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
全力打响“锦绣城西”文旅品牌
持续擦亮“古劳水乡”金字招牌
壮大名厨队伍 促进就业创业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6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劳镇双桥村以“绿”“美”为笔再塑水乡风貌
持续擦亮“古劳水乡”金字招牌

    古劳镇双桥村位于该镇东南部,村域面积4.85平方公里,下辖34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281人。近年来,双桥村抓住华侨城古劳水乡文旅项目落地运营的机遇,创新村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开辟出一条“党建+文旅融合”的新路子,获得“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江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荣誉,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从700多年前的一片滩涂,到如今鱼塘密布、河涌相接的鱼米之乡,古劳水乡一直都是双桥村最亮眼的招牌。如何在新时代焕发古劳水乡新的生态风貌和发展动能?双桥村已有答案。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通讯员 凌冲

    党建引领

    推动村组协同发展

    过去,双桥村长期存在村组资源分散、村民小组“单打独斗”等问题。近年来,双桥村党总支把“强基”作为推动村组协同发展的根本举措,推动队伍集中、资源集中、效益集中。

    双桥村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重点从村民小组长、致富能人中发展党员。近3年,新发展党员6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同时,双桥村党总支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以各级党员干部培训班的举办为契机,不断提升“头雁”领航能力。

    双桥村党总支深入探索村组优势资源整合路径,村干部、党员、直联队伍深入村民家中,讲政策、讲利好,为土地高效流转打好基础。同时,双桥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将各村民小组的资产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整合到经济合作社中,盘活农村“闲置资产”,促成鱼耕农旅项目落地,提高农村资产经济效益。如今,双桥村每亩鱼塘的年租金已增至3500元。

    创新思路

    推动文旅融合

    双桥村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拥有大面积桑基鱼塘。为改变村民“守着一亩三分‘塘’”的传统思想,双桥村抓住华侨城古劳水乡文旅项目落地的机遇,引导村民积极发展“休闲文化+乡村旅游”。

    据了解,早在华侨城古劳水乡项目落地前,双桥村就动员村干部、党员、乡贤参与项目征地工作,同时,积极向村民宣传项目优势、解答村民疑问,为项目落地提供有力支撑。从2019年确定落户古劳镇到2020年正式开业,华侨城古劳水乡近3平方公里的主景区建设用时不到1年。

    项目开业后,年接待游客超149万人次。双桥村以“百企兴百村”行动为基础,深入挖掘村企联动发展模式,成功与华侨城党支部结对共建,带动9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同时,在项目的辐射带动下,双桥村成功吸引“水墨·方舟”民宿、公度书院、火船岛玻璃屋等文旅项目落户,逐渐成为珠三角乡村旅游“热门地”。

    整治乡村环境

    写好宜居宜业“文章”

    乡村面貌是发展文旅产业的根本性支撑,也是村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性需求,双桥村以“绿”“美”为笔,写好宜居宜业“文章”。

    写好“绿的文章”。在古劳镇党委支持下,双桥村先后投入超1000万元用于改善乡村环境。同时,该村全面推进河涌清淤、尾水治理等行动,在古劳水乡、升平河岸种植芦竹近1万株,“见缝插绿”新植水杉、宫粉紫荆等苗木1500余株,建成江门首个省级湿地公园。

    写好“美的文章”。双桥村党总支结合水乡文化特色,对双桥圩风貌进行再规划、再设计、再提升。投入300多万元,对圩镇道路两旁商铺、农房的外立面进行优化提升,翻新农房建筑外墙,打造“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意境。

    接下来,双桥村将继续创新思路,加大力度整合鱼塘等优质资产资源,吸引更多优质文旅项目落户,在典型村建设中走出“文旅典型”路线。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