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江海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厚植技能人才成长沃土
午间“不打烊” 服务不间断
“零距离”体验非遗文化
江海礼乐礼联龙舟队夺得金杯组冠军
江海区新增1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小哥议事会”共议新业态群体权益保障和未来发展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 年 6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截至今年5月,江海区技能人才总量达3.49万人,高技能人才超5600人
厚植技能人才成长沃土

    □江门日报记者 陈婵

    高善旺,深耕新材料行业多年,磨砺一身“匠技”,获得专利100多项,4年前在江海创办了江门市阖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黄迎波,在江海打拼26年,从一名普通的汽车维修工成长为江门市首席技师;何先勇,一毕业就来到江海,入职广东大冶摩托车技术有限公司当学徒,经过11年的奋斗和钻研,成长为一名技术工匠,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

    近年来,像高善旺等人一样,选择在江海创业就业的技能人才越来越多。截至今年5月,江海区技能人才总量达3.49万人,高技能人才超5600人。这座年轻且有活力的城市,以“源头活水”润泽沃土,厚植技能人才成长沃土,吸引了无数技能人才近悦远来。

    引才、留才,城与人的“双向奔赴”,江海何以聚八方英才?

    筑牢产业“浚其源”

    激发人才活力

    “作为技术人员,要具备解决行业痛点问题的能力,切忌盲目跟随,复制别人的东西。”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高善旺便一直在机械制造和新材料行业摸爬滚打、潜心钻研。2020年,他在江海区创办了江门市阖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与五邑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和产学研合作研发基地。

    谈及选择江海的原因,高善旺表示,江海是他奋斗了20多年的城市,“制造业是江海区的一张王牌。江海区有许多大项目和大企业,为技能人才提供了成长的舞台,这更坚定了我到江海发展的决心”。

    如今,作为五邑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校外导师,高善旺经常带领研究生参加科技展会和技术研发项目,为他们提供实践平台。

    与高善旺一样,黄迎波成立创新工作室,整理故障案例和操作视频,主动带领修理工学习技术、提升素质,为修理厂培养维修人才。2023年,黄迎波创新工作室被评为江海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城市与人才实现双向奔赴,“硬实力”是关键。近年来,江海区城市发展有目共睹:安全应急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一批批头部企业项目接踵而至,形成“1+3+2”战略性产业集群。

    聚焦产业发展需要,江海区持续加强技能人才培育,着力解决“产业发展缺青年,青年就业缺技能”的瓶颈问题。一方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推动江门市各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与区内重点企业进行人才供需、培养对接。另一方面,为企业量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广“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的新型学徒制,已有19家企业备案实施新型学徒制,参训职工达1484人。

    与此同时,江海区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带动作用,大力建设江门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依托其技术技能优势,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攻关、技艺传承等,助力技能人才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释放政策红利“壮其根”

    构筑人才磁场

    “以前的人才优惠政策都是针对高层次人才的,但这项政策门槛低,我们也能申请到有关补贴,真是令人振奋!”2023年,江海区出台《关于支持江海区企业引育实用型人才的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江门市法斯特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名鑫是首批申请者。

    2013年,来自湖北的王名鑫在五邑大学就读研究生。在校期间,他已经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办赛默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自动锁螺丝和自动搬运机,在市场上获得良好口碑。他还参加了广东省创业创富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在全省取得较好的名次。如今,他毅然决定留在江门,并在江海区创办了法斯特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江海对人才的支持从来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以优质政策服务、“真金白银”支持鼓励更多人才落地江海。

    记者了解到,《实施意见》针对实用型技能人才、实用型科技人才、实用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出台激励措施,评定首批实用型人才866人。同时,聚焦制造业当家,江海区积极发挥政策引才聚才效应,健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出台实施《关于支持江海区“5+2”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引育紧缺适用人才的意见》等特色人才政策,对新引进的技能人才纳入紧缺适用人才类别,给予住房和生活补贴、购房补贴等,更好帮助企业引进高技能人才,留住现有骨干人才。

    “谁用人、谁评价”,江海区还健全人才评定标准,完善技能人才薪酬机制,开展“侨都工匠”“高新工匠”和高技能领军人才、企业首席技师等项目的推荐和认定评审,进一步拓展技能人才发展空间,提高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可。截至今年5月,江海累计1人获评“侨都十大工匠”,23人获评“侨都百优工匠”,10人获评“高新工匠”,1人获评特级技师,6人获评首席技师。

    “大招”频频的江海,以“诚意”成就了高善旺、何先勇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和“侨都百优工匠”。“评上高层次人才,对于我们年轻人才来说,相当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住房、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而且提升了我们干事创业的动力。”何先勇说。

    打造环境“涵其林”

    润泽人才沃土

    引才、留才的长久之策,在于让人才对城市拥有情感认同与归属,这不仅需要“硬”的保障,也需要“软”的支持。

    今年是王名鑫来到江门的第10年,在谈到江海区最吸引他的地方时,他滔滔不绝:“江海区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环境厚重淳朴,这是吸引我在这里发展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产业“硬实力”,还是环境“软实力”,都是聚集人才的真实力。今年端午期间,江海区举行了龙舟文化周活动,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江海龙舟,不仅激起了本地人的龙舟血脉,还激发了在江海就业的人才对龙舟的极大兴趣。

    “近年来,江海区建设了很多公园,非常漂亮。我也享受到了‘优才卡’政策红利,在这里生活幸福感满满。”何先勇如是说。如今,何先勇有了自己的家庭,在江海买了新房。

    为了让人才“留得住”,近年来,江海区持续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软实力”。在这里,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人与自然最佳结合林”的礼东主灌河生态防护林;有被誉为江门市“市肺”的白水带风景区;有集休闲运动、工业遗存、总部经济及城市观光于一体的河滨休闲景观带——城央绿廊;有省内第二大综合演艺文化设施——江门演艺中心;有江门首个原创特色的高品质无动力的主题公园——江门儿童公园;有七彩斑斓的梦幻村落“彩虹村”;有时尚高端大气的龙溪湖阅读中心;有适合大小朋友打卡的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学校、医院、行政服务中心等公共配套一应俱全,购物、休闲、生活所需就在身边。

    厚植沃土万木兴,梧桐枝繁引凤来。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江海区实干笃行,不断厚植人才沃土,制定引才“良方”,汇聚人才“伟力”,培育出苗盛、叶茂、树繁的“人才森林”。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