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江海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江海区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
2024年江海区十件民生实事出炉
江海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闭幕
从“时代之大”看“江海之大”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4 年 1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时代之大”看“江海之大”
——写在江海两会闭幕之际

    □江门日报记者 胡晴晴

    “以前礼乐是个岛,那时候桥很少,要出岛都得坐船,到市区就要1个多小时……”江海两会期间,区长郑丹辉参加礼乐代表团审议时讲起的一段往事,十分引人入胜。

    1个小时能走多远?郑丹辉算了一笔账。在以前的“无桥时代”,只能从“礼乐岛”去到江门市区;进入“大桥时代”,却能实现从江海到深圳的“飞跃”。

    1月26—28日,江海两会胜利召开。其中传递的热点信息引发了广泛关注,江海的“新答卷”也即将执笔书写。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抢抓“大桥经济”黄金机遇,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回顾两会精彩瞬间,细读江海区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感受到,“时代之大”里面的“江海之大”。

    “江海之大”,在“国之大者”

    2024年伊始,备受关注的两个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交通工程——深中通道和黄茅海跨海通道双双迎来新进展,预计将于年内通车。

    一桥贯东西。时空距离的“缩短”,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向江门集聚。作为江门的“东大门”,江海区有着天然的优势,也不断积蓄着迎接机遇的实力。

    “国之大者”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拥抱“大桥时代”,江海区心怀“国之大者”,坚持站在政治的高度观大势、谋全局、抓大事,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江海之大”,就是要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要吸引各类人才在这里安居乐业。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几年,江海区在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投入超百亿元。

    受邀参加江海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丁雪梅,在分组审议中热情点赞了江海区民生小事里的“大变化”:“看美丽的城央绿廊、都市农业生态园、礼乐的美食街等,明显能感受到其中的发展变化,江海的生活环境、休闲环境越来越好,充分体现出民生实事真正地落地落实了!”

    丁雪梅的感受,透过区政府工作报告,有了更加立体化的呈现——聚力美好生活,江海区不少工作获得国家级荣誉、点赞、推广。比如,14个素质教育项目获国家级奖项;2个村(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困境未成年人个案服务”等项目工作经验得到民政部推广,江南街道获批全省首批儿童友好示范镇(街)。

    为实现人民群众“推门见绿、抬头赏景”的美好愿景,近年来,江海区深入实施绿美江海“六大行动”和林长制三年行动计划,统筹安排超6600万元用于16个特色项目建设。

    在科创领域,江海区同样硕果累累: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700家,“国字号”科技载体总量达5家,在全市占比超70%。过去一年里,新的成果不断涌现:“智慧网格信息服务仪”获评2023国家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创新产品,粤湾云谷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1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成功引进、培育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各1名。

    “江海之大”,在“志存高远”

    进入“大桥时代”,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即将迈入“1小时经济圈”的江海,大有可为,关键是“怎么为”?

    在1.5万字的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出现了75次,“产业”出现了72次,“创新”出现了43次,“制造”出现了18次,成为报告中当之无愧的高频热点词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江海之大”,就是要坚持科学谋划、志存高远、持之以恒,坚持制造业当家,挺起高质量发展“硬脊梁”,成就江海的千里之远、海量之深。

    志存高远,关键要搭好产业人才落户的“大舞台”。过去几年,江海区大力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的背后,就是要在坚持实体为本、制造业当家的当下,以优越的软硬环境,搭建产业、人才落地安家的大舞台。区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不少这方面的新目标,如推进深江铁路、中江高速改扩建工程加快建设,推进17个市政道路工程年内建成通车,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贯通“碧道+”,新增公办学位超7200个等。

    志存高远,关键要扩大对外开放的“东大门”。观察经济发展态势,“开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视角。作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区域,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扩大开放,是江海的机遇,更是责任和使命。

    区政府工作报告的点滴语句,映照着江海赤诚热烈的开放心声:谋划推动江门高新港升级为一类口岸,大力开拓“一带一路”共建国家、RCEP成员国及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创新推出更多便捷服务依法保护华人侨商合法权益……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江海这一“东大门”越开越大,必将为经济增长带来更强劲的支撑。

    志存高远,关键要算好经济发展的“长远账”。“我们可能一两年就能修一条路,但工业项目没有三五年见不到效果,这是实体经济的发展规律,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信心所在。”两会期间,郑丹辉作为人大代表来到礼乐代表团,就产业发展进行发言,获得代表们的一致认同。

    “大家开车路过都可以看到,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的周边可以说是热火朝天、日新月异,现在有数百亿元的工业投资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郑丹辉以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的发展为例,进一步指出,“随着新项目的建成投产,必将给江海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新机遇”。

    胸中有宏略,脚步自从容。“底气更足”的江海,正在进行更深层次的谋划——大力推动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高新—三江睦洲联动发展先行启动区建设,加快推动万亩安全应急产业园开发建设,不断壮大“1+3+2”战略性产业集群,力争引进10亿元以上、50亿元以上项目再突破……

    江海浩荡,长风万里。朝着“奋力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海”的新目标,志存高远的江海正乘风而起,全速驰骋。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