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千亿再出发 —— 聚焦新会区打造“强21/2024-02-08/A05/12781707320409151.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面融入湾区 用情打好“侨”牌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4 年 2 月 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面融入湾区 用情打好“侨”牌
新会深入推进大湾区侨文化交流合作中心建设
新会区抢抓机遇,加快建设“轨道上的湾区”。目前,江门站通达城市已增至81个。 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江门“侨梦苑”新会园侨企展馆。 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新会善用侨乡文化产业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激发消费热情。图为2023年新会陈皮文化节“分柑同味”活动现场。
扬航电商科技产业园建有“同心圆”工作站,主动链接港澳台侨社团资源,为港澳台青年开展交流活动、创新创业提供平台。
新会举办大湾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沙龙活动。 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侨”,是这座城市刻在骨子里的DNA。

    新会,不仅是中国著名侨乡,也是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其孕育出的华侨文化独具魅力、影响深远。

    过去一年来,新会区坚持改革开放,全面融入湾区,用心用情打好“侨”牌,大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大湾区侨文化交流合作中心建设呈现新气象。

    立足千亿GDP新起点,奋力书写新时代“侨”文章。新会区正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以“一园三中心”为抓手,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纵深推进“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发挥好“侨”这一重要战略资源,抢抓机遇,引资引智,加紧建设前景广阔的深江经济合作区、深化与香港、澳门的合作,在资源、市场、建设、承载力等方面拓宽空间,描绘新时代新会高质量发展的壮丽蓝图。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简家琳(署名除外)

    A  提升枢纽能级 加强“硬联通”

    凭借文化同源、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天然优势,新会一直与港澳紧密联系,在产业、文化、旅游等诸多领域合作共赢,近年更是呈现加速态势。

    紧握国家、省、市重大政策机遇,新会把握大势乘势而为,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不断织密交通网络,加快构建交通“内畅外联互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当前,新会轨道交通加速发展,通车里程达75公里。作为广东省内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江门站通达城市增至81个,可达到8站台20条线的规模,是珠中江地区最大、始发线路最多、站台数量最多的铁路枢纽站,持续发挥珠三角辐射粤西乃至大西南交通门户的重要功能,以其磁场效应为新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提速增效,进一步凸显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去年10月,从香港西九龙站始发的列车抵达江门站,与侨都江门庞大的高铁网络接轨。自此,新会和香港正式实现高铁直达,新会枢纽门户效应进一步增强。

    深茂铁路深江段全线开工,珠肇高铁江机段顺利推进,深茂铁路江茂段与广珠铁路、广珠城际江门支线形成“X”型的客货运输大通道,新会打造江门对接港澳和深珠“东门户”上更进一步。同时,中开高速新会段、江门大道南(东)线全线通车,国道G240工程启动,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被省评为“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项目。

    同时,新会不断完善“四纵四横”高快速“骨架路网”,力促银洲湖高速、中江高速改扩建工程新会段尽早通车,加快融入广深港澳“1小时经济生活圈”的步伐。织密深中通道、中开高速经国省道联系乡镇的“毛细血管网”,推动长约40公里美丽农村路建设,为抢抓重大机遇提供多层次、成体系的交通支撑。

    向海图强、向海而兴。新会区坚持陆海统筹、江海联动,优化整合港口码头和岸线资源,推动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完工。深入开展全域水经济试点建设,以小鸟天堂周边水系及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实施为契机,探索发展“碧道+”、滨水文旅、内河游艇游船等新业态。改造升级崖门渔港,加快海洋文旅项目开发,积极发展“观光+休闲渔业”,实现海水养殖与海洋捕捞“接二连三”。

    未来,新会将着眼于搭建更高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深江高铁、银洲湖高速、国道G240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完善对接黄茅海跨海通道、深中通道的城市交通路网,优化提升高速出入口,促进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助推珠江口东西两岸开启融合大发展。

    B  全面链接“侨”资源 不断优化政务服务

    “不用回新会,就能办好本地宅基地的继承公证及不动产转移手续,让我们跨境高效解决问题,这样的政务服务实在贴心。”去年,“江门·新会—香港跨境通办专区”落地启用,新会侨胞后人林先生在亲身体验“跨境通办”服务的便利后连声夸赞。

    近年来,新会深入推进“粤港澳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优化,签订了新会—香港跨境通办合作协议,积极为港澳青年来新会学习交流、工作生活创造更好条件,通过“自助服务+人工服务+远程视频”的服务模式,与澳门实现涉及工商、不动产、社保、税务等领域超500个事项的“跨境通办”,为港澳同胞和企业跨境投资、生活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进一步加强与香港、澳门的融合发展。

    自2021年以来,新会聚焦“数字湾区”建设,积极开展粤港澳三地政务服务领域合作交流,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搭建了多个粤港澳三地便利化办事的“快速通道”。现已在江门香港同乡会、中国移动香港中环旗舰店、侨港新会商会、澳门江门同乡会、澳门新会同乡会和澳门工会联合总会等处设置了6个“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港澳企业和居民“零出关”即可办理江门市高频政务服务,以及广东省其他地级市的高频政务服务,已累计服务7000多人次。

    同时,新会积极发挥港澳台侨青年视野优势,搭建多样化、实体化服务新阵地。推进中国(江门)“侨梦苑”新会园基地建设,建成“侨梦苑”新会园侨企展馆、35个“同心圆”阵地和3个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中心,与5个侨商组织签订招商联盟协议,30个组织成为“南粤侨创基地”合作伙伴。建立“检侨联络站”、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站、涉侨纠纷调解中心,为侨胞侨企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同时,联合横琴“跨境说”共建跨境电商平台,推动新会产品卖全球。

    2023年,新会还与香港和澳门频频展开深度互动,共商粤港澳大湾区大计。在香港、澳门新春交流推介会上,积极开展考察、座谈、签约等一连串活动,达成合作项目13个,总投资近100亿元,不仅助力三地乡亲的情感联系更加紧密,也让更多港澳同胞了解江门。

    C  搭建交流合作桥梁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

    时光流转,枢纽门户,中国侨乡,意气风发。

    以文化传承为基础,新会区抓住华侨华人“情感认同”“文化认同”两个关键,携手侨胞共建“首善之区”,引资引智,加速打造湾区特色合作平台,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

    新会区以银湖湾滨海新区控制区为重点,打造对接港澳桥头堡,推进大湾区国际职教城规划建设。目前,银湖湾滨海新区控制区产业初具规模,已引入先进制造、精细化工、信息技术、科创研发等领域的企业超220家,总产值预计达到600亿元;培育规上工业企业55家、高新企业46家;多个港澳资本项目落户银湖湾滨海新区控制区,总投资近350亿元;滨海新区核心区成功纳入广东省便利华侨华人投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作为深江合作的“主阵地”,银湖湾滨海新区将坚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产,建设一批定制式智能制造产业空间,引入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科创教育、康养旅游等产业链,力促项目加快落地;发挥银湖湾滨海新区(区工业园区)联合管委会机制改革效应,探索赋予联合管委会更多管理权限,强化核心区与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的联动发展,加大力度重点布局新能源、硅能源、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打造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以及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

    用心用情打好“侨”牌。新会深知同根同源的文化能够拉近与华侨华人的心灵距离。打造面向全球华侨华人的文化展示平台,必须用好新会独特的侨文化资源。新会将透过新会学宫、梁启超故居纪念馆、华侨华人文化交流中心等载体,以及蔡李佛拳、小冈香、葵扇等非遗项目、传统技艺等侨乡历史文化的鲜活印记,多维展示侨乡文化魅力,激发侨胞爱国爱乡情怀。同时,新会积极构造新体验、催生新业态,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让群众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将做大做强陈皮、咖啡产业,善用影视文化魅力,在江门站两翼谋划打造大湾区旅游集散中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研学旅游首选地”建设,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激发消费活力。

    发挥好更多“侨”力量,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新会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搭建“走出去”合作平台,助力企业“抱团出海”,稳住美欧日等市场,拓展与东盟、非洲、中东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贸合作,做深做实对接RCEP工作,助力船舶、集装箱、纸制品、不锈钢等“新会制造”卖全球。同时,加快搭建侨贸商品交易中心,谋划一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联手港澳实施好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青年就业计划等,拓展新生代华侨华人回国返乡创业空间。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