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拥抱“双通道” “桥”见新江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把握“双通道”历史机遇
开创江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4 年 6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开放促改革 以改革促发展
把握“双通道”历史机遇
开创江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6月19日,黄茅海大桥顺利合龙,标志着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全线贯通。毕松杰 粤交集宣供图
6月16日,深中通道通过交工验收,进入通车“倒计时”。沈仲 毕松杰 粤交集宣供图

    六月如火,注定不凡。

    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于6月16日顺利通过交工验收,已具备通车条件;仅两天后,黄茅海大桥顺利合龙,连接港珠澳大桥的黄茅海跨海通道全线贯通,预计年底建成通车。

    大湾区捷报频传,“双通道”机遇已至。

    这将为江门带来何种利好,又应如何把握机遇,谋深做实“大桥经济”文章?近期,江门市委主要领导接连考察西安、苏州、福州等地,学习经验做法,促进交流合作,个中深意值得研思——

    江门日报记者 唐达 通讯员 莫小青

    (一)

    打开开放格局

    江门之“门”是开放之门。如果说,“双通道”会如何改变江门,那就是,江门之“门”将越开越大。

    开放,是融入侨都血脉的基因。在江门,西江、潭江奔流入海,珠江八大出海口扼据其二,拥江揽海的地利,成就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更造就了这座城以江为名、因水而兴的开放格局。

    在侨都,一代代侨民先辈漂洋过海、闯荡世界,是近代中国最早走向海洋、放眼世界的地方。乘着改革开放春风,侨胞积极投身祖国和家乡建设,为江门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更塑造了开放的侨都精神。

    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正引领塑造新的开放视野、开放观念、开放格局,必须牢牢把握“双通道”历史机遇,坚定不移把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扩大开放,我们要更好认清突出优势——

    开放意味着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江门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其节点的重要性,体现在“承东启西”的关键位置,可成为大湾区“前沿”与粤西乃至大西南“腹地”联动发展的门户枢纽;体现在周边环绕有六大国际机场、三大世界级港口群,可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开放优势得天独厚。

    空间意味着前景。江门陆地面积占大湾区1/6,超过港澳深珠莞中6城总和,且开发强度仅11.65%,是大湾区内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当前,正加快建设1395平方公里、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的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具备集群规模的产业承载力,在大湾区新一轮发展中必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合作潜力不可估量。

    扩大开放,我们要更好把握历史机遇——

    长期以来,珠江口呈现“东岸强、西岸弱”的发展局面,过江通道不足是阻碍两岸融合发展的堵点痛点。连通深圳的深中通道、连通港珠澳大桥的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后,将一举打破两岸发展不平衡困局。在江门看来,“双通道”所蕴含的黄金机遇,不仅在于区位优势的历史性突破和提升,更在于高水平开放格局的成型成势。

    “双通道”让江门区位价值更加彰显。看“承东”,珠江东岸的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优质资源要素,沿“双通道”向生产生活成本优廉的江门汇集,加速形成“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制造+服务”的跨市战略组合格局。看“启西”,以江门为“支点”,大湾区“向西”拓展纵深、开辟腹地,在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江门有望打造跨区域双向合作、大湾区内外开放的新高地。

    “双通道”让江门发展空间更具想象。3240平方公里的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部署建设的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将形成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以及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

    “双通道”通车后,大广海湾空间潜力深度释放:在银湖湾滨海新区,我们紧抓深中通道,携手深圳共建深江经济合作区;在广海湾经济区,我们紧抓黄茅海跨海通道,携手港澳建设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谋划建设港邑合作特色产业园。我们紧抓RCEP国际合作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大广海湾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谋划建设中国—新西兰“两国双园”,以高水平开放带动高质量合作。

    扩大开放,我们要更好打开开放格局——

    开放是进步的前提。“双通道”历史机遇已至,我们必须传承弘扬侨都开放精神,充分用好比较优势,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强动力、增活力,打开发展新天地,努力成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广东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主战场。

    在对内开放上,既要加强江门与港澳、广深等核心城市的创新协同、产业合作,与珠海、中山等西岸城市错位发展、优势互补;还要加强与长三角、京津冀、中西部等经济联系,推动资源共享、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共享大湾区建设大机遇。

    在对外开放上,要把握共建“一带一路”、实施RCEP等重大机遇,发挥海内海外“两个江门”关键优势,善用大湾区国际资源,与省内外“兄弟市”合作,共同开拓海外市场、开展联合招商、参与全球竞争,通过高水平开放更好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

    以近期江门赴陕西西安学习考察为例,此举正是江门把握“双通道”机遇、扩大高水平开放迈出的重要一步——

    西安是全国第四个“双中心”城市(即: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正在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重要对外开放通道,双方合作基础良好、优势互补、前景广阔。

    我们应主动拓展两地沟通联系,宣传推介“双通道”机遇优势,做好双向开放、合作共赢的文章:

    一方面,要聚焦西安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规模化生产,更好发挥江门产业基础扎实、应用场景丰富、贴近消费市场等优势,推动太阳能光伏、民用无人机、输变电装备、陶瓷基复合材料等西安重点产业,在江门布局产能、做强做大;

    另一方面,要发挥中欧班列的“链接”作用,在内“串联”大湾区和中西部两大市场,对外辐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RCEP成员国,支持服务两地企业和特色产品更好“走出国门”,共享机遇、共同发展。

    “双通道”正在重塑江门发展优势,重构江门开放格局,潜能正被激发、动能正被释放。我们必须以更广视野、更新观念、更大格局,把江门的开放大门越开越大,才能做深做实“大桥经济”文章,充分释放“双通道”效应。

    (二)

    激发改革动力

    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改革,是我们把握“双通道”历史机遇,释放更大动力、实现能级跃升的“关键一招”。然而,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我们必须善于学习借鉴,善于消化吸收再创新,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

    “双通道”通车前夕,江门市委主要领导率团赴西安、苏州、福州学习考察,就是要借鉴先进经验做法,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突破,以上率下、身先士卒,激发侨都江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气神。

    学习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1994年成立后仅用十年时间,就取得了“再造一个新苏州”的成就。如今的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质效最好、创新活力最强、营商环境最优的区域之一。

    园区如何借鉴新加坡经验,是江门此行“取经”的重点。30年前,中新两国政府签约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随即由双方组成的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等相继成立,园区领导决策、开发运营等制度“底板”逐步健全。

    30年间,园区每年都派出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赴新加坡培训,在学习、借鉴、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编制了一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形成了“合作中有特色、学习中有发展、借鉴中有创新”的动态过程。

    时至今日,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已覆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经济发展和管理以及公共行政管理等3个层次,围绕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等形成的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

    中新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为深圳·江门经济合作区建设提供了参考模板。特别是,在明确合作区管理架构、合作模式、利益共享机制,以及合作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编制等方面,均具有很强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学习中国—印尼“两国双园”——

    中国—印尼“两国双园”是由中国和印尼通过互设产业园的方式,建立“产业互联、设施互通、政策互惠”的双园结对合作机制。中国和印尼采取“一对多”合作模式,其中“一”是指中方的福州元洪投资区,“多”是指分布于印尼的数个工业园区。

    中国—印尼“两国双园”设立背景,具备战略契合、优势互补、侨务资源等基础。合作双方高频互动交流,共同编制“两国双园”产业合作规划,现已围绕海洋渔业、热带农业等五大跨国合作产业,形成“走出去”“引进来”项目34个、总投资近800亿元。

    当前,江门正谋划建设中国—新西兰“两国双园”,该项目同样具备深入推进RCEP的战略背景、侨务资源丰富的合作基础、产业优势互补的发展机遇等条件,在新能源、农业、食品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借鉴中国—印尼“两国双园”的发展路径,我们理应信心更足、方向更明、思路更清。

    其中,中国—印尼“两国双园”的“指挥部+管委会+投资公司+产业基金+智库”开发运作模式、园区企业探索形成的“两国双厂”模式,以及设立“两国双园”经贸创新基地、“两国双园”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等实践经验,都为江门工作打开了思路。

    像这样的“启发”还有很多。

    如,福州坚持“大侨务”观念,深入实施侨资侨智侨力引进工程和侨商创新创业计划,引导更多侨胞回乡投资兴业;“中国德企之乡”苏州太仓,做深“服务上海、对德合作、以港强市”三篇文章,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西安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示范工程,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综合保税区融合发展等。

    对标西安、苏州、福州等先进城市,我们就是要在学习中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提升能力,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思考改革、谋划改革、支持改革、推进改革,着力破解制约江门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一项项改革举措,落实到一件件“打基础、利长远”的具体工作中去。

    常态化系统化学习深圳——

    今年是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五周年。从“杀出一条血路”的探路者,到“闯出一条创新路”的示范区,深圳改革的步伐从未停下,各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原创性、引领性、系统性改革接踵而至,形成了众多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改革品牌。

    向好的学、向先进学,深圳是全国的“先行示范”,学深圳就是首要目标。特别是,随着深中通道建成通车,深江往来更加便捷,这既为我们学习深圳创造了更好机遇,更让我们对于深化改革的迫切感更加强烈。今年3月,“江门市学习借鉴深圳经验办公室”(简称:学深办)应运而生,学习深圳经验进入“常态化、系统化”阶段。

    “为何学”“学什么”“干什么”,学深办紧扣这三点思考,围绕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涉企服务、投资开放、城市建设、行政体制、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法治化营商环境等九方面基础性工作开展学习,其目的就是要探索更大力度改革举措,加强深江规则机制“软联通”,以一流市场、一流服务招引高质量项目、带来可持续投资。

    学好是第一步,关键在用好。以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为范例,我们要坚持先易后难、先急后缓,找准“小切口”、突破点,着眼长远、结合实际,在学习深圳经验的过程中,层层递进推动改革,提升江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能。

    更为深远的是,我们还要在学习深圳经验的过程中,学习深圳“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精气神,真正从不合时宜的惯性思维、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少为“办不成”找理由、多为“能办好”想办法,焕发起全社会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生机活力。

    (三)

    坚定“万亿”雄心

    上世纪90年代,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主持编制《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即“3820”战略工程,科学谋划福州3年、8年、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步骤、布局、重点等。

    30年来,福州始终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自2020年首破万亿,福州GDP数年连跨数阶,2023年已与1.3万亿相距咫尺。

    再看苏州工业园区,历时30年建设,历经9任主要领导,从城郊一隅发展为创新之城,园区成立时的手绘规划图与如今实景图却惊人相似,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守与定力,绘就了这座非凡园区。

    循着先进城市的发展足迹,我们总能感受到一股前进的力量,那就是“一张蓝图”的定力和“同心同向”的信念。

    2023年江门GDP突破4000亿元大关。正是此际,江门明确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奋力实现GDP等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再造一个新江门,加速迈入万亿GDP城市行列”。

    万亿GDP城市,目标虽远却绝非遥不可及。从内部禀赋看,江门的经济体量与自身所处的区位、所有的资源显然不相匹配,7个县(市、区)仅新会GDP突破千亿,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从外部环境看,“双通道”建成通车,正是江门实现能级跃升、跨越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当前,各种优势机遇交汇叠加,各种重大利好叠加集聚,江门已处于增量提质关键阶段。

    我们应有深刻认识:江门完全有条件、有基础加快步入万亿GDP城市行列,关键就在于“乘势而为、借势而进、造势而起”。

    “双通道”通车在即,我们更要增强“一张蓝图”的战略定力,一步一脚印向前推——

    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市委“1+6+3”工作部署坚定推进、落地落实,取得了“四个千亿”的发展成绩,发展后劲和底气更足,干部拼抢意识更强,各项事业呈现向上向好的全方位变化。

    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江门要牢牢把握“双通道”历史机遇,深入研究新一轮发展策略路径,谋深做实“大桥经济”文章,持续优化提升“1+6+3”工作部署,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前行。

    “双通道”通车在即,我们更要凝聚各县(市、区)合力,攥指成拳向前进——

    江门发展的最大短板在县域,最大潜力也在县域。各县(市、区)都要放开手脚、敢闯敢干,在不同赛道上创先争优、比学赶超,形成头雁引领、全域争先的“千亿”经济强县冲刺梯队。

    江门市域广阔、平台众多,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快速崛起,必须善于借力、借势。

    我们要以“双通道”通车为契机,深度参与珠西都市圈建设,加强与广州、深圳等周边都市圈合作,支持新会与深圳、台山与香港、鹤山与广州的联动发展,汇聚湾区之力推动江门发展提速。

    “双通道”通车在即,我们更要激发各行各业的活力和动力,同心同向往前冲——

    做好“大桥经济”文章,不只是党委政府的事,更关乎各行各业的长远发展。无论是产业联动、创新协同,还是房地产等大宗消费,抑或是文旅、餐饮、住宿、特产等,“双通道”将带来全方位影响。

    各行各业应有更强的市场敏锐度,更好掌握市场需求,洞悉发展趋势,把宣传做得更精准,把产品做得更对味,把环境做得更优美,才能真正让“大桥经济”惠及千行百业,共享机遇红利。

    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没有一项改革,可以一蹴而就;没有一个目标,可以轻松实现。

    当前,我们必须增强信心、保持定力,善于把握“双通道”机遇,做好“大桥经济”文章,把江门改革开放各项工作推向前进,扎扎实实完成好一个又一个阶段性任务,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推动江门加速迈入万亿GDP城市行列。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