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运用好深中通道通车这一机遇,关键要有化机遇为红利的系统谋划和精心落实,既能在格局上致广大,又能在操作上尽精微。
第一,筑巢引凤,大力引入高级生产要素。这需要建设有利于吸引高级生产要素的软硬环境。
第二,革故鼎新,持续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只有营商环境好,才能吸引企业到江门发展壮大。
第三,以人为本,建设宜居美丽城市。城市环境是发展基础,是无形资产,美好环境人人向往,恶劣环境人人回避,中等环境无人眷恋。
深中通道将是珠江两岸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是城市融合发展的催化剂。深中通道带给江门区位提升、要素升级和流量扩张,如能抓住良机,转变城市发展逻辑,必将加速制造业红红火火发展,有望实现“满江红”。
带来哪些机会?
深中通道是一条带动江门发展的黄金通道,它让江门与香港、深圳创新要素的流动由隔江相望的“牛郎织女”,变成随时可相会的“幸福情侣”,创新要素将随着这条动脉不断汇流,经济流量将随着这条动脉不断扩张。
第一,缩短时空距离,加快高级生产要素流动。波特将生产要素分为初级和高级生产要素,前者包括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人工与半技术人工、融资等;高级生产要素包括现代化通信的基础设施、高等教育人力(如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以及各大学研究所等。城市经济本质上是建立在流动空间基础上的流量经济,要素流动是基础。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必须提高要素禀赋结构。要素禀赋变化是区域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按要素禀赋结构的特性来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企业家要素,世界经济发展史雄辩地证明,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企业家精神是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优秀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和关键少数。有研究认为企业家才能贡献了企业绩效的60%,其他因素只占40%。创新之父熊彼特把企业家才能看作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原动力。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写道:“如果缺少企业家的参与,我们基本上无缘最近几个世纪以来史无前例的增长奇迹。”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劳动力、资本等初级要素为主要动源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式面临着不可持续性的挑战,以技术进步为标志的高级要素将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深中通道拉近了珠江两岸物理和心理距离,在时间就是金钱和油价高涨的时期,众多企业布局将因此而变,高级生产要素将在资本直接驱动下加速在珠江两岸双向流动,香港资本也将青睐珠江西岸。
第二,缩短制度距离,加快合宜制度创新发展。改革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诺斯认为:“制度变迁决定了人类历史中的社会演化方式,因而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江门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宜的制度环境,这些制度主要是基于相应的科学原理的技术型制度,如企业上市制度,它不同于基于某种思想、哲学或信仰的信念型制度,如宗教。香港、深圳在促进经济发展的技术型制度方面具有先发优势,深中通道开通后,这些技术型制度必然会随着深中通道以各种方式影响江门。香港、深圳企业到江门投资时会希望江门按照香港、深圳的做法来办理相关审批等工作,提供融资、上市服务等。江门需要以开放包容的情怀接纳学习并创新,服务江门尤其是港邑绿色产业园、深江经济合作区高质量发展,这将在无形中创造制度红利,集聚发展红利。
第三,缩短发展距离,加快城市发展逻辑转变。城市作为人类集中从事经济、社会、文化的空间载体,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动源、经济增长的引擎、文化发展的平台、对外联系的节点。随着高级生产要素的流入和技术型制度的创新,城市发展逻辑也将转向新阶段,不同发展逻辑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口的地位不同。过去,往往有两种发展逻辑:第一种是产业—城市—人口,最重要的位置给了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城市形态,更忽视了人口需求,这在城市发展之初有必然性,但随着高级要素的集聚,这种逻辑务必要真正转变。第二种是城市—产业—人口,通过建设有品质的城市社区、产业园区,大力发展产业再服务人口,这是前一种逻辑的迭代。还有第三种逻辑:人口—城市—产业,这种逻辑突出以人的需求为根本,以城市品质为基础,能够更好地吸引、留住、派生高级生产要素,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培育新质生产力。
诚然,江门地域面积广大,各县(市、区)要素禀赋结构不同,发展差距明显,城市发展逻辑的转变并非一日之功,只能是一个有快有慢、有先有后的历史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强统筹,防止不顾条件一哄而上。同时,需要清醒地看到,深中通道的开通有机遇,也有挑战,主要是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周边城市的竞争,这不可回避,但也不用过度忧虑,因为江门具有广阔的地理发展空间和一定的城市基础条件。深中通道通车后,珠江东西两岸会迎来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局面,无论是吸引高级生产要素,还是创新技术型制度和转变城市发展逻辑,都需要有为政府遵循要素禀赋结构与比较优势,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在发展中铸造优势。
如何化机为利?
苏洵曾说:“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而舍弃没有准备或准备不充分的人,把握好、运用好这一机遇,关键要有化机遇为红利的系统谋划和精心落实,既能在格局上致广大,又能在操作上尽精微。
第一,筑巢引凤,大力引入高级生产要素。高级生产要素是稀缺要素,需要在竞争中吸引,这就需要建设有利于吸引高级生产要素的软硬环境。一是优化配置用地比例。坚持以人为本,根据新的人口结构、产业发展需求,设定各类用地比例、容积率等指标,预留调整空间。二是注重龙头企业牵引形成和壮大产业集群,吸引龙头企业的配套企业更多地集聚在周边,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完整度,形成良好产业生态环境。注重价值吸引形成新兴产业集群,通过打造低成本的创业环境,吸引专精特新企业集聚,积蓄引领未来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三是推广深圳“低成本开发+高质量建设+准成本提供”模式,建设一批优质产业园区,向符合条件的企业租赁或销售,或采取“定制化厂房”模式,按照企业实际需求量身定制,既满足新兴企业绿色化、智能化、特色化的优质园区空间需求,又满足政府培育产业链的需求。四是引进央企等优质主体合作开发建设,坚持高标准设计、高品质建设、高效率管理,把港邑绿色产业园、深江经济合作区建设成为江门的发展样本。五是创新产业用地供给方式。促进产业上下游和协作关联企业,通过联合拿地、先租后让、集中定制厂房和办公用房等方式形成若干微观生态链,集成构建产业生态圈。
第二,革故鼎新,持续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优质营商环境就像青山绿水,须臾不能缺少,只有营商环境好,才能吸引企业到江门发展壮大。一是追求最少干预,创建一流环境。构建“企业没有事政府不插手,企业有好事政府不伸手,企业有难事政府搭把手”的亲清政商关系,做到尊商亲商、正商利商、稳商富商。二是激发企业家才能,激活企业家动力。进一步便利主体登记,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交易费用。扩大联合奖惩应用,在重点民生领域拓展社会化、市场化守信激励措施,增强守信获得感。规范中介服务,禁止向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强化逃废债立案查处。三是转变招商逻辑。尝试市级统筹招商资源,根据产业定位和产业优势安排项目,县级负责落地和服务,避免内部恶性竞争。专题研究香港、深圳外溢的产业和江门所需的产业细分门类,梳理产业链龙头企业,有针对性招商,提升江门的产业链位。在引入企业时,需要特别关注企业创新能力、产业配套能力、行业发展潜力,改变以产值、税收为决定因素的传统做法。四是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建立与香港深圳等地行业协会商会定期沟通机制,听取行业协会商会关于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引导新兴产业减少盲目投资、重复建设。
第三,以人为本,建设宜居美丽城市。城市环境是发展基础,无论是动植物,还是企业和居民都向往着适宜的环境;环境是无形资产,美好环境人人向往,恶劣环境人人回避,中等环境无人眷恋。一是注重建设民众参与机制,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城市建设等领域,广泛吸收社会公众、社会组织、企业等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努力建设环境宜人、服务便捷的生活社区。二是按照产城融合的理念系统研究江门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高水平的医院、中小学、公园文体设施为重点形成项目库,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做到表格化、责任化、数字化。三是打破旧的城市功能分区思维桎梏,倡导复合功能,在新建产业园区实行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政策,园区业主配置共享展厅、会议室、公共食堂、咖啡厅、超市等,政府近距离建设幼儿园和中小学、公园等,吸引社会资本开设综合性、体验式消费场所。(孙宝强,深圳市龙岗区重点区域署副研究员、高级统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