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校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念好“防”字诀 不做孤“泳”者
展出超900件作品
强化师生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
不走寻常路的“跨界教师”
爱眼护眼,享受“睛”彩世界
学习五禽戏了解中医药文化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6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海区一数学教师自学3D打印技术,开设跨学科融合劳动课,被称为:
不走寻常路的“跨界教师”

谢黄鹏开设跨学科融合劳动课程。

    在江海区外海街道中路小学(以下简称“中路小学”),有一位“不走寻常路”的数学教师谢黄鹏,他自己组装3D打印机,自学3D打印技术,开设跨学科融合的劳动课。日常,他还细心观察师生的喜好、需求,给他们定制手机壳、鼠标等,作品既实用又美观,广受欢迎。从一位传统小学数学教师成为一位“跨界教师”,他用独特的方式点燃学生科创热情。

    6月24日,笔者走进中路小学,循着这位小学数学教师的心路变化,感知“跨界教育”带来的新气象。

    文/图 李彤

    自己摸索3D打印技术

    年轻、有活力是笔者对谢黄鹏的第一印象。“我是‘90后’,毕业后一直教数学,但我对各种新技术很感兴趣,作为一位基层学校教师,我非常好奇新技术的发展将为我们的教育带来什么?”谈起自己学习3D打印技术的初衷,谢黄鹏笑着说。

    三年前,3D打印技术在国内开始兴起,身边了解的人不多,唯有自学。谢黄鹏表示:“实际上,数学以及其他很多学科与科技创新之间都存在共通性。以我个人学习3D打印技术的经历为例,我深刻体会到数学中的几何原理与空间想象能力在3D打印建模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最初,他只是下载别人的模型进行打印。但资源有限,他自己组装了一台3D打印机,一边在网络上搜集资料,一边摸索学习。逐渐地,他能自己建模,并打印出形态各异的小玩具,如龙舟、章鱼、仓鼠等,惟妙惟肖。

    观察到班级里近期进步大、表现好的学生,他会列出一张“愿望清单”,由孩子们自己填写想要打印的作品;注意到其他老师手机壳、鼠标坏了,他会打印一个新的作为礼物送给他们。

    中路小学教师王亚婷表示,有一次,她无意间说起自己想要一个姓名牌,谢黄鹏立马建模,并打印出一张有她名字缩写的姓名牌。作品做工略显稚嫩,但看得出花了不少工夫。王亚婷感慨地说:“那时候,谢老师刚刚开始学习3D打印技术,还没有打印过类似的作品。但他愿意尝试,肯学、肯做,收到姓名牌时我很感动。直到现在,那个姓名牌还放在我的工位上。”

    开始钻研人工智能技术

    今年5月,谢黄鹏在校内设计了一堂主题为“新技术下的劳动技术课程——跨学科融合的‘榫卯’制作”劳动课,这是他对教学创新的一次大胆尝试,更是他从传统小学数学教师向科创教育者华丽蜕变的生动体现。

    此前,谢黄鹏都是使用自己组装的3D打印机进行打印。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他购置了一台全新的3D打印机,结合传统的榫卯结构,教授孩子们建模和3D打印。“开始时,我以为学生们会觉得课程很难,但后来我发现大家对3D打印技术很感兴趣,都能尝试自己建模。”谢黄鹏说。

    中路小学学生韦睿说:“看到平日里的数学老师居然出现在劳动课堂上开展教学,我感到很新奇。他的课程内容很丰富,既有3D打印技术的讲解,又结合了数学知识。课堂上,我们还能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劳动课后,来找谢黄鹏进行3D打印的老师、学生越来越多,谢黄鹏也趁机给他们科普3D打印技术的原理和实践方法。

    谢黄鹏没有停止“跨界探索”的脚步。下一步,他计划在自己教授的数学课中结合更多3D打印技术,他还开始钻研人工智能技术,设计一套“人脸识别”的代码。

    中路小学副校长伍培新对谢黄鹏给予高度评价:“谢老师不仅在数学领域拥有深厚的专业造诣,更以其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勇于尝试的态度,在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的教学创新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

    在基层学校,大批教师像谢黄鹏一样,在自己专业的基础上,勇于迈出跨界探索的步伐,为科创教育注入新动能。从“单打独斗”到多学科融合,这是给科创教育的信号,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