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护理一生 一生守护——国际护士节特21/2024-05-12/A05/58461715451159166.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仁心筑梦新时代 济世护理绽芳华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4 年 5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市中心医院多措并举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
仁心筑梦新时代 济世护理绽芳华

为“感动仁济十大护理事迹”获奖者颁奖。
江门市中心医院举办2024年纪念“5·12”国际护士节庆祝暨表彰大会。
为“仁济护理十大创新技术奖”获奖者颁奖。

    燕帽圣洁,白衣荣光。

    你柔情博爱,是守护生命、仁心满怀的天使;你坚强刚毅,在危难时刻化身为冲锋陷阵、披荆斩棘的战士。

    在繁花似锦,万物盛开的5月,我们又一次迎来了属于白衣天使的节日——“5·12”国际护士节,今年的主题是“我们的护士,我们的未来。护理的经济效力。”

    作为江门五邑地区的龙头医院、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在江门市中心医院有1871个“你”默默守护大家的健康。你们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实现医学与人文并进,技术与关爱同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护理服务。

    在高质量党建的引领下,江门市中心医院护理学科践行卫生健康人的责任与担当,笃行实干,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奋跃而上推进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再造一个现代化的新江门贡献“仁济护理力量”。

    加强护理团队建设,打造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战略规划的高瞻远瞩。《江门市中心医院护理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等为该院护理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2023年4月,该院护理部还发布了《关于印发江门市中心医院名医护士工作室建设方案的通知》,加强“名医护士工作室”的内涵建设,创建护理专业品牌,规范名医护士工作室管理,加快“人才、技术、科研”培育。同年,该院中医护理名医护士工作室及PICC专科护理门诊被广东省护士协会授予第二批“广东省名医护士工作室”;5个名医护士工作室选送培养4名专科护士,申报新技术新项目6项,新增省级专科护士培养基地1个。护理团队还全面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继续深化优质护理,持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该院优质护理覆盖率达100%,助推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重视护理专科发展,创新护理人才高质量发展新思路。护士是医院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专科护士是护理团队中的专家。正是认识到专科护理发展的重要性,该院通过推进专科护士培养与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专科护士培训平台和使用平台的持续完善等举措,建立起较完善的专科护理管理体系和质量体系,不断扩大护理服务的延续性、协调性、整体性,实现护理高质量发展需求。截至目前,该院共有58个科室有专科护士,专科护士总人数172人。新增消化、眼科、泌尿3个省级专科护士培养基地,教学相长,促进专业发展。此外,推进护理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不断提升专科护理水平。

    在全院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该院护理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共有13个省级专科护士培养基地、6个市级专业护理培训基地、16个专科护理门诊、7个名医工作室(今年5月增加2个),培养了专科护士172名、教育护士38人、研究护士11人、硕士生导师1名、合作导师4名,成为广东药科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接收5名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实现研究生基地建设培养零的突破,护理学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与此同时,该培养了很多优秀护理专家,2023年,胡惠贤获得侨都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刘健在广东省护理学会获得失禁护理规范团标,梁素芳获得南粤好护士提名奖,彭丽娜获得广东省护理比赛二等奖等。

    一袭白衣,诠释了青春里最动人的色彩;一路逆行,展示了新时代最飒爽的风姿。未来,江门市中心医院护理队伍将继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质量管理、优质护理服务、科研教学等各方面开拓创新,推动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江门建设。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银换

    通讯员 黄静 廖欣 沈孝春 谭淑欣 钟佩雯

    获奖名单公布

    “感动仁济十大护理事迹”获奖名单:

    ●胃肠外科容艳芳:食糜回输出奇制胜,仁心仁术治伤疗心

    ●NICU护理团队:全力救治93天,520克“巴掌宝宝”创造生命奇迹

    ●失禁名医护工作室团队:多学科、一站式,为患者解决长达一年失禁难言之隐

    ●感染二区重症区罗向明、潘咏梅:“疫”不容辞映初心,责任担当承使命

    ●胸外科护理团队:以及人之老,解决患者居家鼻饲难题

    ●爱婴区卿芬香:举手之劳,温暖了你,也审视了我

    ●肿瘤二区护理团队:维护生命尊严,让爱活在当下

    ●PICU护理团队:不离不弃,爱心救治福利院危重症孤弃儿童

    ●妇科二区李妙玲:以一技之长帮助患者“向阳、重生”

    ●儿内科护理团队:“六心”服务,给患儿360°的爱

    “仁济护理十大创新技术奖”获奖名单:

    ●静脉治疗团队:B超引导下改良隧道式PICC置管联合心电定位技术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B超介导定位下的新生儿PICC留置术

    ●伤口造口小组:慢性伤口湿性愈合护理技术

    ●神经外科一区:床旁徒手盲插胃肠营养管置管术

    ●泌尿外科一区:自我清洁间歇导尿技术

    ●伤口造口专科护理小组:基于连线法与三角法结合的造口术前精准定位技术

    ●失禁名医护工作室:水柱法膀胱容量压力测定技术

    ●康复医学科:IOE间歇经口管饲技术

    ●肾内科:腹膜透析隧道炎精准冲洗、给药改良技术

    ●重症医学科:俯卧位通气技术

    仁济温度·感动仁济护理事迹

    “作为护士就应该有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南丁格尔的这句话,诠释了人文护理的内涵。

    心中有情怀,护理有温度。在无数个昼夜里,你们用坚韧和智慧,与疾病顽强抵抗;用温暖和善意,为病患驱赶绝望;用生命护佑生命,以奉献诠释大爱;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救死扶伤的使命和担当。

    “春风十里不如你,暖护也”。在“5·12”国际护士节到来前,江门市中心医院评选出第一届“感动仁济十大护理事迹”,彰显“仁济温度”。本报节选部分感动仁济护理事迹,看他们如何汇聚微光,用情疗愈,用爱培育生命之花。

    胃肠外科容艳芳:

    食糜回输出奇制胜 仁心仁术治伤疗心

    护理心声:始于患者所需,终于患者满意。专以致远,做专科护理的追梦者。

    2023年6月,一位60岁华侨因肠多发间质瘤导致回肠穿孔,急诊手术后他的腹部多了一个高排量的空肠造口。由于腹腔感染严重、糖尿病史,导致他腹部的伤口愈合不良。孩子远在国外、一个人孤独无助、排便方式的改变、源源不断的粪水……这些变故,使得这位原本意气风发的老华侨变得沉默寡言。

    从事伤口造口护理的专科护士容艳芳了解患者病情后,通过收集患者肠造口排出的食糜进行回输,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帮助患者顺利完成肠造口回纳术。经过30多个日夜的护理,患者痊愈出院。出院那天,患者紧紧握着容艳芳的手表示了真诚的感谢。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团队:

    全力救治93天 520克“巴掌宝宝”创造生命奇迹

    护理心声:专业+温度,护佑新生。携手共闯关,风雨见彩虹。

    2023年8月,26+3周,体重仅520克的“巴掌宝宝”出生。这样的极早早产儿各个器官发育极度不成熟,可谓命悬一线。

    所幸,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简称“NICU”)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和护理下,“巴掌宝宝”一步步闯过难熬的呼吸关、感染关、营养关、喂养关等难关。护士作为宝宝的临时妈妈,从按需吸痰、机械通气管理,到微量奶量的增加、吸吮训练;从鸟巢式护理声光控制,到补液控制、通道建立,都倾注了心血。经过93天治疗,宝宝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于2023年11月10日顺利出院。除倾尽全力救治宝宝外,考虑到患儿的家庭情况,NICU护理团队还联系医院社工进行帮扶,共同守护生命的奇迹。

    胸外科护理团队:

    以及人之老 解决患者居家鼻饲难题

    护理心声:胸外科团队,爱与专业同行!

    在抗肿瘤治疗近一年时,肺癌晚期患者梁阿姨出现病情变化,胸部的肿瘤压迫食道导致进食困难。为此,胸外科医疗团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当机立断给予患者行空肠造瘘术。胸外科护理团队则将创新护理用具——抗返流管饲接头应用于该患者,让患者及家属在居家管饲过程中获得大大的便利。

    在患者离世1个多月后,患者家属还特意给该科医护人员送来自家产的水果以表感谢。患者家属表示,正因为有这创新护理用具,患者能自行管饲,在生命最后时光,得以补充营养,延长生命及获得生活自理的尊严。

    肿瘤二区护理团队:

    举办特殊生日派对 让爱活在当下

    护理心声:在安宁疗护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每一个生命的独

    特和宝贵。“尊重生命、关爱患者”,我们努力为更多的患者带来温暖和安宁。

    “我有一个好妈妈,好妈妈……”一首动人心弦的歌曲从肿瘤科二区病房传出,女儿希望用歌声唤醒昏迷的患癌妈妈。此时,妈妈已无法作答,但她努力撑开眼睛,眼角泛着泪光,心电监护仪上的波浪线也愈发强烈。

    这是肿瘤科二区护理团队为完成患者遗愿,给患者女儿准备的生日派对,还为患者一家完成3D立体仿真手模,爸爸、女儿握着妈妈的手把瞬间美好变成永恒。在家人的陪伴下,患者安详地离开了。

    这是肿瘤科二区护理团队注重安宁疗护的缩影。在患者终末期时,他们让每一位患者的尊严得到维护,让生命带着尊严谢幕。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团队:

    点亮福利院危重症孤儿的生命之光

    护理心声: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我们是护士也是孩子们的临时妈妈!

    2023年12月,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简称“PICU”)团队收治了一位特殊的患儿。这是来自福利院的14岁患儿,体重仅12公斤。患儿出现无明显诱因呕吐,既往有癫痫、脑性瘫痪、脊柱侧弯、胸廓四肢畸形病史,骶尾部带入一个5×5cm的4期大压疮。

    对于特殊的孩子,PICU护理团队没有忽视,而是时刻关注着患儿的病情变化,为患儿制定全面的护理计划,包括静脉通道、伤口清洁、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患儿病情好转出院。福利院工作人员对PICU护理团队表达深深的感激和敬意。PICU护理团队以卓越的专业素养和无私爱心,为一位来自福利院的特殊患儿点亮了生命之光。

    仁济实力·仁济护理创新技术

    头戴燕尾帽,胸怀救人心。

    护士不仅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还是脑洞大开的“发明家”,培养专业精、技能高的护士专家已成为临床护理发展的方向。他们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开动脑筋用心研究,用专业、技术、仁心、妙手让护理工作更安全、高效、舒适,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在江门市中心医院,也有许多这样的护士专家。在“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江门市中心医院评选出仁济护理十大创新技术奖,彰显护理团队的“仁济实力”。本报节选部分护理创新技术,看他们如何用精湛技术,更好地守护百姓健康。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

    PICC置管新技术惠及长期输液治疗患者

    技术:B超引导下改良隧道式PICC置管联合心电定位技术

    护理心声:“静”无止境,守护患者血管安全。“针”情实意,护航群众生命健康。

    别看只是扎个针,技术含量一点也不低。传统的置管方式,患者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脱落,每次输液频繁穿刺血管,对患者的损伤不容小觑。面对这项临床护理难题,江门市中心医院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创新研究多角度剖析课题,开展B超引导下改良隧道式PICC置管联合心电定位技术。

    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临床,填补了我市的空白。在临床应用中,为众多需长期输液的患者开辟护理新路线,使得PICC穿刺置管成功率提高至99%,PICC脱出率由原来的21.21%降至2.80%,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目前,该院护理小组把多项技术联合应用,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与国际接轨。

    神经外科一区护理团队:

    打通营养新通道 小技术解决大“食”事

    技术:床旁徒手盲插胃肠营养管置管术

    护理心声:守护生命的营养通道,我们一直在路上。

    在临床上,43%—54%有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出现误吸,可导致吸入性肺炎、窒息,严重时可直接导致死亡。肠内营养置管技术的临床开展与实施,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护理中十分重要。

    2019年,神经外科一区护理团队在江门市五邑地区神经科专科领域率先使用床旁徒手盲插胃肠营养管置管术,至今成功完成置管335例,患者误吸发生率从25.6%降至9.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从 9.1%降至3.4%以下,更好地为患者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2022年,该技术通过广东省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并完成两期适宜技术推广。2023年3月团队2人获得国家卫健委颁发《肠内营养置管合格证书》,成为江门市首个获得该证书的团队。

    泌尿外科一区护理团队:

    帮助患者远离尿管 解决排尿难题

    技术:自我清洁间歇导尿技术

    护理心声:小尿管,大帮助,自我间歇导尿助您生活更自主。

    长期留置尿管,是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难以言喻的痛。而间歇性导尿是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空膀胱的首选措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09年,泌尿外科一区护理团队成功开展第一例间歇性导尿案例,属江门市首例。2013年在全院开展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当年开展例数同比增长310%,2014—2022年该院失禁护理门诊年均间歇性导尿人次为267人次/年。2019年,该科护理团队牵头成立粤港澳失禁专科护理联盟,通过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系列适宜技术推广活动等在粤港澳地区推广含间歇性导尿技术在内的失禁护理技术。目前,该技术申请江门市科技局立项1项,发表相关论文2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

    伤口造口专科小组:

    造口护理守护患者尊严

    技术:基于连线法与三角法结合的造口术前精准定位技术

    护理心声:以巧手治疗“伤”痛,以专业守护“造”口,同力协契,用大爱逐梦专科路。

    肠造口俗称“人工肛门”,江门市中心医院每年新增造口病人300多例,一个位置选择得当、结构完美的肠造口可以使患者以后的生活过得更有信心。

    2019年,造口术前精准定位技术在该院相关专科已全面开展。经过伤口造口专科小组的培训,该院泌尿外科、胃肠外科、普通外科等均可开展造口术前精准定位技术。在随访中发现,经过造口定位的患者因位置而发生的造口问题明显减少,患者居家自我动手护理能力也有了较大提升。2023年造口全程规范化护理模式通过了市科技局特派员项目立项,已逐渐在本地区开展。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

    守护急危重症患者“生命线”

    技术:俯卧位通气技术

    护理心声: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是我们的职责,精益求精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俯卧位通气又称“趴着治病”,通过改变体位改变患者肺通气和血流灌注比例,从而改善肺氧合功能。

    2018年,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成功将俯卧位通气应用于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取得良好疗效,进一步提升了医院对疑难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这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该院重症医学科在疑难危重救治技术上又迈上一个新台阶。2022年4月,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成员张清被广东省护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俯卧位通气护理技术专业委员会聘为副主任委员。2023年4月,《清单管理在ICU 俯卧位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在江门市科技局成功立项。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