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6版:百千万“邑”奋进
上一版3  4下一版  
纲举目张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版面导航  |    
      
       
2024 年 4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化市负主责,统筹用好县城“点”的优势、圩镇“线”的资源、乡村“面”的特色
纲举目张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在建设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过程中,我市开辟硅能源、新型储能、盾构机、安全应急等特色产业新赛道。图为广东欣龙隧道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盾构机产品。
国家“单项冠军”企业富华重工拥有自动化大型生产车间12个。
3月20日,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关键控制性工程高栏港大桥顺利合龙,标志着项目上部结构施工取得重大突破。

    一年多来,江门举全市之力高质量推进“百千万工程”,强化市负主责,统筹用好县城“点”的优势、圩镇“线”的资源、乡村“面”的特色,找准联动公约数、放大发展公倍数,纲举目张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第一时间推动市县两级成立“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全面实行市领导定点联系县镇、县领导定点联系村,将挂钩联系点作为领导干部责任点;实施千亿级经济强县培育等“十大行动”,搭建信息综合调度平台,出台配套政策56个,全力构建“一盘棋”工作格局;成立县域经济、城镇建设、乡村振兴、要素保障、决策咨询、“双百行动”、社会力量、金融、信息化建设等9个专班,组建工作指导组和专家智库,发动各方力量广泛参与……

    “百千万工程”是干出来的,高质量是拼出来的!江门乘势而上算好从“百”到“千”再到“万”这道乘法题,积极构建上下贯通、协调联动、运行顺畅的指挥体系,聚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深化东西部对口帮扶协作等重点工作,精准发力、稳扎稳打,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全力打造区域平衡发展综合试验区,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力提速。

    文/图 毕松杰 皇智尧 粤交集宣

    A 因地制宜实施“十大行动”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千头万绪,必须面对“既要”“又要”甚至“还要”的问题。我市坚持以调研破局开路,立足市情、摸准实情、心系民情,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岸明,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晓晖带头围绕制造业当家、乡村振兴、绿美江门生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国资国企发展等重点工作开展实地调研,每到一处调研必问“百千万工程”、必看县镇村建设发展变化情况,深入县镇村指导推动工作,先后召开19次市委常委会会议、18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百千万工程”。市四套班子领导、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派出10多个调研组先后到浙江、江苏、上海、福建以及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茂名等地学经验、拓思路。

    “百千万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点多线长面广,必须统筹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我市成立“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县域经济、城镇建设、乡村振兴、要素保障、决策咨询、“双百行动”、社会力量、金融、信息化建设等9个专班以及工作指导组和专家智库,实行实体化运作,制订市指挥部工作规则,成立工作指导组和专家智库,出台市考核评价办法和市领导定点联系县镇工作方案,市四套班子领导每人挂点联系1—2个镇。用好省信息综合平台,市指挥部、指挥办加强对县镇村工作检查、统筹协调,构建指挥有力、上下贯通的指挥体系。

    去年4月,我市出台《江门市委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因地制宜实施千亿级经济强县培育、镇域经济发展壮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乡村产业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绿美江门生态建设、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提质增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营商环境提升、深化城乡综合改革等“十大行动”。

    在《行动方案》指引下,我市咬定目标任务,迅速行动落实,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明确2023年建立健全主要工作机制和配套政策体系,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初见成效;到2024年,县域经济增速、人均GDP等主要指标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提前完成省2025年考核目标;到2025年,推动县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一批经济强镇、和美乡村脱颖而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

    “目前,我市的主要工作机制和‘1+7+N’政策体系初步建立,7个县(市、区)‘一县一策’打造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全市已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优化营商环境等配套政策56个,逐步构建务实管用、衔接顺畅的政策体系。”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

    “百千万工程”赋予县域新的历史机遇、新的发展起点、新的动力源泉。去年以来,我市抓住县域这个关键,综合考虑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发展潜力等,制定实施差异化发展目标、政策举措、考核体系,选准赛道、扬长避短,推动各县(市、区)各尽所能、各展所长。

    蓬江区全面打造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江海区(江门高新区)全力冲刺全国高新区50强,新会区在全国百强区中争先进位,台山市构筑广东对接服务港澳、参与RCEP合作的重要门户和桥头堡,争创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开平市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鹤山市争创全国工业百强县、当好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恩平市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B 高标准建设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

    在台山工业新城,国家“单项冠军”企业富华重工长700多米、宽70多米的生产车间“智”造不断,强壮的机器手臂精准摆放、自动化设备实现低分贝运作,电脑系统一键连接操控生产……“这样的自动化大型生产车间,我们有12个,走完所有生产线,得走上26公里。”富华重工总经理谭嘉骅表示,选择江门的理由正是“江门有地,产业空间供给高”,得益于此,富华重工2023年实现产值45亿元,同比增长7.7%。

    放眼广东制造业版图,江门是广东新一轮规划发展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布局城市,更是承担发展其中8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任务的核心城市。江门坚持制造业当家,深入实施“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系统构筑“10+10+N”战略性产业集群,高标准建设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的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勾勒出一幅北、东、南三大组团齐驱并进的宏伟蓝图。

    向北而望,首届中欧绿色创新发展大会打开中欧合作新大门,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吸引20多个欧洲国家超150个欧资项目落户,累计投资总额逾150亿美元。广东(江门)硅能源产业基地快速崛起,光伏行业龙头隆基绿能计划投资100亿元。

    朝东而行,江门高新区成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展战略合作。从深圳引进的德昌电机、麦克韦尔等近200个优质制造业项目,正加快建设“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深度分工合作示范区。

    一路南下,大广海湾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正加快建设;广海湾经济开发区正加快谋划推动国家级LNG战略储备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依托台山核电、国能台电延引产业链,优先发展电力装备、新能源等“双碳”产业,打造清洁能源供应高地。

    在建设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过程中,我市将新会智造产业园、高新区—三江睦洲、蓬江—鹤山等3个先行启动区建设成为引领型、支撑型“万亩千亿”产业大平台,6个启动区及11个特色产业园加快打造全省标杆特色产业园;培育现代化农业与食品、现代轻工纺织、先进材料等三大超千亿产业集群;开辟硅能源、新型储能、盾构机、安全应急等特色产业新赛道。

    “隆基绿能鹤山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再到基本建成,进展非常顺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江门优越的营商环境,以及江门、鹤山两级政府高效、专业的服务态度。”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华南区负责人赵超表示,将积极发挥光伏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作用,配合政府带动上下游产业相关企业加入,助力广东(江门)硅能源产业基地园区高质量发展。

    江门深入推进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多项打基础利长远工作强势破局,为产业长远持续发展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先天优势。2023年初,广东开启“史上最强”的产业转移政策窗口期,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通过遴选成为全省五个之一、大湾区唯一省重点支持建设的主平台。

    2023年4月,我市成立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及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规划建设指挥部,推动用地、资金、人才、能耗等要素资源向园区倾斜。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超3800亿元,位列省高质量发展评价第一档。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累计承接产业转移项目84个,总投资达250亿元。

    C 深化与广深港澳等湾区城市合作

    近年来,我市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高水平举办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大广海湾经济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深江经济合作区建设扎实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软联通”持续深化,深江铁路、珠肇高铁建设有序推进,江门站开通直达香港高铁列车,中开高速江门段全线通车,黄茅海跨海通道、银洲湖高速、中江和江鹤高速改扩建加快建设;基本完成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任务,参与制定16项“湾区标准”,建成全国首个省市共建的政务服务跨境通办专区。

    伶仃洋上,连接深圳与江门的深江高速天虹飞架,建设者们日夜兼程冲刺路面施工,全力推动项目今年6月具备通车条件,届时深圳、江门两地将融入一小时生活圈;黄茅海海域,作为港珠澳大桥西延线的黄茅海跨海通道5座海上小蛮腰主塔全面封顶,全线节段梁完成架设,建设者们披星戴月推进6月全线合龙目标。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对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具有巨大牵引作用。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大桥等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大型跨江跨海通道即将建成,江门将实现一小时直达深圳机场,一小时直通香港、澳门,江门“大桥经济”“黄金内湾”机遇无限、潜力巨大。

    虹起珠江口,龙腾大湾区。从“大江两岸”到“大桥两端”,深江合作跨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桥经济”新征程。2023年以来,深圳、江门两地频繁互访,推动在交通互联、产业协作、协同创新、平台共建、航空物流、文旅商贸等领域融合发展,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300多家深圳企业闻“风”而至,涵盖新型储能、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今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抢抓深中通道建成通车机遇,加强与江门、中山等产业合作。

    江门今年“新春第一会”——全市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强调对标“深圳品质”,提升城市规划水平,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同时,我市在从市级层面专门成立一个学习借鉴深圳经验的办公室,常态化学习深圳经验、深圳方案、深圳智慧,实现两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更好助力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借力借势推动江门高质量发展。

    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多重机遇交汇叠加、重大利好加速集聚、拥有明显比较优势的江门,进入高质量发展黄金期。江门积极深化与广深港澳等湾区城市合作,与香港谋划建设香港·江门绿色产业园、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与深圳共建深江经济合作区,积极承接国家和省重大项目布局,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积极对接省政府办公厅、省工信厅、省政数局等省纵向帮扶单位,落实落细重点帮扶任务、帮扶项目、帮扶清单,与中山市共建生物医药与健康等4个特色产业园加速推进,一批项目逐步落地。

    新颖有趣的3D打印笔,可用耗材画出实体“蝴蝶”……科学体验项目琳琅满目,让恩平市恩城中心小学的学生大开眼界。这是恩城中心小学成为紫茶小学教育集团新成员学校后,双方开展跨地区教学互动线下活动的一幕。近年来,江门对内不断深化市域东西部协作,蓬江区、江海区与恩平市,新会区与台山市,鹤山市与开平市结对合作取得初步成效。全市组建25个跨区域教育集团,结成24对结对学校,省、市8家三甲医院组团式帮扶台开恩10家县级公立医院,组织68个东部经济强村党组织与68个西部经济薄弱村党组织“一对一”结对共建,新选派155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此外,我市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全面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百千万工程”的火热氛围,新增港澳同胞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人才超4000人。积极推进“双百行动”,梳理268项需求项目与结对高校院所推进落实。引导建筑业企业与镇村结对帮扶,61个乡镇与131家建筑业企业实施结对项目172个,投资总额超2.9亿元。制定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专项行动方案,实现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增长20.3%。

    数读

    全市累计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优化营商环境等配套政策56个。

    1395平方公里、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的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2023年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超3800亿元,位列省高质量发展评价第一档。

    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成为大湾区唯一省重点支持建设主平台,累计承接产业转移项目84个,总投资达250亿元。

    全市组建25个跨区域教育集团,结成24对结对学校,省、市8家三甲医院组团式帮扶台开恩10家县级公立医院,组织68个东部经济强村党组织与68个西部经济薄弱村党组织“一对一”结对共建,新选派155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

    全面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百千万工程”的火热氛围,新增港澳同胞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人才超4000人。

    引导建筑业企业与镇村结对帮扶,61个乡镇与131家建筑业企业实施结对项目172个,投资总额超2.9亿元。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