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侨都·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读得其法 感受名著魅力
品读红色经典 赓续红色精神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
在古诗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利用连环画
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实践与探究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4 月 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古诗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如何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充分发挥古诗文的育人功能?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从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和作业设计三个方面探索古诗文教学的新路径。

    鹤山市沙坪街道第三小学 刘坚

    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习任务

    基于学情实施分组教学,为每个组别的学生确立符合其基础的学习任务,能有效增强学习内驱力。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应以记诵任务为主,适当降低难度,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在日积月累中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古诗文的能力和各项相关的语文素养。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根据单元要素和教学目标设定有深度、有广度的学习任务,适度增加学习的挑战性,让他们能够充分体会到古诗文的语言美、画面美、音韵美、情怀美。

    比如学习《清明》这首诗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诵读,一开始先读准字音,再尝试读出节奏和韵味,最后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资料和学过的知识,组合起来理解诗文大意,重点抓住“欲断魂”来体会古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然后笔者再将学生分成A/B组,进行分层教学。A组的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笔者会给他们确立两个任务:一是背诵古诗,然后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设计动作表演,体现诗人和牧童相见的情景;二是默写古诗。B组的学生基础扎实,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笔者给他们确立的学习任务只有一个,就是理解本诗“融情于景”的表达手法。当两组学生都完成了各自的学习任务后,再将两组学生混编四人小组,让他们互相分享学习所得。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以具体任务为驱动,再通过小组交流和成果展示的形式即时反馈学习成效,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任务为驱动设计学习活动

    古诗教学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确立相应的学习任务,再以教学实践活动为载体,完成学习任务。比如教学《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时,笔者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和同学说一说《芙蓉楼送辛渐》与其他送别诗相比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围绕这一任务,笔者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举行一次以“送别”主题的诗词大会、讲一个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的故事、制作一张离别贺卡。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了解写作背景、与其他送别诗比较阅读等方式,能很好地了解《芙蓉楼送辛渐》的起因、经过、结果,再根据课文资料整理好材料,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让他们根据量化标准互相点评,以此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教师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等要素整合到具体的任务中,学生们在任务驱动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解诗意、悟诗情,激发学习热情,拓宽学习内容。

    以生活为载体设计主题作业

    今年端午节,我们五年级布置了一项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说端午、会端午、话端午、庆端午”。“说端午”就是了解屈原与端午的关系,尝试简单介绍端午的由来;“会端午”就是推荐一到两首有关端午节的古诗词,以诗会佳节;“话端午”就是以端午为话题,说一说本地的节日习俗;“庆端午”就是分享和家人过节的感受,并尝试配上照片。

    以传统节日为主线,以古诗词、历史故事和本土习俗为载体,依托真实的生活情境设计实践性、综合性作业,可以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让古诗文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