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聚焦江门高质量发展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力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圳“20+8”产业集群上线“2.0版本”
市县巡察工作会议暨十四届市委
第五轮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召开
大力构建“产业链+法律服务”新格局
开设“蓝瓦讲堂” 传承侨乡文化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4 年 3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德循林公祠完成修缮成为“活教材”
开设“蓝瓦讲堂” 传承侨乡文化

德循林公祠屋主代表林爱莹(右)在介绍公祠的前世今生。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蔡昭璐

    通讯员 宋俏宜

    “在这座祠堂里,与你们面对面交流,这一刻对我来说非常珍贵。我相信,祖父要是知道祠堂得以‘重生’,他也会非常高兴的。”时隔4年,德循林公祠屋主代表、美籍华裔林爱莹再次回到江门,与乡亲们话家常。

    近日,“蓝瓦讲堂”文化交流活动在蓬江区环市街道塘边里德循林公祠举办,林爱莹与五邑大学教授、仓东计划发起人谭金花就公祠的保护历程及未来发展进行交流。

    多方协助

    德循林公祠获“重生”

    本次活动由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市侨联、市文联、开平市仓东文化遗产保育与发展中心联合主办。

    当天,在热闹的鞭炮声和悠扬的古琴声中,德循林公祠“蓝瓦讲堂”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揭牌启动。随后,林爱莹和谭金花围绕祠堂的修缮过程、历史文化价值、保护与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

    德循林公祠始建于1935年,是南洋华侨林紫昭为纪念其父林德循而建,因其独特的蓝色屋顶和众多精美的装饰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公祠属于传统广府祠堂形制,包含近代岭南建筑所有的建筑工艺,同时兼有南洋建筑元素。”谭金花表示,这是一本“活教材”,对深入研究民国时期五邑侨乡的建筑技艺和华侨思想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林紫昭后人全部定居海外后,德循林公祠因为疏于管理,屡遭盗窃、几近荒废。2015年,林紫昭孙女林爱莹作为家族代表负责公祠的保护与发展,希望留住在故土的根,更希望能弘扬其祖父心系家乡、乐善好施的精神品质。在林爱莹的推动下,祠堂的保护与活化被托管给仓东遗产教育基地,修缮工程于2023年完成。

    林爱莹特别提到陈伟扬,他致力于古建筑修复,在德循林公祠的修复上投入了大量热情和财力。“我和谭教授(谭金花)、陈先生(陈伟扬)此前未曾见面,但基于相互间的信任、对古建筑的热爱,他们无私地帮助我。”林爱莹感激地说。

    陈伟扬从事古建筑文物修复20余年,对建筑遗产有着深厚的情怀。面对残破、摇摇欲坠的祠堂,他感到惋惜,垫资380万元用于祠堂修缮。他说:“只想把祠堂修好,因为没人抢修的话,房子很快就倒了。”

    德循林公祠能焕然一新,离不开相关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社会贤士的关注和奉献。整个修缮过程不仅是对建筑本身的修复,也是对文化的传承,反映出江门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是侨乡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动写照。

    肩负重任

    打造华侨寻根基地和文化交流中心

    修复工程启动前,林爱莹与谭金花达成共识,将德循林公祠打造成华侨寻根基地和文化交流中心,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传承侨乡文化。基于此,以蓝瓦为特色的德循林公祠,推出首个文化交流品牌:“蓝瓦讲堂”。此后的每月,仓东遗产教育基地将在祠堂中厅,围绕“遗产与社会”主题开展活动。

    谭金花表示,在这里,通过交流共享相关成果、开展跨国文化交流活动,能进一步帮助海外华侨华人了解自己族群的历史和文化,从而构建华侨华人群体的身份认同,同时也让生活在侨乡的人看到世界,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对彼此的理解和认同。

    林爱莹认为,塘边里是江门的一颗明珠,这里拥有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承载着许多感人而独特的江门故事,“我们需要制定一个保护计划,保护并活化这些历史建筑”。作为美籍华裔,她在长达九年的历史建筑保护过程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爱上了中国文化,并与参与祠堂修缮的朋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德循林公祠不仅仅属于我,也属于热爱侨乡、热爱中华文化的群体,欢迎大家在这里进行文化交流,也欢迎海外华裔回来‘寻根’。”林爱莹说。

    “德循林公祠不仅是一座祠堂,它还烙下了许多华人的历史印记,是海外华裔的根脉。”新会九龙村村民谭根瑞参加活动后感慨地说,“蓝瓦讲堂”似桥梁连通五湖四海,牵引着广大侨胞的心,使之找到久违的归属感。

    作为百年侨建筑,德循林公祠既是文化的传承载体,也是侨文化的传播窗口。“蓝瓦讲堂”的举办,正是希望在德循林公祠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中,传播更多关于文化遗产和侨乡文化的知识,让更多人了解、珍视文化遗产。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