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聚焦江门高质量发展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农业科技“强支撑” 粮食生产“开局稳”
江门市生态安全宣传教育实践基地建成开放
单个主体最高可获不超过200万元年度贴息
深江铁路江门段首个连续梁开始浇筑
□新闻延伸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 年 4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以来我市全力推进春耕备耕各项工作,目前早造插秧任务基本完成
农业科技“强支撑” 粮食生产“开局稳”

2024年全市春季农业生产暨支农服务下乡现场会上,各类先进农业科技纷纷亮相,充满“科技气息”。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今年以来,作为广东粮食大市的江门,以“早下田、干累活”的勤劳姿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全力推进春耕备耕各项工作,引来众多媒体关注:

    3月3日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鹤山《人勤春来早 机械育秧忙》;3月18日广东卫视《广东新闻联播》报道开平《科技护航春耕 推动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3月22日CCTV—13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报道《在希望的田野上·广东江门:不负农时不负春,高标准农田耕种忙》……

    连日来,全市上下把握农时,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掀起科学高效春耕备耕热潮。记者4月9日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我市早稻实际播种面积超8.33万公顷,与往年相比稳中有升。根据市农业农村局监测数据,目前早稻生产育秧、办田工作全部完成,插秧进度超99%,标志着今年我市早造插秧任务基本完成,实现粮食生产“开局稳”。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毕松杰

    机械化育秧跑出“加速度”

    春耕备耕时节,走进广东源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水稻育秧育种基地,大棚内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一大早就开始浸种、筛泥、上秧盘、落秧、催芽、排秧……经过育秧机流水线作业,一个个秧盘快速制作完成。据了解,该基地已培育水稻秧苗超6万盘,预计全年可育秧超12万盘,全年可供333.33公顷水田种植,同时培育了翠影冬瓜、辣椒、南瓜、玉米、粉葛等瓜菜作物的种苗。

    2023年起,广东源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鹤山市宅梧镇漱云村建设水稻育秧育种基地,今年正式投入使用,让农户抢抓时机早日开始春播生产。“和传统秧田育秧相比,机械化育秧更省时、省力、省成本。以往,20个人要用1个月时间育种,现在,7个人、15天时间就可实现6万盘秧苗育种。”广东源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关启初表示,下一阶段,该基地将着力打造水稻育秧育种展示厅、检验室,完善周边配套设施,为周边农户提供服务,助力粮食生产稳面增产、农业提质增效。

    今年早造,新会区司前镇兴篁村首次投入使用水稻育秧播种机,实现水稻育秧流水线作业,大大加快了育秧作业进度。“我的水稻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今年增至33.33公顷。为了避免以往传统育秧易受天气影响、费时费工的问题,我购置了一台全自动化水稻育秧播种机,助力春耕大面积作业。”当地水稻种植户谭伟堂表示,相对传统的人工育秧,机械化育秧节省了人力而且效率高、播种均匀,培育出来的第一批秧苗长势非常好。

    “近年来,我们围绕双季稻生产,抓住集中育秧这个关键,加快补齐水稻集中育秧短板,提高我市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目前正在建设4个水稻集中育秧中心,预计建成投产后可为单造提供大田秧苗面积600公顷以上。”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农机护航春耕展示“科技范”

    春天里,在位于台山的“广东第一田”,农户驾驶着插秧机,有序穿梭耕作,一株株嫩绿的秧苗,整齐地扎根在沃土上,这里的农田土质肥沃疏松,是粤港澳大湾区难得的连片大面积高标准农田。3月22日CCTV—13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报道指出:“近年来,当地加大数字农业技术的投入,水稻从耕种到收割实现全程机械化耕作和数字化管理,每亩可增产近40公斤。”

    3月5日,我市在“广东第一田”召开2024年全市春季农业生产暨支农服务下乡现场会。活动现场,农民坐在装着空调的先进农机里,实现滴汗未出干好农活;无人智慧农场实现掌上种田、云端管理,把人工智能搬到田间地头;各类先进农业科技纷纷亮相,处处焕发科技气息……农业现代化发展不断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充分彰显着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

    随着科技的进步,水稻春耕也变得越来越智慧化和高效化。在新会区大鳌镇大鳌尾村,大鳌镇绿保种植专业合作社连片的水稻田上,一台无人驾驶插秧机灵活地穿梭于田间,直行、转弯、掉头……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簇簇绿油油的水稻秧苗被插到泥土中,稻田仿佛一张正在上色的水彩画,逐渐染上绿意,十分喜人,春风吹过,秧苗轻轻摇摆,荡漾起无限生机。农户莫介标正坐在无人驾驶插秧机上,等候补充秧苗。

    莫介标是大鳌镇绿保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一名“90后”新农人,拥有13年种植经验。今年早稻,他种植的水稻面积共有26.7公顷,种植作业强度大。为此,莫介标购置了无人驾驶插秧机。“走线直、插秧准,操作都不用握着方向盘,有了这个‘新家伙’,种田真是省了不少力气。”莫介标说。

    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正在为粮食生产注入新动力。据统计,目前全市拥有拖拉机38345台套、插秧机4552台、植保无人机602台,农机总动力186万千瓦;2023年全市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3.21%,水稻烘干运力达1.6吨/天,占全省1/3,农机化发展水平持续排在全省前列。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智慧农机产业,建设广东(江门)智慧农机产业园,扶持本地农机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农机装备产品朝智慧、绿色方向发展。

    社会化服务促进提质增效

    在开平市月山镇高阳村种粮大户胡勇明的水稻田里,喷施药剂的无人机在开平供销农服技术人员的操控下,正来回穿梭于稻田上空,不多时便完成了约8公顷水稻农田的农药喷洒工作。

    “以前除草,8公顷要弄几天才可以完成,自从加入了无人机‘飞防’服务,一上午就可以完成施药除草工作了,不但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也节约了成本。”胡勇明表示,自2022年参加农业社会化服务以来,无人机已成为自己春耕生产的新农具,农作效率得到大大提升。

    近年来,我市积极发展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探索出“村集体流转集中+服务组织”、社企合作“资源互补”等多种托管模式,着力解决当前农村地区“谁来种地”的问题,促进春耕生产提质增效。

    据统计,我市目前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业经营主体约200家,主要类型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企业、专业户等,主要服务范围包括农业生产的耕整地、插秧、统配统施、病虫害防治、收割等环节,2023年我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16.13万公顷次。江门天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被列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组织单位,开平市赤水镇被列为广东省2023年省级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镇。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目前,我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42万公顷,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设施基本完善、地力得到提升,有效解决土地碎片化、设施不配套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2024年,我市将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全面启动新一轮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建设,高质量完成0.599万公顷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