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8版:聚焦“双通道” 通途——深中通道建21/2024-06-30/T08/20531719677966798.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抢抓历史机遇 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
      
 
 
版面导航  |    
      
       
2024 年 6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发展改革局:
抢抓历史机遇 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

蓬勃发展的银湖湾滨海新区。

    深中通道建成通车,珠江口又新增一条通道,将进一步推动珠江两岸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

    2023年江门地区生产总值4022.25亿元、同比增长5.5%,成功争先进位。这也意味着,2023年江门全面实现“四个千亿”发展目标。大桥开通,江门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正加速迈向5000亿大关。

    市发展改革局积极抢抓“大桥经济”历史机遇,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自觉全面学习深圳,加强与深圳规划衔接,全面推动平台共建、产业协同,以及基础设施、营商环境等领域合作对接。

    “桥”见未来,深江双城故事,向着更开阔的水域破浪前行。

    文/图 陈敏锐 张龙平

    A 谋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 加快培育形成产业和创新高地

    “江门智能装备产业基础扎实,现有相关企业众多,加上交通便利、空间广阔,深江产业合作潜力巨大。”去年来江门考察后,深圳市智能装备产业协会会长施浩对江门的发展空间颇为认可,“找空间,就是找发展前景,产业向外发展是可行的路径。”

    发展前景的载体是什么?是园区、是平台。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优势明显,拥有潜力无限的发展空间,为产业长远持续发展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先天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

    江门,也在这一轮历史性机遇前夕,加速布局,提出与深圳在银湖湾滨海新区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推动两地在交通互联、产业协作、协同创新、平台共建、航空物流、文旅商贸等领域融合发展。

    近年来,深江深度互动,产业转移、人才供给、公共服务等多个维度的要素流动越来越频繁。2021年起,江门提出大型产业集聚区东组团全方位对接深圳,探索建设深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数据显示,近3年来,江门成功引进一批投资超亿元的深圳优质项目,投资总额超670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投资额超450亿元。

    “当前,深江双方已就园区选址范围和产业合作方向达成共识,以银湖湾滨海新区为基础,合作区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产业。”市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合作区规划范围、产业合作方向已与深圳市达成初步统一意见。

    新会大泽与司前、台山大江与水步、开平水口与月山、鹤山共和与址山等8个工业重镇是江门市域的地理中心,市发展改革局正在牵头制定八镇联动行动方案,推动八镇交通互联、产业互融、设施共享,强化重点产业平台协同联动,加快培育形成深度对接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城市的产业和创新高地。

    此外,江门还与香港在广海湾经济区谋划建设港邑绿色产业园,联合高端智库开展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粤港新型工业化深度合作战略研究,探索打造粤港合作国家级平台。市发展改革局将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探索园区共建共享新模式,推动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建设成型成势。

    “无论是走出来找市场、找生产空间,还是找前景,大家都想找到那么一个理想的地方,既能够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保留自己的基础性建设,也有足够的空间让自己茁壮成长。江门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施浩说。

    B 强化产业协同对接 加快形成跨市战略布局

    今年,江门首次将低空经济列入重点做大做强的特色产业之列,传递出江门抢抓这轮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机遇的积极信号。

    “布局未来产业,抢占新赛道,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是江门谋划万亿GDP城市的必然选择。近期江门正加快完善低空经济‘1+2+N’政策体系,在开平碉楼、赤坎华侨古镇、台山川岛等市内著名景点打造低空消费新业态。借助深中通道通车契机,我们将以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丰富的低空飞行应用场景承接好深圳在低空经济方面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推动两地低空经济协同发展。”市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说。

    低空经济是强化深江经济合作的手段之一。放眼广东制造业版图,江门和深圳都是广东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的布局城市,产业协同度高。作为省重点支持建设的5个主平台之一,江门拥有1395平方公里的大型产业集聚区,是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

    近年来,通过“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制造”等合作方式,深圳、江门积极探索跨区域产业协作。我市在沿深中通道两侧布局重点产业平台,加快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推动大泽等8个工业重镇联动发展,以银湖湾滨海新区核心区为基础规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此外,深化与中山对口产业协作,建立中山—江门产业协作工作机制,台开鹤恩四县(市)与中山对口镇(街)共建县域特色产业园。

    去年以来,我市已组织共5批次300多家来自深圳等地企业“组团”考察江门,在宝安区举办了2023年深江合作(宝安—新会)PCB产业专场合作交流会,已促成金辉展、安特精密等2家企业落户在深江经济合作区北A区的新财富电镀产业园。

    “接下来,我们将推动建立深江两地‘共同投资、共同收益、共担风险’的合作机制,引导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将新增产能、制造环节等布局至合作区,推动更多产业项目实质性落户。”市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说。

    C “软硬联通”提速 打造大湾区一流营商环境

    2020年,为了进一步拓宽产业链市场需求,利和兴在江门筹建利和兴电子元器件(江门)有限公司,仅1年多时间便完成初步建设,于2021年底开业试生产。利和兴电子总经理冯超球介绍,当时选择江门,就是因为其良好的区位优势、广阔的发展空间、较低的生产成本,为企业增资扩产发展提供了沃土;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以及政府的主动服务意识,也成为吸引更多东岸企业前来的“加分项”。

    引进企业是第一步,让企业落得好、人才留得住,营商环境是关键。

    2024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对标学习广州、深圳经验,逐个领域优化提升,加快打造大湾区一流营商环境。一直以来,市发展改革局都将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转作风、抓落实、提效能的重要举措,聚焦关键环节,主动作为,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企业的“痛点”就是政策的发力点。为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服务和培育工作,市发展改革局会同相关部门梳理政府出台的各类财税金融、产业扶持、劳动就业等惠企政策,精准推送“政策礼包”,通过政策实施有效破解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不断学习借鉴深圳作为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结合江门发展实际,研究起草《江门市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方案》,以年度为周期迭代更新营商环境改革。同时,学习借鉴深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先进做法,印发《江门市开展广东省首批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试点典型案例复制推广的实施方案》,让江门与深圳‘同频共振’。”市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说。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年来,市发展改革局聚焦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围绕要素流动、营商环境、民生融合、重大平台等方面扎实推动45项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事项,助力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的提升。其中,便利华侨华人投资改革等3项工作获国家发改委通报肯定;企业信用跨境评级互认等2个案例入选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首批典型案例;发起制定《企业信用评级业务规范》,推动上升为“湾区标准”;申报“港澳药械通”试点工作取得标志性进展,江门市中心医院与澳门镜湖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启用“粤港澳特需门诊”,4位港澳医生到市中心医院跨境执业;强化跨境跨区域政务合作,建成全国首个省市共建的政务服务跨境通办专区。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经济融通、人文交流,使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成了紧密相连的“兄弟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一场接力跑,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棒都要为下一棒跑出一个好成绩。

    趁着深中通道通车“东风”,市发展改革局还将加快推动深江铁路、珠肇高铁建设,积极开展广佛江珠城际前期工作,谋划深江高铁南延线、鹤台铁路、深中江城际,多层次、全方位对接“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推动国道G228改线等一批深江高速、黄茅海跨海通道衔接道路规划建设,进一步提升跨江跨海通道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台山通用机场尽快开工建设,开展江门支线机场选址及必要性论证分析,为区域交通互联互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同时,围绕“大桥经济”谋划物流通道布局,形成东向陆海联运国际物流主通道,并依托深中通道提前布局物流园区、做好产业配套服务,做大做强内河港物流枢纽,畅通国际物流通道,将我市内河港物流枢纽打造成大湾区规模最大、综合成本更低、内外贸一体化的港口型物流枢纽,服务“黄金内湾”打造国际一流湾区门户。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