共同描绘出一幅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画卷。
宅梧镇地处鹤山市西南部,林地面积约1.4万公顷(21万亩),森林覆盖率超66%,是鹤山名副其实的林业大镇,是广东省森林小镇。自省委部署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以来,宅梧镇以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以“党建红、生态绿、产业金”三色为墨,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加强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努力绘就绿美生态新画卷,让“绿水青山”底色更浓,“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谌磊
通讯员 廖守庚 唐景华
以“党建红”
激活绿美生态动力引擎
“以前这里是一块空地,光秃秃的,秋冬季节灰尘很大。去年,在村委会的协调下,种上了花草和果树,变美了。后来,越来越多村民自发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上花草、果树和绿化树木,为村庄增添了绿意和生机,让人感到舒适、惬意。”宅梧镇上沙村委会黄屋村村民黄伯说。
去年以来,宅梧镇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绿美宅梧生态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机制,坚持以“书记抓”带动“全员干”,实行由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挂钩村(居),林业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党员先锋队、各驻村工作组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筑牢绿美宅梧生态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
此外,宅梧镇各基层党组织将绿美生态建设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爱绿植绿护绿行动,形成了抓党建促绿美生态建设的工作格局。
以“生态绿”
夯实绿水青山底色
由于历史原因,宅梧镇生态公益林多以桉树为主,林相结构单一,生态功能等级不高。为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效益“双提升”,宅梧镇坚持镇、村两级联动,全面摸底、合理规划,将部分桉树林改种为楠木、荷木、山杜英、米老排等珍贵阔叶林树种,对生态公益林实施改造提升。
目前,宅梧镇已完成省级生态公益林改造面积53.33公顷(约800亩)、县级生态公益林改造面积113.33公顷(约1700多亩),接下来,将新改造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73.33公顷(约1100亩)、县级生态公益林面积133.33公顷(约2000亩)。
推进林分优化林相改造。宅梧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源林生态乐园项目,支持开展退桉面积600公顷(约9000亩),并种植油茶240公顷(约3600亩),种植黄花梨、紫檀、红锥等名贵树种206公顷(3090亩),种植紫荆花、紫花风铃、黄花风铃、樱花等观赏类树种约100公顷(1500亩),初步形成不同经济树种、观赏树种、用材树种混交,实现观赏价值和木材储备效益相得益彰。
去年以来,宅梧镇还坚持规划优先,科学调整林相结构,充分发动企业、乡贤、村民群众力量,统筹推进林分优化林相改造、村庄绿化美化,共同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据悉,该镇大力开展全面义务植树护绿行动,坚持党员干部带头,以行政村为单位,由驻村领导、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带队,各驻点组员、村(社区)“两委”干部分片包干,摸清辖区绿化情况及需求,合理规划布局,全面开展“见缝插绿”和“五边”“四旁”绿化行动。同时,宅梧镇广泛开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主题宣传活动,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爱绿植绿护绿行动当中。2023年,源林公司、联丰石业、绿湖农庄等6家企业和近10位乡贤认捐近11万元用于购买树苗,500多人次参与全民义务植树活动,2023年新增种植果树、绿化树1700多棵,计划2024年新增种植果树、绿化树10000棵以上。
以“产业金”
带动群众增收
“以前为了养家糊口,很多村民只能外出打工,现在背靠这片绿水青山,也能找到很多就业机会。”宅梧镇白水带村党委书记蔡海锋说。
去年以来,宅梧镇立足实际发挥资源优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利用好山好水发展特色林业经济。
一方面,推动国储林项目建设。采取“镇国资+村集体+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培育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据统计,2023年,宅梧镇通过国储林项目建设成功流转林地1333.33公顷(约2万亩),预计每年可带动镇、村、组集体收入增加800万元以上。
另一方面,大力探索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坚持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茶则茶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农林产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其中,利用林地发展油茶种植240公顷(约3600亩)、沉香种植280公顷(约4200亩)、茶叶种植113.33公顷(约1700亩)、坚果种植46.67公顷(约700亩),有效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带动村民群众就近就业16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