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提振信心抓机遇 砥砺奋进展担当
推动组织工作跟上事业发展需要
江门市花卉协会第八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
我市新增5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建设高水平华侨华人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
全市33个项目被确定为技改资金奖励项目
加强岭南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 年 1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个关键词看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江门元素”
提振信心抓机遇 砥砺奋进展担当

我市高度重视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截至去年底,累计建成152个重力式网箱和1个桁架式养殖平台。张浩洋 摄

    □江门日报记者 赵可义

    “成功举办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推动江门大广海湾建设”“推动中创新航一期等项目稳产达产”“推动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成运行”“建成黄茅海通道”“深化江门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加快建设江门台山等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1月23日,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省长王伟中向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蕴含不少“江门元素”。

    这些“江门元素”既是省对江门积极作为的肯定,又是对江门未来发展的期盼和信任,将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打开广阔空间、带来宝贵机遇,也为全市开拓奋进、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提振信心。

    关键词:江门大广海湾

    报告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具体部署时提出,围绕“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加快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更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支撑带动作用。其中明确提到,推动江门大广海湾建设。

    大广海湾经济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部署建设的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其拥有3240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可大规模连片开发的土地能为大湾区核心城市、四大平台科创成果落地、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撑配套。今年,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即将建成通车,大广海湾经济区区位优势将迎来历史性突破和提升。

    “以大广海湾经济区为突破口参与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作出的最新部署。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要抢抓“大桥经济”黄金机遇,优化大广海湾经济区管理体制机制,全力创建粤港新型工业化合作示范区,打造大湾区粤港澳合作新的国家级平台,与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平台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携手打造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

    “集中资源力量推进大广海湾经济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调研江门时交予的重要任务,本次省政府工作报告再提江门大广海湾,是省委省政府部署意图的体现,无疑为江门推动大广海湾经济区开发建设注入了“强心剂”。

    关键词:“百千万工程”

    2023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开局之年。报告提到,以头号力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开启新图景。其中提到,选取22个县(市、区)、110个镇、1062个村(社区)作为首批典型,加快把短板变成潜力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112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

    1个县(市、区)、6个镇、60个村(社区)入选首批省典型县镇村名单,开平水口、鹤山共和等7个镇入选2023年全国千强镇,新会大鳌、台山斗山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新会区进入全国工业百强区,开平市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一项项成绩证明我市“百千万工程”实现了良好开局。

    自省委部署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江门拿出“头号工程”力度,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积极建立健全“1+7+N”的政策机制,因地制宜实施千亿级经济强县培育、镇级经济发展壮大等“十大行动”,7个县(市、区)“一县一策”打造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逐步构建务实管用、衔接顺畅的政策体系,积极打造“百千万工程”江门样板。

    产业转移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报告提出,去年省安排1万亩用地指标支持15个主平台建设,新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超650个、总投资超3200亿元。

    江门依托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平台打造县域经济发展主战场,推动隆基硅能源、信义玻璃等省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其中,隆基硅能源产品生产基地项目是隆基绿能在华南区域的第一个生产基地。

    关键词:中创新航

    报告在今年工作安排中提到,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其中提到,推动江门中创新航一期等项目稳产达产。

    中创新航江门基地总投资200亿元,是江门近年来投资额最大的制造业项目,也是中创新航在大湾区基地集群的首个布局项目。2022年初,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前脚”落户,江门“后脚”便成立市、区联合工作专班加强服务。短短1年时间,该项目创下从拿地开工到完成主体建设,再到产品下线的“江门速度”。

    在中创新航和骨干企业的共同带动下,江门新能源电池发展势头迅猛,产业链已覆盖动力电池生产、原材料、电池生产设备、电芯制造与成组,以及电池回收利用等环节。

    近年来,江门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培育更具竞争力的江门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把江门优势转化为担当全省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主战场的动能,为工业投资突破千亿培育了沃土。目前,江门已成为全省第6个工业投资破千亿的城市。

    关键词:中微子实验

    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此外,在“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举措中提到,推动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成运行。

    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在装置设计、建设等多个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将为世界探索前沿科学问题、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供强有力的研究平台,是可依托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江门将其作为高能级创新平台给予大力支持,正全力打造面向全球开放合作的国际科研平台。

    目前江门中微子实验站中心探测器安装已完成70%,并同步进行液闪混制与纯化设备、反符合探测器等安装、调试。

    值得一提的是,上个月,总投资2亿元、规划占地超2万平方米的中微子科普基地(科普馆)项目正式奠基。项目建成后,有望成为全国首个以中微子为主题的特色科普馆,为公众打开科学大门,探寻科普魅力。该项目将于2025年底投入使用,预计年接待观众36万人次。

    关键词: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回顾去年工作时,报告提到,“成功举办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等重大活动”“建成江门赤坎华侨古镇等项目”。部署今年工作时,报告提到,“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深化江门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

    “侨”是江门最大的特色,“侨”资源是江门重要的战略资源。

    去年5月,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在江门成功举办。举办重大活动是引侨资、聚侨智、汇侨力的重要举措,体现了侨都担当。近年来,江门坚持发挥华侨华人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侨都赋能”等工程,提升“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维护权益、侨务智库”四大功能,多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去年,我市坚持经济聚侨,深入推进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为便利华侨华人在全省投资兴业作出示范。

    接下来,江门将不断提升经贸合作功能,深化江门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持续改善国际化营商环境,搭建惠侨引侨优质平台,让“侨牌”真正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王牌”。

    去年,全省接待游客7.7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9500亿元,均居全国首位。报告提出,“岭南文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而赤坎华侨古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去年1月,赤坎华侨古镇试运营,凭借其独特的侨乡文化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

    关键词:海洋经济

    报告在回顾去年海洋强省建设工作时提到,新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40个、总投资超120亿元。在今年工作安排中,在提升海洋生态品质方面,提到“加快建设江门台山、湛江雷州和徐闻、惠州惠东等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红树林”。

    在新开工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中有江门企业的身影。我市海洋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市:409公里的大陆海岸线蜿蜒向西,约占全省的1/10;352个海岛如繁星点缀在茫茫海洋之上,数量位居全省第二;4887平方公里海域辽阔壮观,约占全省的7.6%……这是江门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厚实家底,也是江门建设现代海洋牧场的最大底气。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推动海洋强市建设强势破局,在打造“海上新江门”上实现新突破。当前,江门“三线并进”,着力构建“海洋科技+海洋经济+海洋牧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截至去年底,我市累计建成152个重力式网箱和1个桁架式养殖平台。目前,已有92个重力式网箱建成并投产,35个重力式网箱已完成框架安装和下海锚定,30个加强型重力式网箱已完成框架安装,1个桁架式养殖平台已开工建设。

    广东是全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的省份,台山镇海湾红树林片区有保存最完整、连片面积最大的原生红树林。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改善了红树林湿地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功能,共筑海洋生态屏障。经过不懈努力,江门红树林的面积稳步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显著提高,沿海的生态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

    关键词:“双碳”工作

    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产品碳足迹试点,扩大碳排放交易与绿电交易规模。

    前不久,江门双碳实验室获省科技厅批准建设“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成为首个“双碳”领域的粤港联合实验室。

    据悉,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将以构建面向应用、优势互补、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为目标,整合三方的碳中和科创资源优势,强化人才交流培养、技术联合攻关、成果落地转化、科技资源共享等领域合作,探索粤港政产学研合作的新机制、新生态。

    2021年12月,江门携手港科大(广州)共建江门双碳实验室,成为粤港“双碳”领域合作最大的前沿科研平台。两年间,江门双碳实验室发展壮大,积极构建“双碳实验室+双碳产业园”政产学研融通发展新模式,成功整合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广核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深圳工研院、中创新航等10多家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联动建设大广海湾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广东(江门)硅能源产业园和新会双碳产业园。

    当前,江门双碳实验室正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9+N”体系建设,锻造区域战略科技力量。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