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正在大力建设“中国侨都”,应从建设“中国侨都”的城市定位出发,推动“江门制造”品牌建设,将“侨文化”元素融入“江门制造”品牌文化,推动“中国侨都”城市形象与“江门制造”品牌形象高度融合、相互促进,将“中国侨都”城市营销和“江门制造”品牌营销紧密结合,构建“中国侨都”与“江门制造”品牌之间的紧密联系,使“中国侨都”与“江门制造”品牌成为高度一体的江门城市象征;推动政府、企业、社会三级协同联动,形成共创“江门制造”品牌的利益共同体。
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升级产业结构,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
做强做优制造业品牌是建设制造强市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在建设制造强国、品牌强国、广东省大力推动“制造业当家”建设制造强省的背景下,江门应从推动“中国侨都”与“江门制造”品牌融合发展、筑牢“江门制造”品牌基石、加大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力度等方面,做强做优“江门制造”品牌,为建设制造强市和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提供有力支撑。
“江门制造”基础扎实、品牌底蕴深厚
江门制造业发展历史悠久且基础扎实。作为全国著名侨乡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江门历来有经商和发展实业的风俗和传统,制造业发展已有逾百年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发源地。改革开放40多年来,江门形成了以“三来一补”、出口导向的工业模式,制造业规模有了新的飞跃,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了较为扎实的工业基础,培育了摩托车、五金卫浴、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机电、造纸、食品等一大批优势产业集群。目前,江门拥有25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是广东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布局城市,更是承担发展其中8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任务的核心城市,拥有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大型产业集聚区,这为江门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和做强做优制造业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江门制造”品牌还创造了许多辉煌成就:制造出全国第一辆手扶拖拉机和全国第一批全自动洗衣机;以“江门制造”和“广东粮”“珠江水”“粤家电”为代表的“广东制造”曾经风靡全国;新世纪以来,江门涌现出大批名牌企业和产品。
然而,由于过去企业品牌意识不强、科技创新支撑力不足等因素影响,“江门制造”也存在名牌企业数量少、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较慢等问题。
做强做优“江门制造”品牌的三点建议
如何做强做优“江门制造”品牌,笔者有三点建议。
一是增强品牌意识,促进“中国侨都”与“江门制造”品牌融合发展、合奏共鸣。江门正在大力建设“中国侨都”,应从建设“中国侨都”的城市定位出发,推动“江门制造”品牌建设,将“侨文化”元素融入“江门制造”品牌文化,推动“中国侨都”城市形象与“江门制造”品牌形象高度融合、相互促进,将“中国侨都”城市营销和“江门制造”品牌营销紧密结合,构建“中国侨都”与“江门制造”品牌之间的紧密联系,使“中国侨都”与“江门制造”品牌成为高度一体的江门城市象征;推动政府、企业、社会三级协同联动,形成共创“江门制造”品牌的利益共同体。
二是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体系,筑牢“江门制造”品牌基石。结合“绿美侨都”城市形象定位,充分发挥已有新能源产业基础,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产业集群,打造全国新能源产业名城;围绕重点产业、产业链,选拔品牌建设基础好、示范效应强的龙头企业、名牌企业,支持其制定长期品牌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壮大“江门制造”名牌企业和产品队伍,巩固“江门制造”品牌基础;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创建自己的品牌,聚焦专精特新,优先支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小巨人”企业加快品牌建设。
三是加大“江门制造”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力度,打造制造名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江门制造”区域公共品牌标准和认证体系,加快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引导企业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树立“江门制造”的高品质形象;“政府+市场”合力共建,强化政策扶持和技术服务,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共治”的运作机制;构建社会联动型品牌共创生态,对标“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标准定位,构建“品牌共创、价值共享”的核心价值理念,形成对“江门制造”的品牌认同,多渠道传播“江门制造”区域公共品牌,合力提升“江门制造”区域公共品牌的社会认同度和影响力;加强江门名牌产品梯队建设,从中选拔打造一批产品质量好、市场潜力大、生命周期长的产品品牌,严格落实先进的质量标准,塑造区域产品的高品质形象。
(卫中旗,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