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心理专科接诊了不少夜半惊醒的孩子,究其原因都是由“夜惊症”引起的。该科学科带头人吕园园提醒,若孩子只是偶尔出现、表现轻微,不用太在意,去除诱发因素即可;若发作频繁、剧烈,造成身体伤害,甚至威胁生命,就要及时干预。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通讯员 管浩男
7岁孩子夜里突然哭闹
次日毫不知情
“孩子今年7岁多,这个月开始,他好几次夜里突然从床上爬起来,又喊又叫,还喘着粗气,满头大汗,像受到了什么惊吓,叫他也没反应,不过一般三五分钟就好了。”患儿小辉的妈妈方女士向医生诉说着,并吐露自己的苦恼,“第二天问他,他也不记得,这脑子会不会搞坏了啊!”
原来,小辉的爸爸长期出差,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平日多是妈妈在陪伴。因为其奶奶生病了,只要一提奶奶的事,小辉就哭,晚上还闹。
经过问诊和检查,小辉被确诊为“夜惊症”。面对家长的疑惑,吕园园解释,“夜惊症”有以下特征:
1、突然从睡眠中惊醒。儿童入睡后约半小时到2小时,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叫声。孩子持续地哭喊,两眼直视或紧闭,手足乱动,表情惊恐,有明显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瞳孔扩大、皮肤潮红、满身大汗等。
2、意识蒙眬。对父母关怀毫无反应,拒绝任何身体接触,在激烈活动中易受伤,撞到家具,甚至打破窗户,还会使参与其中的父母受伤。发作时,坐于床上或下地无目的地行走,像是要挣脱看不见的威胁。常呼之不应,极难唤醒。如被强迫唤醒,可能会意识混乱,语无伦次,但不久又睡着。次日对发作经过不能回忆或仅有简短片段的记忆,没有完整、生动的梦境。
3、发作时间一般持续1—3分钟,很少会超过5分钟。有时白天小睡时也可发生。
偶尔出现不用在意
症状严重须及时干预
据了解,“夜惊症”多发于4—12岁儿童,4—7岁为发病高峰期,男性略多于女性。在青春期前发生率逐渐减少直至消失,青少年和成人夜惊少见,大部分源自青春期延续,只有很少一部分在成年发生。其常伴有家族遗传倾向,约90%的患者家族成员有夜惊或梦游病史。家庭气氛紧张、意外生活事件,或睡前听了紧张、兴奋的故事,看了惊险的电影等,也有可能诱发“夜惊症”。
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表现应该怎么办?吕园园提醒,如孩子只是偶尔出现,表现轻微,原因往往是白天太兴奋或看了恐怖刺激的电影、故事等所致,不用太在意,去除诱发因素即可。如发作频繁、剧烈,造成身体伤害,甚至威胁生命,就要及时干预。
一方面,需排除身体其他疾病,如脑肿瘤、癫痫也可引起类似的症状发作。另一方面,若确诊为“夜惊症”,症状严重者需用药物干预治疗。此外,心理治疗也很重要,关键要去除诱因。
“小辉的情况,存在心理因素影响,需要长期心理干预,不仅需要进行个体心理治疗(如行为治疗、认知疗法等),必要时还需使用家庭治疗。”吕园园建议,教会儿童应用自我放松和心理想象等方法,可减少其诱发。
“目前,‘夜惊症’的治疗效果很好,其发作也不会对大脑造成持久性的损伤。而且,只要家长注意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多数儿童可不治自愈。”吕园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