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多彩劳动课 创新更走心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4 年 4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会区多所小学“各显神通”
多彩劳动课 创新更走心

新会东区学校学生认真观察蔬果的生长情况。
罗坑镇岭源小学的同学们正在给农作物施肥。
会城天马小学的师生一起制作“广东三宝扎”。
新会华侨实验小学充分利用“空中花园”等空间,打造劳动基地。
崖门镇三村小学学生捧着一箩筐木薯,喜笑颜开。
古井镇岭东北小学举行野炊比赛,学生利用种出来的果蔬制作美味佳肴。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新会区坚持五育并举,鼓励和支持全区各校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新会区各校秉承“劳动育人”的教学理念,结合非遗、地方民俗等特色文化,开发多元校本课程,打造丰富多彩的特色劳动教育品牌,共同构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育人模式,激励新会学子传承和弘扬劳动精神,推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走进新会区多所小学,直击劳动教育第一现场,与大家一起分享劳动的喜悦,探索劳动教育的多元发展路径。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钟珍玲 任晓盈 简家琳

    新会华侨实验小学

    “空中菜地”成孩子们的快乐园地

    一个年级,25个班集体,1000多名学生,新会华侨实验小学无疑是一所体量较大的新兴学校。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劳动,并把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这是该校立校以来,学校领导班子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今年年初,经过前期充分的准备,“打造一个多学科融合的劳动实践基地”方案提上该校的议事日程。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活动空间,学校决定“向上发展”,充分利用校内的“空中花园”、天台等空间,开垦出一个个规整的小菜圃,组成学校的红领巾劳动实践基地。每个班都有一片“承包地”,同学们可以规划要种什么、如何管理。小小的菜地,成为同学们的乐园,劳动教育有了更坚实的落脚点。

    4月19日,正值周五,下午5时左右,红领巾劳动实践基地热闹了起来,各班的值日生都上岗了。他们为基地里的植物除草、浇水,还细心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做好记录。放眼望去,劳动基地内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番茄、南瓜、青瓜、辣椒、茄子、玉米、白菜、木瓜、龙眼长势喜人。新会华侨实验小学一(1)班学生余芯悦发现班里种下的番茄结果了,欣喜异常,在她的招呼下,大家都过来围观,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大家还激烈讨论着该如何更好地照顾这些蔬果。他们说,地里种的都是宝贝。

    “劳动实践基地正式开放后,同学们对于劳动的热情让人欣喜。除了制定劳动课程表,我们还定下了轮值制度,同学们的主人翁精神更强了。平日里,我们也会结合课程需要,把语文课、数学课、科学课等课堂搬到劳动基地,让教育更有现场感、实践性。”新会华侨实验小学教师朱青兰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新会华侨实验小学的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得到了家长的支持。每周一次的亲子劳动活动非常受欢迎,家长们做好榜样,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劳动技能,享受劳动的乐趣。“开展劳动课程后,我明显感受到孩子的变化。她回家后会主动做家务。希望通过家校共建,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课程,让孩子学到更多实用的劳动技能。”家长张女士表示。

    崖门镇三村小学

    开辟萝卜基地 每年选拔“萝卜王”

    “大地上有课堂,田地间有学问”,近年来,崖门镇三村小学充分利用学校闲置土地,师生齐劳动、齐创造,把空地变农场,把荒地变花园,成功开辟“开心农场”和“萝卜基地”两处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每天课余时间,都能看见学生在农田里快乐劳动的场面。

    “开心农场”的田地成行成垄,每个班级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园地,种有辣椒、黄瓜、生菜、姜等。由荒地变成的花园里,鲜花盛开,蝴蝶飞舞,配上孩子们自主设计、形态各异的提示语、古诗词牌,成为了校园的美丽风景线。

    崖门镇三村小学德育主任钟小英表示:“每天学生们吃完午饭后,就会到农场给农作物浇水、除草、捉虫,到处洋溢着劳动的喜悦之声。”

    萝卜基地位于操场一侧,已形成春季学期种玉米、秋季学期种萝卜的“作息”。崖门镇三村小学六(1)班班主任陈素英告诉记者:“上周,学生刚为萝卜基地的田地进行翻土,准备统一种玉米。学生积极劳动,锄地、翻土、施肥、浇水、捉虫,样样精通。”学生钟凯全说:“施肥是一项很讲究技巧的活,不能直接撒在土里,而是要把肥料按比例溶于水中,再淋在作物周围的土壤上,让作物充分吸收养分。”

    三村小学附近是远近闻名的甜水萝卜产地——甜水村。种植甜水萝卜、选拔“萝卜王”也成了三村小学每年的盛事。去年11月,学校邀请有经验的家长指导学生种植甜水萝卜。冬至前夕,萝卜成熟,“萝卜王”选拔赛随即举行。该校六(2)班的李钊润被评选为2023年的“萝卜王”,他自豪地表示:“我爷爷每年都会种甜水萝卜,我经常向他请教,学习了不少技巧,成功种出了粗圆硕大的萝卜。”

    此外,三村小学还将劳动教育和传统节日结合,举办春节剪窗花、元宵做花灯、端午包粽子、清明学做艾糍等各类活动。同时,举办劳动技能比赛,评选“劳动小能手”“烹饪小能手”“环保之星”,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热情,让学生体会劳动的快乐。

    三村小学校长黄健和表示:“同学们不仅培养了劳动技能和观察能力,还塑造不怕苦、不怕累的品格,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真正实现‘劳以树德’‘劳以增智’‘劳以强体’‘劳以育美’‘劳以创新’的目标。”

    新会东区学校

    构建立体化劳动教育体系

    “走走走,快去劳动实践基地看看我们的菜苗是不是又长高了!”4月23日下午,一到体活课,新会东区学校四(2)班和四(15)班的学生们就兴冲冲地跑进了位于操场一隅的红领巾劳动实践基地。小菜苗一天天长大,这里已经成为了他们每天课余时间最挂念的地方。

    在劳动实践基地,同学们分工合作,为亲手播种下的西瓜、西红柿、油麦菜、南瓜等蔬果浇水、除草、施肥。一双双小手熟练地挥动着铁铲、拨弄着土块,还有几位力气大的“壮士”拎起水壶浇水。

    “老师,这是藤本植物吗?”“小番茄已经长出果子了,我带你去看!”“这儿的南瓜开出了很大一朵花!”完成了日常养护工作后,同学们开始细心观察实践基地里的蔬果,捕捉每一株菜苗、果苗成长的痕迹。一份份“蔬菜生长观察报告”,承载了同学们火热的劳动热情、强烈的责任心以及勇于探索、细心观察的科学精神。

    近年来,新会东区学校十分重视劳动教育融合发展,立足学校特色和优势资源,深挖劳动教育特色,在上好每周一节的劳动教育理论班会课之余,探索第二课堂,形成“劳动教育+实践”育人模式。该校以红领巾劳动实践基地为载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劳动教育活动,积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劳动教育体系。

    “劳动教育可以说是‘让学生用身体去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这个学期一开学,我们学校就打造了红领巾劳动实践基地。”新会东区学校团支部书记、劳动教育项目负责人蔡小青介绍,红领巾劳动实践基地由桃李园、新会柑种植区、蔬果“责任田”三部分区域组成,学校统一划分果苗、菜地责任范围,同学们开启了一段不同以往的劳动学习之旅。

    “基地里的蔬菜饱含我们的心血与汗水,让我们更加懂得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道理。”新会东区学校四(2)班余艺霖认真地说道。

    “接下来,我们还将邀请专业种植人员入校给学生讲解种植新会柑树、桃树、李树的知识,让孩子们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蔡小青表示。

    会城天马小学

    打造本土特色陈皮文化劳动课

    来到会城天马小学,会被该校绿树环绕、郁郁葱葱、鲜花锦簇的优美环境所吸引。而在教学楼后,又有一番不一样的景致: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就在这里。小小的山坡上,科学规划了新会柑种植基地和小菜园。这时,新会柑树已经结出了一个个圆润可爱的小柑胎,可见师生们的用心。

    天马村历来有种植新会柑的传统,是道地新会陈皮的核心产区之一。立足本土特色陈皮文化,天马小学主动联系天马村委会以及村内的陈皮企业,在校园内开拓新会柑种植基地,作为学校劳动课程的重要载体。“从育苗,到种苗,再到施肥、除草、浇水,师生们都一起参与。我们还邀请天马村的新会柑种植能手给孩子们讲授新会柑种植知识。”天马小学教务处主任梁宝齐告诉记者。

    除了摘柑果,该校还引入开柑皮、晒陈皮、藏陈皮、柑普茶制作等实践课程,让孩子们领略新会陈皮制作技艺的魅力,学习劳动技能。学校的柑树文化陈展馆珍藏了同学们制作的陈皮、柑普茶,经过时间的淬炼,越陈越香。

    今年年初,天马小学创新开展“三宝扎”劳动教育手工实践课。师生们一起备料,一起制作,大家对“广东三宝扎”(用陈皮、咸橄榄、禾秆草制作而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计划继续延展特色柑树文化、陈皮文化劳动课程,让同学们从劳动实践中更生动地了解新会陈皮产业。我们希望在同学们心中种下振兴乡村的梦想,明白劳动的意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建设家乡,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梁宝齐笑着说。

    罗坑镇岭源小学

    家校合力弘扬耕读传统

    罗坑镇岭源小学坐落在岭源村文阁旧址。相传,文阁始建于明清时期,一直被村里人誉为“文笔”。进入校门,极具特色的古建筑就在校园中央,奠定了学校古雅、质朴的气质。环绕学校而行,同学们的书法作品就是校园环境最好的装饰,或苍劲有力、或娟秀端庄的字体,都出自师生之手。特色书法教育让这座校园充满书卷气。

    而在操场一隅,又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连日来,同学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在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里忙活。趁着没有雨的时候,大家加快开挖排水渠,为地里的作物做好保护措施。同学们不怕脏不怕累,虽然汗流浃背,但还是干得十分起劲。“我们想赶紧挖好排水渠,避免水浸情况发生。节瓜和茄子都已经挂果了,很快就能收获,我们十分期待。”该学校六年级学生阮小芸说。

    “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都坚持‘志恩教育’理念,鼓励学生立大志,从日常出发,从小事做起,学会感恩,踏踏实实努力奋进,实现更远大的目标。耕读文化的传承,就是我校‘志恩教育’的具体体现。学生们会读书的同时,也要会劳动,在劳动中成长为心智更加健全的人。”罗坑镇岭源小学副校长陈网根说。他表示,今年年初,学校开辟操场周边空地作为劳动实践基地,同学们的劳动热情更加高涨了。

    劳动实践基地旁边,是各班摆放劳动工具的地方。据悉,岭源小学从创校至今,都保留着学生参加值日劳动的传统。每天,同学们轮流负责学校不同区域的保洁和课室内的清洁。陈网根介绍道:“对于学校的劳动传统,家长们都非常支持,平日里,家长志愿者还会参与学校的劳动教育,家校合力,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

    古井镇岭东北小学

    划分“责任田” 办野炊比赛 

    走进古井镇岭东北小学的劳动实践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菜地。地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长势喜人。另一边,用纱棚搭建起来的柑园引人注目,一棵棵新会柑树正茁壮成长。

    据了解,该校劳动实践基地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种植植物超100种。每年,学校都会增添不同的树种、花卉和蔬果,一年四季花果飘香。

    记者看到,该校为每一个班级“划地分田”,并插上了代表班级标志的班牌,由各班学生自主管理,老师从旁指导。“学生们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体验农耕乐趣,曾成功种植红萝卜、马铃薯、西红柿、生菜、麦菜等农作物,近期还尝试种植格桑花、蒲公英等观赏性植物。很多学生喜欢在午饭后到基地里看看自己种的作物,不时为作物浇水、除草、施肥,精心呵护自己的劳动成果。”岭东北小学少先大队辅导员钟佩红说。

    该校劳动实践基地最为亮眼的当属柑树大棚。岭东北小学校长周瑞兰向记者介绍:“2020年,我们与新会农科所合作,引进了56棵柑树苗,经过四年的悉心养护,树苗已长成茂密的柑林,去年第一次结出果实。新会柑、新会陈皮是新会的靓丽名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土文化,我们会定期组织学生到大棚观察柑果的成长过程,体验摘果、开皮、翻皮、晒皮等新会陈皮传统炮制技艺。”

    岭东北小学学生许桂萍平日里喜欢到基地里照料农作物。她表示:“之前我在这里尝试种过草莓,但最终没有成功。很大原因是没有及时浇水,所以我吸取教训,勤来园地,为农作物浇水、除草,希望它们能茁壮成长。”

    学生梁宇是一位烹饪小能手,曾在学校组织的野炊活动中大显身手。“我们在基地里种出的瓜果蔬菜可以带回家烹饪。我擅长做炒麦菜、西红柿炒鸡蛋。每次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都美滋滋的。”梁宇说。

    周瑞兰说:“学生在日常劳动中磨炼意志、锻炼身体,在实践中了解自然、探索规律,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提高。”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