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天,新会迎来越冬的鸟儿。其中,银湖湾、三江镇沙仔岛郁郁葱葱的红树林,成为越来越多候鸟聚居、栖息的一方乐土。每年1月,是新会区林科所副所长王立工作最紧张的时候,他要在实验室里开展红树林苗木繁育工作,从中选优,为绿美新会建设提供优质的红树林种苗。去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第三批“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名单,王立入选,是我市唯一入选者,全省共2人入选。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冯瑶君
英国留学后回新会做研究
繁育适合家乡水土的红树林种苗
王立今年38岁,是林业高级工程师,毕业于英国利兹大学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硕士专业,从事林草科研及推广工作已有13年。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新会人,在英国读完硕士后,王立第一时间选择回乡就业,“我知道基层缺林草方面的技术人才,当时,新会林科所正好需要从事植物组培育种的技术员”。
红树林生长在滩涂浅滩地带,不仅能够通过吸附、沉淀有毒物质净化水体,还是藻类、海鸟、虾蟹以及贝类等多种生物的栖息地,在海洋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减碳固碳等方面具有巨大效用,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堡垒。
走进新会区林科所的恒温培养室,一个个封闭的育苗盆内,一株株嫩绿色的幼苗正茁壮成长。
“秋茄、红海榄、水黄皮、木榄……”王立认真数着育苗盆的红树林植株,“不要小看这些幼小的植株,一棵可以分裂成两棵、三棵、四棵……这些可以是一片森林”。
据悉,为深入推进绿美新会建设,今年,新会区自然资源局计划在大鳌镇种植红树林160亩(约11公顷),在滨海新区修复红树林1000亩(67公顷),推动银湖湾滨海新区红树林湿地公园建设。
王立告诉记者,红树林有“海洋绿肺”的美名,具有很强的固碳能力和生态资源价值,对绿美新会建设有重要意义。做试验是为了研究红树林与新会滩涂环境的适应关系,繁育出更适合在新会滩涂环境生长的优质种苗。
日前,王立的“红树种苗无性系无糖组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因具有“可加快推进沿海岸线红树林营造和修复,合理推动现有红树林改造种植本土树种,营造绿美新会生态海岸建设”等优势,获得了广东省林业局专项资金支持。
推广林木及林下经济植物品种
林下经济是一种绿色、环保、低碳的经济发展方式。近年来,新会区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
2011年开始,王立以项目“铁皮石斛组培及林下栽培关键技术”为突破口,花了三年的时间,在新会区建立起年产铁皮石斛苗200万株的生产线,使铁皮石斛在新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以前,铁皮石斛的市场价格特别贵,人工繁育的很少。我想通过组培的方式繁殖出来,让这个产品可以更‘亲民’。”王立说。当时,新会区林科所还没有温室大棚,他就在自己的办公室内搭建培养架,用灯架、薄膜、加湿器创造简易的培养环境。王立仔细观察铁皮石斛的生长情况,一步步摸索它的“驯化”方式,后来,成功争取到上级资金支持,建起了大棚,探索铁皮石斛的规模化生产。
2021年,王立的“铁皮石斛无糖组织培养方法”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发明专利证书。
为了丰富新会的种苗品种,王立还研究了黑木相思、牛大力、金线莲及猴耳环等林木及林下经济植物。
新会各镇原种植了大面积的桉树林和松树林,逐渐出现景观效果差、森林病虫害风险大等问题。去年开始,新会区以林长制工作为抓手,结合绿美新会建设,围绕科学优化树种林种,优化林分林相,对布局不合理的林相进行改造提升,已完成林分优化433.33公顷(6500亩)。
黑木相思是近年比较热门的速生林新品种,能改良土壤,可替代桉树种植。新会区林科所在沙堆镇建成了700亩(47公顷)的国家相思良种基地,该基地于2022年入选第二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是华南地区阔叶树种建园规模最大、遗传种质资源最丰富的相思种子园,是国家相思种质资源战略储备库。
现在,王立经常要往返于沙堆镇的国家相思良种基地和新会区林科所,对黑木相思的种植情况进行研究。王立表示,虽然黑木相思组织培育的难度高、时间长,但其木材心材比例大,材质好、不翘不裂,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绿美新会建设有着重要价值,希望早日能取得研究成果,并推动成果转化。
每天和树木打交道,不断在“天蓝、地绿、水净”的路上前行,多年来,王立潜心科研,带领团队成功培育植物品种20多个、发表科技论文20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被国家核心期刊收录6篇,他牵头开展的“江门市生态景观林带构建模式研究与示范”“黑木相思无性系组培快繁及栽培技术研究”“金线莲等林下植物育种及立体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林药猴耳环无糖组培技术及林下种植研究与示范”等10多个项目分别立项为省、市科技项目。
王立在林业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授权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获江门市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优秀科技成果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