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拥抱“双通道” “桥”见新江门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共同把“大桥经济”这篇文章谋深做实
积极开展文化对接
让“势能”转化为“动能”
厚植“大桥经济”四大支撑
推动侨都江门跨越发展
江门文旅产业应借“大桥经济”扬帆
深化“三对接” 增强“软联通”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4 年 6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化“三对接” 增强“软联通”

    深中通道开通在即,江门与深圳“硬联通”进一步增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江门发展的区位优势更为明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相关行业已摩拳擦掌、翘首以盼。同时,我们也必须要看到,要推动深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融合互动,单靠“硬联通”还不够,还需要抓住“大桥经济”“黄金内湾”历史机遇,不断加强和提升“软联通”,重点深化与深圳的环境对接、产业对接、文化对接,以“软联通”助力江门与深圳发展的同频共振,铺就江门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加强统筹谋划,深化环境对接。首先,实现政策环境对接,建立健全政策研究机制,在江门市学习借鉴深圳经验办公室基础上,成立江门市学习深圳政策研究小组,汇聚高端智库专家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深圳最新出台的政策,并结合江门实际提出针对性强、对接性强的意见建议。鼓励江门智库组织加强与深圳社科院等研究机构在政策研究方面的交流沟通,确保深江两地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协同性。其次,实现营商环境对接,及时学习推广深圳营商环境方面的经验做法,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努力把江门打造成深圳经验的实践地、推广区;对接深圳标准,营造招商全链条服务体系,既要重视前期的招商工作,更要重视后期企业落地过程和落地后需要提供优质的服务;推行AI智能化服务模式,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线上办理和查询,提高政务服务效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岸亲商、爱商、护商的金字招牌,吸引更多深圳外流的创新创业资源到江门聚集。此外,实现金融环境对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江门与深圳的合作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江门与深圳合作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

    ——明确角色定位,深化产业对接。服务深圳产业发展所需,坚持错位发展,加强产业规划对接,立足江门区位、资源禀赋等自身实际,制定与深圳相衔接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加强与深圳的产业合作,高水平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推动两地在产业协作、协同创新、平台共建、航空物流、文旅商贸等领域融合发展,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鼓励江门企业主动对接,参与深圳产业链分工和协作。加强与深圳的产学研合作,引进深圳高水平研发机构和人才团队到江门设立分支机构,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深圳企业到江门开展成果转化,推动江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等产业链。加强与深圳产业园区合作,引入深圳资源要素,加快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步伐,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共同打造高水平产业园区,做大做强1395平方公里的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

    ——挖掘优势资源,深化文化对接。围绕打造深圳“后花园”“休闲地”的目标,用好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独特优势,加强与深圳的文化旅游合作,加强江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深入挖掘江门市的白沙文化、启超文化、侨文化资源,共同开发深江跨区域的旅游线路和产品,举办具有五邑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用蔡李佛拳、新会陈皮、葵艺、宫灯等吸引更多深圳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打造具有江门地方特色深受深圳游客青睐的文化旅游品牌。加强与深圳文化产业合作,鼓励深圳企业参与江门市文化产业项目投资和运营,推动江门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集群。加强与深圳教育领域合作,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鼓励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江门中医药学院等高校与深圳的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和科研合作,支持深圳高校在江门建立实践研究基地,促进深圳高校师生到江门开展交流和互动。陆南洲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