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社会力量尤其是企业的参与。如何让中职、高职院校和企业更高质量地开展合作,提升产教融合质量,一直以来都是各方努力的方向。
然而,中职教育阶段的校企合作,一直以来存在一个痛点:由于中职学校毕业生继续升学的比例持续提升,往往会面临校企双方共同培养的优秀学生人才在中职毕业后流失,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投入度。
但该情况如今迎来了转机:记者昨日从江门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江门一职”)获悉,该校与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门职院”)、广东海信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在我市首推现代学徒制(3+3)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三方联合通过现代学徒制模式招生,江门一职电子信息类专业三年级毕业生(优先面向曾在海信公司实训学生)可直接报考江门职院定向现代学徒制班(2024年计划招45人),被录取后直接进入海信公司学习3年,获江门职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证(全日制),从而完成中职三年+高职三年学习体系(3+3),提升产教融合质量的同时,企业不用再担心用心培养的学生人才“跑”了。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吕中言
人才流失痛点存在已久
从企业角度出发,都希望在校企合作中用心培养的优秀学生人才毕业后可以留在企业工作,但痛点在于,随着中职学校办学定位从“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我市中职毕业生升学人数逐年提升。
以2023年为例,由市教育局发布的《2023年度江门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显示,2023年我市中职毕业生升入各类高职院校人数达4849人,同比增加1597人,升学比例达48.82%。“很多年前,学校就预想到这个趋势,学校和企业开始不断思考,如何优化合作模式,同时兼顾学生的升学和企业留下优秀学生人才的需求。”江门一职校长毕国强说。
2022年,江门一职、江门职院和海信公司三方经过充分磋商,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共谋发展”为原则,共同构建“3+2”中高职衔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即:江门一职与江门职院在原有“3+2”中高职衔接教育教学体系基础上,引入海信公司,把以海信公司为核心打造的江门一职蓬江区产业学院作为主教学基地,形成3年中职+转段后的2年高职,一体化贯通的5年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但随着该模式的推行,新的问题开始突显。“参与该模式的学生在升入高职阶段后,第一年主要在学校学习,到了第二年才进入企业实训,在实训的连续性以及人才培养的连贯性方面有待加强,在精准解决人才流失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因此,如今三方在该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融入现代学徒制,形成现代学徒制(3+3)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毕国强介绍道。
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
现代学徒制(3+3)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推出后,学生和企业都是受益者。目前就读于江门一职电工电子专业的雷钰婷计划通过该模式报考江门职院。“我进入位于海信公司的江门一职蓬江区产业学院实训了很长一段时间,我非常认可该企业的文化,有留下来长期发展的想法,因此希望能在中职毕业后继续在海信公司接受系统学习,同时兼顾学历提升,如今能有机会实现这一切,我会好好珍惜。”她说。
海信公司党支部书记宋开民从4个方面概括现代学徒制(3+3)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的突破性意义:“一是能增强学生对企业的全面了解。学生在企业三年的教学内容,融合了高职院校专业理论知识和企业实践所需的课程,理论课程主要由江门职院老师讲授,实践课程主要由企业工程师讲授,课堂大部分设在生产现场;二是增加学生毕业后入职企业的信心。在生产实践学习环节,企业为每个学生配备指导师傅,这既能让企业积累的知识得以传承,又能增加学生在企业的归属感;三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三年时间,学生对企业的生产知识有了全面了解,企业的危机意识以及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的文化也能促使学生理解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四是为江门“人才倍增”工程作出新的贡献。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就可以参加企业技能等级的评价,可以完成中级工、高级工、技师三个等级的评价。即便用心培养6年后,优秀学生人才没有选择留在企业,企业也不会觉得遗憾。”
江门职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孙红军认为,现代学徒制(3+3)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与区域产业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推动江门区域中高职教育体系一体化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孙红军相信,该人才培养模式未来能有效推进产城融合、职普融通的职教体系,成为服务“产—城—群—链”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责任和权利,形成符合江门产业特点的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相信未来该模式会覆盖更多企业和学校,招生规模会不断扩大。”孙红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