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凌雪敏 通讯员 高峰
1月25日,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大会期间,江门代表团依法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共提交47条建议,涉及城市交通建设、“百千万工程”、民生事业等诸多领域,建议数量和质量齐升,代表们在穗传递“侨乡好声音”,向全市人民乃至全省人民交出一份沉甸甸的履职答卷。
聚焦交通建设
提升全省交通路网“硬联通”水平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今年,黄茅海跨海通道和深中通道将实现通车,届时,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联系必将日益紧密,在“大桥经济”的风口上,江门代表团提交有关提升全省交通路网“硬联通”水平的建议有10份,围绕港口、高速公路、铁路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良策。
广海湾经济区、银湖湾滨海新区周边的路网建设是代表关注的重点。在江门规划蓝图中,计划新建10个重大交通项目,涉及项目总建设里程约171公里,将有效打通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南组团各产业板块。但省人大代表、台山市交通工程建设管理中心主任赵德伦留意到,如此大的工程量,当中涉及的用地和资金问题,必然需要国家、省的大力支持。因此,他建议,优先将黄茅海跨海通道周边路网项目列为省级乃至国家级高层次规划和省级重大项目、平台,给予建设用地指标支持,保障项目加快实施。此外,为推动广海湾发展,他还建议,打造江门特大型综合港区,提升港口水运发展水平。
如今,江门正在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广佛江珠城际铁路、深圳至江门高铁南延线、柳广铁路等重大轨道交通项目也备受代表关注。省人大代表、江门外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锡彦认为,加快推动这些铁路建设项目,能够提升大湾区互联互通水平,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聚焦特色产业、文化建设
激发“百千万工程”动能
2023年是“百千万工程”的开局之年,在未来的征程中如何跑出新成绩?江门代表团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纷纷建言献策。
地理标志农产品新会陈皮带动新会区7万人就业,实现人均增收约2.2万元。省人大代表,新会区会城街道茶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国安认为,增强县域产业造血功能,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但因政策限制,新会柑种植面积不稳定,影响新会陈皮原材料的供应和产业发展。因此,梁国安提交建议,探索试行有特色种植需求或建设发展需要的地区,向粮食主产区或者具备开源挖潜能力的地区置换耕地指标,统筹耕地占补平衡,保障传统特色产业发展。
在当下文旅热的风潮下,代表们纷纷建议,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激发“百千万工程”动能。省人大代表、开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梁俏筠认为,开平有大量的侨乡建筑,保存情况较好。各镇、村有不同程度的侨乡特色文化,乡镇村史馆的建成能够有效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成为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增强旅游吸引力。因此,建议组织省、市、县三级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和高等院校等对乡镇村史馆开展对口文化帮扶,培养乡村文化人才,保育和传承非遗文化。省人大代表、广东远宏水产(鳗鱼)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远宏则建议,加大对具有侨乡特色的碉楼、洋楼、侨墟、骑楼等文物建筑的保护力度,提升文物保护、利用、传承整体水平。
聚焦百姓衣食住行
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江门代表团怀着履职为民的初心,把目光投向百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把群众真实心声传达到省两会现场。
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可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有助于实现各类民生服务融通,是加速粤港澳大湾区融通的重要举措。针对广东省推进21个地市实现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省人大代表、江门市五邑公证处主任郝炼建议,一方面,借鉴外省立法经验探索法治管理模式,明确社保卡管理部门、应用部门及服务单位各方权利和义务,保障各部门的业务协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另一方面,建议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保障居民服务“一卡通”服务衔接,港澳居民可以凭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港澳居民居住证申领社保卡,从而保障港澳人员在粤持社保卡享受同等服务和权益,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员往来和人才交流。
省人大代表、江门市蓬江区恒爱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总干事、五邑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工作系教师梁健玲则聚焦到跨境养老话题。她认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粤港澳三地不断深化融合发展,跨境养老已然成为缓解大湾区老龄化问题的重要出路。梁健玲建议探索建立统一养老服务评审标准,加快湾区养老服务人才流动,宣传好内地养老服务质量,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的真正融合。
在职业教育领域,省人大代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部部长李珩则建议加大对江门市高职院校专项资金投入,推动珠三角城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协调发展,打造大湾区职业教育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