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最艰巨的任务在乡村,最大的潜力也在乡村。
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考核全省第1,农林牧渔业年产值突破630亿元,连续2年增速全省前列;六大特色优势农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继去年实现三年翻一番目标后,今年全力推进冲刺800亿元;以台山蚝为重要融合发展区域的广东省生蚝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立项名单,鹤山市龙口镇纳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开平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3镇27村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示范村创建名单……
近年来,作为“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的市农业农村局坚持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促进全市乡村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快“江门优品”行政区品牌建设;落实乡村布局、村庄建设、农房风貌“三个规划”,以乡村振兴示范带为主抓手,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万千崭新气象,实现“百千万工程”最小单元美美与共,凝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动能。
文/图 毕松杰 陈敏锐 张浩洋
A
六大特色优势农业全产业链
总产值冲刺800亿元
今年以来,小龙虾价格走低,但江门出产的“虾中贵族”蓝龙虾却价格坚挺,批发价每公斤逾100元,个头大的价格还可以翻倍,并获得中央电视台关注报道,在大湾区乃至全国打出了名堂。
位于绿水青山之间的鹤山桃源镇蟠光村是我市蓝龙虾主产区之一。“我们蟠光村是传统的农业村,以往养猪、养鱼等效益都不高。我们寻求转型引入蓝龙虾产业,在‘百千万工程’的政策支持下发展现代化养殖,示范引领50多户养殖户共同壮大产业,每年为村民带来千万元的经济收入。”蟠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杰林说。
“百千万工程”黄金田上,蟠光村深耕蓝龙虾产业实现“丰收”,成功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我们还顺势注册了‘鹤山金峡蓝龙虾’品牌,加快建设蓝龙虾产研一体化示范基地,打造‘虾吃虾逛’精品路线。桃源镇上也开工建设了蓝龙虾主题公园,对蓝龙虾养殖产业进行科普和品牌宣传,更好提升蓝龙虾品牌知名度,塑造蓝龙虾产业特色名片。”李杰林说。
坚持用全产业链理念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才能以产业振兴推动农村旺起来、农民富起来。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全面推行农业产业“链长制”坚持特色引领、市场导向、差异发展,进一步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构建出展现江门比较优势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广袤的侨乡大地上,陈皮、丝苗米等六大优势农业产业大而强,杜阮凉瓜、香水柠檬芋等大批特色农业小而精,乡村产业各有千秋。农林牧渔业年产值突破630亿元,连续2年增速全省前列。今年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1.26亿元,同比增长5.3%,再次领跑全省。六大特色优势农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继去年实现三年翻一番目标后,今年全力冲刺800亿元。1—4月,六大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259亿元,同比增长20.14%,实现良好开局。
同时,我市国家级广东丝苗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及13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效明显,广东(江门)智慧农机装备产业园、广东(江门)渔港经济区、“一园四区”预制菜产业园等有序推进,以台山蚝为重要融合发展区域的广东省生蚝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立项名单,鹤山市龙口镇纳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B
加快推进“江门优品”
行政区品牌建设
去年新会大红柑收获之际,第六届新会陈皮文化节高朋满座,张伯礼、庄松林等中国工程院院士视频连线点评道地新会陈皮的功效和全国地位,现场达成产销签约和项目投资额超50亿元。从一块皮到百亿大产业,蝉联“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榜首,新会陈皮2023年全链条总产值达230亿元,带动超7万人就业,人均增收超2.2万元,成为江门品牌兴农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我市在开平先行先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第一个县级行政区品牌“开平优品”,培育全国第一个镇级行政区品牌“马冈优品”,逐步拓展出独具江门特色的行政区品牌矩阵,以品牌示范引领“接二连三”,赋能现代农业价值实现。今年以来,我市将“打造好‘江门优品’”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打造“江门优品”市县镇三级矩阵。
早在2019年,我市就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是广东省内仅有的两个地级市之一;2021年,江门成功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成为全省唯一的“双安双创”地级市。2022—2023年度,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良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为“江门优品”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江门丰富多元的农业大市资源,也孕育了众多的农业品牌,累计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6个、“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114个,培育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1个。“今年以来,‘江门优品’行政区域品牌建设已初见成效,《江门市行政区品牌建设方案》正式印发,我们也筛选形成了包括新会陈皮、台山大米等绿色优质农产品在内的64家企业111个意向产品名录,同步开展LOGO注册、重点产品质量标准制定、首批优品选品和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建设。”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奋战“百千万工程”的主力军。“今年以来,我们出台了《江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新增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累计5家)、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9家(累计79家),92家家庭农场和5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上榜省标杆家庭农场和标杆农民专业合作社入围名单。龙头企业三年净增26家。龙头企业营收超亿元达57家、超10亿元13家、超20亿元1家。”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C
高标准打造7条
乡村振兴示范带
今年以来,台山市桂水村“火爆出圈”,传统文化的韵味与大自然的恬静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吸引了八方游客探索游玩。桂水周末集市是当地每逢节假日的“例牌菜”。2023年12月起,桂水周末集市正式开市,每逢周五至周日都有侨乡特色美食、非遗和文创项目展示、文艺展演等活动,到了春节、“五一”等节假日,桂水村还策划相关主题活动,让游客打卡不一样的乡村“潮”旅。
“用当下时髦的话来说,桂水村是一个‘多巴胺’村。白天可以看青砖白瓦、蓝天白云,晚上还有独具一格的乡村夜景和灯光秀静待游客。” 桂水村党支部书记余伟强说,每逢小长假,桂水村还打出“乡村夜经济牌”,举办多场乡村灯光秀、现场音乐会和烟花表演,丰富游客的夜生活。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2023年,我市台山、开平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高标准打造7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累计233公里,目前沿线已布局产业项目52个、开发乡村旅游点56个,51个村庄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惠及人口近30万,开平市“邑美侨乡·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入选全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完成全市1056个行政村村庄分类,123个行政村已开展村庄规划优化提升编制,乡村规划师实现镇级全覆盖,完成农房“微改造”超1.8万栋……
乡村绿化工作关乎农村生态环境提质,关乎群众生活幸福。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开展村庄绿化指导工作,积极编制《江门市深入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工作方案》,明确《2024年江门市村庄绿化工作任务清单》,致力厚植生态底色,打造推窗见绿、行路成荫、四时常绿、处处皆景的美丽村庄,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发展动力,截至6月10日,全市村庄绿化植树50.9万棵,完成计划任务的180%。
D
50%以上村集体
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
清晨,现代化杜阮凉瓜种植示范基地内,满目翠绿的凉瓜在现代化大棚庇护下“酣睡”,瓜农摘下后,一箩箩送至村头集散地,经挑选、分拣、打包,有的被快递到全国各地,有的用于加工凉瓜干、凉瓜茶等深加工产品,有的则直接供应到附近的餐饮店,变成一道道“凉瓜菜宴”、一杯杯“凉瓜茶饮”……
蓬江区杜阮镇上巷村是杜阮凉瓜核心种植区,也是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之一。“‘百千万工程’实施后,我们村就立马成立了强村富民公司,积极探索流量推广、品牌打造、数字化运营等产业发展模式,自主策划举办了多场乡村美食集市、歌唱大赛、乡村运动会等活动,顺利引进了超过20家餐饮店,推出杜阮凉瓜主题研学路线,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上巷村党支部书记黄梅芳表示,上巷村去年村集体收入提高到450万元,同比增长超3成。
农民增收致富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考量标准。我市高质量完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改革省级试点任务,推动成立强村公司(富民工坊)123家,成功探索五种类型12种实践模式,打造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江门样板。全市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10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薄弱村100%“摘帽”,50%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88个村超1000万元。同时,市农业农村局稳健推进全域土地整治工作和新会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实施工作。完成13个“3亩地”发展试点项目报批。
人才是乡村发展的带头人。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我市积极招募一批熟乡村、会策划、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贤士担任“乡村CEO”角色,制定执行村庄发展规划、科学布局特色产业发展、精准对接政府与市场等。目前,全市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7424人,认定省级“农村乡土专家”674人,评定农业生产应用类、经营管理类乡村工匠职称1191人,越来越多专业人才在乡村大舞台上发光发热。
相关链接
稳步推进“广东第一田”三年提升工程
一望无垠的“广东第一田”上,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贵客”连连,引进粮食生产“国家队”——北大荒集团,合作打造现代农业示范田,借助先进技术打破粮食增产“临界点”;素有“软黄金”之称的禾虫“搬”到此休养生息,打造年亩产超3万元的水稻禾虫套养示范田……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大力建设国家级广东丝苗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稳步推进“广东第一田”三年提升工程,2023年启动1067公顷示范核心区建设,2024年将继续扩面提升3333公顷示范区,着力建设亩产千斤、两季吨粮的稳产高产“口粮田”,打造1.47万公顷高产高效、绿色生态、智能智慧、三产融合的全国种粮示范田。
农民坐在装着空调的先进农机里,滴汗未出就干好农活;无人智慧农场实现掌上种田、云端管理,把人工智能搬到田间地头;各类先进农业科技纷纷亮相,处处焕发“科技气息”……3月5日,我市在“广东第一田”召开2024年全市春季农业生产暨支农服务下乡现场会,展示农业现代化发展不断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
目前,在台山建设的广东(江门)智慧农机产业园首期开发计划投入2.6亿元,通过2023年举办第十一届中国农机高端论坛暨产业园投资推介大会,揽下21个产业项目,总投资68亿元。其中,农机产业园“一基地三中心”、美思先端红外传感器、埃尔特智能水产养殖设备、中臣碧智慧冷链装备4个项目通过了江门市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审议。(毕松杰)
江门加快建设全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市
台山川岛辽阔的海面上,江门市广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建设的多个重力式深水网箱去年以来陆续收获。
“成立两年多来,我们在海上建设方形重力式深水网箱,主要用于养殖石斑鱼,每组网箱的产量可达16000公斤。”广通水产经理吴旺达表示,收获成功让他们看到希望,更加坚定了信心,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投放泥猛鱼苗90万尾、石斑鱼苗190万尾,综合年收入预计可达1亿元以上。
海洋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我市被列入全省7个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市之一,加快建设海洋强市,位于广海的全省最大单体渔获物集散交易中心顺利封顶,全省首个船籍级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台山1号”建成并于3月份顺利下水。累计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152个,占全省的26%,其中92个重力式深水网箱已分批投苗投产,主要养殖石斑鱼、金鲳鱼、海鲈鱼、泥猛鱼等。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把牢“耕海”桅杆不断向海图强,以“种业—养殖”为主线深耕海洋产业,大力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抓好崖门、广海、横山、沙堤四大渔港升级改造,连线连片谋划打造渔港经济区,推动现代渔业种业、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园建设,加快从育苗到预制菜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体系发展。(毕松杰)
“邑美侨乡·世遗风韵”
入选全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
开平市“邑美侨乡 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代表江门参加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评选,成功入选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名单,并获省财政厅奖励资金1亿元。
开平市“邑美侨乡 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全长30公里,把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核心区所在的塘口镇、赤坎镇、百合镇串联起来,涵盖18个村(社区)197条自然村近4万居民。示范带按“一核一廊三片区”规划建设,以赤坎华侨古镇为核心,打造成集岭南文化、华侨文化、乡村文化、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展示平台,建成广东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文旅新地标、全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和典型范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载体,助力开平市顺利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市农业农村局持续深化农文旅多空间功能协同,推动乡村“文旅+”空间融合,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超80%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标准,高标准建设“邑美侨乡·世遗风韵”、古劳水乡等7条集“产、文、旅、人”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引领全市乡村振兴上新台阶。(毕松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