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1版:聚焦“双通道” 通途——深中通道建21/2024-06-30/T01/30481719678096956.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通之道
      
 
 
版面导航  |    
      
       
2024 年 6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之道

深中通道正式开通,江门区位优势迎来历史性突破和提升。(上图) 毕松杰 沈仲 粤交集宣 摄 黄茅海跨海通道预计年底建成通车,届时从江门台山出发经黄茅海跨海通道接驳港珠澳大桥,可实现1小时内直达港澳。(下图) 毕松杰 沈仲 粤交集宣 摄

    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建成通车,这个日子必将载入史册。

    伴随着此次深中通道、中开高速的建成,以及今年底黄茅海跨海通道的通车,海天相隔的深圳、香港和中山、珠海、澳门、江门之间,物理“缝合”的针脚进一步加密,“9+2”内部发展的不平衡也将加快破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规划与宏大愿景,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落地、变现。

    通则有道,道亦有门。诚然,今天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好日子;但更好的庆祝,则是发挥好“双通道”效用,无负“今日”。“双通道”极大地便利了珠江口两岸城市的交流;但是,从硬联通到人流、物流、资金流、思维意识流全方位融通,依然任重而道远。

    把握“像”和“融”两个维度。高差带来势能,位置越高,势能越大。从发展水平来看,以深港莞惠为代表的珠江口东岸,与以珠中江为代表的珠江口西岸,“高差”是客观存在的。深中通道的开通,犹如挖掉两级梯田之间的水坝,短期内势必形成水往低处流的洼地效应。面对这波“流量”,江门应该怎样学习、对接东岸?有些领域,和发展基底关联度不高、无须一环套一环的积累,可以直接“拿来主义”,短时间内做到“像”,比如深圳的市容管控;有些领域,无法复制、移植,离开深圳、香港的土壤就无法存活,不妨融入其中,就地共享,比如深港的金融业务。“像”是因时制宜,“融”是因地制宜,如果不加区别地生搬硬套,则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因此,学习、对接东岸,要尊重经济规律,契合发展节奏,把握好“像”和“融”两个维度。

    平衡“协同”与“错位”两种力道。没有大桥的两岸,发展也会继续向前;大桥通车,则为新的发展方式提供了契机,为更高的发展质量提供了可能。首先,在大桥两岸,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协同式发展,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其实也更为必要。比如,高速发展40多年的深圳,当前正面临产业空间瓶颈,其“工业上楼”计划发出了“向天借地”的信号;而陆地面积占大湾区1/6且开发强度仅11.65%的江门,这两年一直在推广“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生产”“深圳服务+江门制造”跨市战略组合布局。除了这种大桥两岸的协同,大桥一端的珠西内部,同样需要协同。另外,不同城市间资源禀赋不同,注定彼此间必然有一些无法平替的“独门生意”——比如江门可利用陆海统筹、山海互济的先天优势,在产业布局上与珠三角其他城市错位,重点谋划超级枢纽港、海洋未来产业等。类似的,还有港深的都市感、科技感、年轻态与江门的休闲属性、农文旅属性的错位等。一方面抓好合作共赢,一方面注意扬长避短,平衡好“协同”与“错位”两种力道,才能发挥大桥效应,最大程度激发江门发展潜能。

    兼顾“深港”和“珠西”两个方向。“双通道”为江门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但是,大桥开通后的珠江口两岸,犹如阻隔东西的高墙被推倒,人们习惯性地极目远眺,钦慕东岸相对新奇、更为繁盛的姿彩;殊不知,没有了高墙的遮挡,更多阳光也照进了西岸,西岸同样在快速崛起,展现新的生机。面对新机遇,我市在策略上表现出高度清醒:不仅在湾区范围内注重加强与港澳、广深等核心城市的创新协同、产业合作,加强与珠海、中山等西岸城市错位发展、优势互补,而且高瞻远瞩地把眼界拉长,强化与长三角、京津冀、中西部等的经济联系,推动资源共享、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共享大湾区建设大机遇;同时,向成功的中外合作案例取经,在江门布局中欧合作、RCEP合作,谋划建设中国—新西兰“两国双园”等。方向选择至关重要,只有兼顾对接“深港”和携手“珠西”两个方向,在此基础上放眼全球,江门才能更快地达成所愿。

    通江达海的天然条件,赋予了江门人开放的视野和勇于革新的精神。便捷的交通,对江门而言,既是机遇的催化剂,也是考验我们智慧的试金石。广珠城际铁路和江门大道的开通,让我们见证了交通带来的巨大变化;而今,两条跨海通道更是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未来的新篇章。

    在这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不仅要把握机遇,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双通道”的机遇面前,江门不仅要奋力“外拓”,更要加大力度“内修”。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务实的行动,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我们要做有准备的人,做有力量的人,确保在机遇来临时,我们能够稳稳地接住它,引领江门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江门日报记者 曹乃付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