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校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江门市广德实验学校再创高考佳绩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4 年 7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市广德实验学校再创高考佳绩
低进优出,优进高出,高进强出
广德实验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高考送考仪式现场,舞狮助兴。
红五月文艺晚会现场。
校园科技节精彩纷呈。
高考百日誓师大会现场,学生在气球上写上“高考心愿”。

    7月7日,距离高考放榜两周,江门市广德实验学校高三(2)班1110宿舍的5名男生一起回到了校园,漫步在洒满阳光的校道上。回顾肩并肩走过的三年高中时光,他们感慨万分,说起高考成绩,大家喜上眉梢。

    在2024年高考中,这5名男生分数全部过本科线,其中3人过特控线,最高分的李家熙达616分。值得一提的是,与高三第一学期(2023年10月)的全市模拟统考相比,5人平均提分38分,都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进步和独家记忆。而这样的提分案例在广德实验学校属于常态。

    这个7月,广德实验学校很“热”。让学校“热”起来的,正是一批成功实现自我蜕变,在高考中斩获佳绩的学生。在生源条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广德实验学校围绕学生行为习惯管理、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个性化精准教学体系等多方面精准发力,在今年的高考中涌现出大批“低进优出,优进高出,高进强出”的成功案例。

    透过广德实验学校的校门回望,一批批青春面孔带着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收获的进步、养成的品格从这里走出,走向更加出彩的自己,走向大有可为的新世界。

    此情此景,亦是对该校校训“做最好的自己”的最好诠释。

    文/图 吕中言 广德宣

    1

    从昨日幼苗到今日黑马 每位学生都收获属于自己的进步

    “低进优出,优进高出,高进强出”是广德实验学校不断前行的底气;“全力以赴、全心全意”是该校闪亮的名片。

    在广德实验学校,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三年前的中考成绩只有400多分,达不到市区高中最低录取分数线,但经过学校三年有针对性的用心培养以及自身的努力,他们在高考中脱颖而出,成功圆“本科梦”“重本梦”。

    三年前,来自蓬江区的刘文祥只取得了459分的中考成绩,低于市区所有高中以及部分中职学校、技工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当时的我很迷茫,但我真的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心中的‘本科梦’,我还是想上高中,幸运的是,经过走访和沟通交流,广德实验学校愿意给我机会。”刘文祥回忆道。

    在刘文祥看来,广德实验学校的学习氛围很浓厚,同学之间相互帮助,良性竞争。教师的管理非常精细化,能面向学生实行全过程学习质量跟踪管理。“课间的耐心讲解,晚自习的默默陪伴,考试后的促膝长谈,无一不体现着老师对我们的关爱,真正做到从点点滴滴上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我们立足自身,取得进步。”刘文祥透露,今年高考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望被深圳大学录取,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学府。“曾经关上的梦想大门,如今有可能重新打开,振奋人心。”刘文祥如是说。

    “我们宿舍6人高考成绩全部过本科线,3人过特控线。值得一提的是,与高三第一学期(2023年10月)的全市模拟统考相比,我们6人平均提分28分。”今年高考成绩606分的黄俊皓告诉记者,三年前刚入学时,他们宿舍6人的成绩并不太理想,但高中三年,他们一直在进步。“也许我们不是最拔尖的,但经过三年努力,我们都成了自己学习生活中的‘赢家’。”黄俊皓说。

    谈及广德实验学校的教学实力,学生家长陈女士十分认可:“经过三年的培养,我可以看到孩子点点滴滴的变化:考试成绩提高了!精神面貌变好了!学科素养养成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收获属于自己的进步’不只是挂在嘴边的口号,是每一位广德人十分明确的奋斗目标!”

    记者了解到,广德实验学校本届高三毕业生中,仅26人三年前的中考成绩刚过市区高中最高录取分数线,其中有19人今年的高考成绩超特控线,占比超73%。

    2

    打破生源决定论 不断在教育质量上做“加法”

    成功培养一批又一批学生以“进步者”的姿态走进高考考场,收获属于自己的硕果,其背后有何秘诀?广德实验学校校长吴怀军直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多年的实践中,广德实验学校坚持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这一“利器”,不断在教育质量上做“加法”,推动学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广德实验学校积极开展“三导一探”四环节教学模式(三导指情景导入、问题导向、结果导思,一探指合作探疑)课堂改革,努力贯彻信息技术教育进课堂的要求,使“三导一探”成为广德课堂的一大特色。“学校还积极探索‘三导一探’四个环节与多媒体教学手段融合,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减轻学业负担,提升教学质量。”吴怀军介绍道。

    在此基础上,广德实验学校进一步精细化单元教学计划。明确单元教学设计包含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教学过程、学后反思等内容,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加大研课力度,坚持每周组织各科组教师进行研课、听课和评课,不断优化“三导一探”四个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抓实课堂教学比赛,实现以赛促练、以赛促教,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经典诵读、演讲比赛、作文比赛、写字比赛、优秀作业展评、数学竞赛、英语口语、书画作品展等,为全体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促进学生学科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学校致力于通过该教学模式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

    要打破生源决定论,还少不了完善的个性化精准教学体系的支撑。广德实验学校立足实际,根据学情精准开发制定教育教学课程,抓好各类学生的分层培养,对尖子生实行初中抓渗透,高中抓强基竞赛;对中等生,重点抓辅导、抓弱科,不断寻找闪光点、涨分点、进步点;对学困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着重抓自信心、学习习惯和基础,注重效果。在这里,每一分潜力都被看见,每一个想法都被回应。

    广德实验学校高中和初中阶段的一二年级,年级组都会确立“个性化辅导全覆盖”的教学策略,想方设法让所有学生都把基础打好。日常,每位学生都能选择自己相对薄弱的学科,在课余时间分别到不同老师的学习小组中接受额外的个性化辅导,查漏补缺。到了三年级,学校会通过考试摸底,进一步精准地分析每一位学生的薄弱科目和重点提分科目,定期实施分层走班教学,让学生自由走班,使各个层次和类型的学生均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把知识学深、学透。

    到了备考冲刺阶段,学校重点主抓各个层次的“临界生”,年级老师会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人定向负责5—6名“临界生”,利用课外时间对他们进行“点对点”辅导。

    广德实验学校还全面推行“导师制”,即除了班主任以外,每个班会分成多个小组,每组3—5人,每组都有自己的导师,这些导师由班级任课老师担任,一名老师负责一个小组。导师与自己指导的小组中的学生,几乎是父母与儿女的关系,除了自己教授的科目外,导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所有学科的发展,并且在生活和心理上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

    3

    “软实力”成为“硬支撑”

    致力让每位学生都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是成风化人的事业,需要久久为功、步步为营。在吴怀军看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学生要想成为优秀人才,拥有好的习惯是根本。近年来,广德实验学校积极引导学生一切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抓实抓细各项行为习惯管理工作,让学生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面貌成为重要的“软实力”,构筑起学校发展的“硬支撑”。

    薄薄晨雾,如轻纱笼罩着广德实验学校的校园,6:20,悠扬的铃声唤醒了学生们的一天。在宿舍里,他们严格按照学校标准,争分夺秒整理内务,并进行洗漱。20分钟后,学生们陆续迈出宿舍楼。7:15,吃完早餐的他们出现在教室,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启一天的学习。

    即便只是课前早读,但学生们的认真和热情也丝毫不减。9:10早操时间,站在操场上的学生们身姿挺拔,精神抖擞,每个班级方队队列整齐,步伐统一。白+蓝的校服、碧绿的草坪、深红的跑道……构成了广德实验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幕又一幕,反映出学生们在校园里专注、投入、争分夺秒的状态,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要求学生入课室必须做到:入室即静、入座即学、入学即专,进入教室以后要迅速调整状态进入学习模式。要求语文、英语老师必须前天晚上把早读任务给课代表,早读要读出精气神。”吴怀军介绍,学校还要求学生在课后一分钟内要收拾好上节课的物品并总结自己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上课前一分钟要准备好上课所需要的各种用品。

    值得一提的是,广德实验学校自办学以来就积极传承广大附中的红色基因,成功打造了一脉相承的“少军班”“国防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国防特色教育体系。两个特色班的学生每周都要进行军事训练,宿舍内务须参照军队标准整理。国防特色教育不仅在两个特色班体现,其他班在教学、德育、活动、管理等方面也会注重有机融入国防元素,浓厚的国防氛围已在全校范围内形成。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我非常认可学校的管理理念,三年初中时光,在老师们的用心管理和帮助下,我顺利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挑战,逐渐明白‘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的意义,原来一个人努力养成的习惯真的会像天性一样自然、坚固。是昨日的习惯,造就了今日的我们。我很早就决定了,初中毕业后留在学校的高中部就读,在广德创造更多属于自己的奇迹。”广德实验学校初中部优秀毕业生陈浩说。

    据悉,广德实验学校初中部三年级综合成绩排名前100的学生,超过75名学生最终选择留在该校高中部就读,充分彰显了该校的办学成效和口碑。

    时间是书写者,是记录者。吴怀军表示,接下来,广德实验学校会紧抓发展契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丰富来广德“做最好的自己”的文化内涵,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行为习惯,推动学校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打造江门人信赖的一流民办学校。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