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在葵乡大地,一群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大学生热情如火地奔走、忙碌,围绕大桥经济、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多个新会高质量发展关键词,实地走访,深入调研,发挥所学所长,为新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蓬勃的青春力量。
在刚刚结束的“凝聚新青年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2024年新会区第六届大学生社会调研大赛中,11支队伍共100名大学生分别实地调研了陈皮村、新会陈经纶中学、独联村大坑里榕树林、大鳌镇、睦洲镇石板沙村、崖门镇京梅村、新会陈皮产业小镇以及大泽镇等地点,就陈皮村旅游产业现状与创新发展、新会葵艺推广学习与传承创新、榕树林发展状况及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大鳌南美白对虾全产业链发展现状、石板沙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情况、蔡李佛武术发源地京梅村发展现状、新会陈皮产业链党委“加工链”村企合作党建共建等多个领域进行调研,提出了35条富有建设性的青年视角对策建议,这些“金点子”充满智慧和创新力,尽显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强大创造力。
一场大赛,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是一段难忘的青春记忆,是他们将所学所得回馈社会的一次勇敢尝试。未来,他们将继续乘风破浪,怀抱赤子之心,投身壮阔时代洪流,笃行追梦。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钟珍玲 任晓盈 简家琳
A 乡村产业调研一组“虾出名堂”队
打造大IP,助南美白对虾更好“走出去”
这个暑假,在2024年新会区第六届大学生社会调研大赛中,来自不同大学但均为新会一中2022届毕业生的9位成员组成乡村产业调研一组“虾出名堂”队,就大鳌镇南美白对虾产业进行深入调研,最终,其参赛的调研作品《大鳌镇南美白对虾产业的市场策略与品牌构建研究》荣获唯一的一等奖。
“我们团队成员都是来自同一个高中甚至班级,这让我们节省了大量从沟通磨合的时间。”队长张旭沛坦言,而选择大鳌镇南美白对虾产业作为调研对象,是希望南美白对虾也能像大IP“新会陈皮”一样,成为新会的一个美食标志,“既能留住‘乡味’,又要走出大鳌,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南美白对虾。另外,我们队员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在调研过程中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建设大鳌南美白对虾品牌贡献力量。”张旭沛说。
21天的调研时间里,“虾出名堂”队先后走访了大鳌镇的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球记水产有限公司、中集环保尾水养殖处理示范点和大鳌镇丰秋水产专业合作社,通过与相关负责人对话,了解南美白对虾在大鳌镇的发展现状、产业情况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此外,“虾出名堂”队还在线上发布了一份关于“南美白对虾品牌构建和市场调研”的问卷,为南美白对虾的品牌打造集思广益。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与丰秋水产合作社黄社长的对话,聊天过程中得知他在年轻时零经验跨界从事南美白对虾养殖,可谓白手起家,现在通过‘农村合作社+农户’带领当地虾民实现共富,这给予了我启发,也让我们年轻人有勇敢试新的勇气。”张旭沛表示。
能够在调研大赛中获得最高荣誉,“虾出名堂”队成员们备感高兴振奋。张旭沛表示:“取得好成绩得益于政府部门的全程协助、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以及团队的默契配合。在此过程中,团区委和区农业农村局多次为我们与大鳌镇政府牵线搭桥,令我们成功采访到关键人物,获取了很多关键信息。同时,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的黎绮雯老师为我们提供专业知识、方向引领,并助力我们解决难题,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果。”
赛后,队员梁晓琳感触良多:“从养殖企业到加工厂,再到农村合作社的质朴风貌,我们一一探访、实地调研。不同专业背景的我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共同应对挑战,携手解决问题,向着共同的目标迈进,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在队员们心中,这不仅是调研,更是以青年之名为‘百千万工程’添砖加瓦的实际行动。在调研中成长,在实践中担当,作为新会青年的我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B 生态调研一组
以儿童视角寻找“绿美乡村”建设新思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建设“绿美乡村”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目标。江门新会作为著名的侨乡,拥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乡村“美丽庭院”建设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这个暑假,来自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们组成生态调研一组,参与2024年新会区第六届大学生社会调研大赛,聚焦新会区各行政村的“美丽庭院”建设。
在此期间,他们与大泽镇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共同开启了“校地合作绿乡美村”儿童实践行动计划,通过实地调研、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考察新会区“美丽庭院”建设现状,带领“爱泽未来”儿童观察团的孩子们一起挖掘各村的好做法,促进“绿美乡村”建设,以“美丽庭院”“小切口”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谈及为何会关注并携手儿童观察团去开展课题调研,生态调研一组组长、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学生李羿婷表示,他们在前期收集资料时便发现,近年来,新会区积极引导广大家庭参与“美丽庭院”建设。同时,以儿童观察团为抓手,着力拓宽儿童参与社会事务的渠道,组织儿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城市公园设计、“绿美新会”建设等,将“一米高度”视觉融入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培养儿童城市主人翁意识,让儿童智慧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力量。“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我们认为从儿童视角出发,找到促进‘绿美乡村’建设的新思路,同时能提升儿童实践与创新能力,探索乡村生态建设的更多可能性。”李羿婷说。
调研组实地走访了大泽镇莲塘村、田金村、潮透村等地,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收集丰富的样本、数据,听取不同方面的声音,深入了解大泽镇通过发挥“党群合力、儿童参与、专家支持和学习先进”等四大力量,共建“美丽庭院”的具体举措。
“感触最深的是我们团队与儿童观察团进行实地访谈时,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法,为‘美丽庭院’建设增加了许多创新点。”在2024年新会区第六届大学生社会调研大赛总结分享会上,生态调研一组的调研成果获得二等奖,李羿婷表示,未来他们将继续深入调研实践,积极发动儿童参与庭院建设,为助力“绿美新会”生态建设提出合理化、可操作性的建议。
C 文化调研二组
推动非遗与文旅融合 促进葵艺传播与传承
新会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至今有1800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新会盛产蒲葵,素有“葵乡”美誉。新会葵艺作为江门市新会区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它以植物蒲葵为原料加工制作成工艺品及生活用品,集造型艺术和编织、绣花、绘画、印花等工艺于一体,具有跨时空的独特魅力和审美价值。
暑假期间,来自华南农业大学、五邑大学等院校的8名江门籍大学生回到家乡,通过对新会葵艺的现状分析,开展以“教育与经济双轮驱动:新会非遗葵艺影响力构建与策略研究”为题的深调研,分析在教育和经济领域中葵艺传承的作用,探索如何有效提升葵艺的影响力,并提出相应策略。
“新会葵艺作为非遗,凝聚着先辈生产生活的经验、智慧和感情,作为土生土长的新会人,希望能够加大新会葵艺的保护力度。”文化调研二组组长、华南农业大学学生郑健斌介绍道,“通过对新会葵艺的现状和发展情况分析,我们提出新的教育和经济策略,以促进葵艺的传承与传播。”
调研期间,小组成员走访新会区南坦葵林生态湿地公园、新会葵博园,深入考察当前新会葵艺的发展现状,了解葵艺作品的销售情况、葵艺制作的困难、蒲葵种植面积和产量以及葵艺传承人的发展等内容,总结新会葵艺在发展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探索“非遗+劳动教育”新模式。
“我们很幸运,找到了新会陈经纶中学的美术老师、新会葵艺代表性传承人赵琼花,她跟我们分享了近年来新会葵艺保护与传承的成果。”
据悉,当前,新会陈经纶中学创设葵艺特色课程工作坊,结合中学生日常生活进行教学设计,开设葵艺文创实践课程、葵艺工序体验课程等,既满足了学生们对非遗的好奇,也传递了工匠精神和中华优秀文化。“在走访调研过程中,我们真实感受到了当代中学生对新会葵艺的热爱,看到了非遗进校园的成效,希望未来新会葵艺结合教育得到更好发展,能够在师资培养、教学方法、材料供应等方面得到更大提升。”郑健斌说。
“同时,我们认为新会葵艺在发展创新上还应与时俱进,结合市场,丰富葵艺的表现形式,推动非遗与文旅深度融合。”郑健斌告诉记者,他们团队在调研报告中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将新会葵艺与新媒体技术、文创产品开发有机结合,向更多人传递新会葵艺的好故事、新故事。
D “大桥经济”调研一组
探索“体育+旅游”发展路径
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大桥经济”成为新会发展的热词之一。在“大桥经济”背景下,新会区作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文旅产业迎来了发展黄金期,机遇与挑战并存。近期,来自深圳大学和珠海科技学院的5名江门籍大学生组成“大桥经济”调研一组,结合新会、深圳两地实际情况,开展以“新会区如何通过‘体育+旅游’模式推动体育与旅游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匹克球为例”为题的深调研,希望通过科学研究和合理建议,推动新会区“体育+旅游”模式的深度融合,为体育与旅游产业注入新活力,助力区域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何会选择这样一个课题?调研组组长、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专业学生戴云清介绍,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融合发展,可以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吸引力和旅游资源的承载力,形成合力,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我是土生土长的新会人,我真实的感受就是,新会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全民运动基础好。抢抓‘大桥经济’机遇,新会区不妨大胆创新,引入匹克球等新兴项目,借鉴深圳等城市的经验,探索‘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新会模式。”戴云清告诉记者。
其实,匹克球作为一项门槛低、规则简单易懂、安全性高、费用低的新兴运动,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够吸引各年龄段的参与者,在国内很多城市都掀起了热潮。调研组实地走访了圭峰会城、双水镇、睦洲镇等地,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收集丰富的样本、数据,听取不同方面的声音,大家对新会区现有的体育设施以及旅游资源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让他们对项目的开展更具信心。“新会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具有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营商环境优越,大家对于新兴项目的接受度和包容度也比较高,通过匹克球运动等新兴项目的引入以及相关产业链的打造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将大有作为。”珠海科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马咏欣笑着说。
这次社会实践对于调研组成员来说,是一个好的开端,未来,调研组将进一步研究匹克球运动在新会区的长期经济效益,包括设施建设、赛事举办、人才培养等产业链全面发展对旅游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还会继续探讨匹克球与新会区传统体育项目(如蔡李佛拳)结合的可行性,提升体育产业的吸引力。利用“大桥经济”带来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机会,推动多元化发展。
E 组织调研一组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推“陈”出新富民兴村
“陈皮之乡”是新会发展的重要名片之一,近年来,新会区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优势,乘着“百千万工程”东风,不断培育特色县域经济,促进新会陈皮产业做大做强。早在2021年,新会区就创新探索产业链党建工作,成立广东省首个产业链党委——中共新会陈皮产业链党委,以“党建红”带动产业向新发展。
这个暑假,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数学与信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9名在读大学生组成调研组——组织调研一组,聚焦中共新会陈皮产业链党委的发展。通过实地调研、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调研链上企业、链上产业核心村发展现状,深入挖掘优秀经验,总结优秀范本,助推经验共享,优势互补,增强党建工作实效。
“这一次调研是非常难忘的经历,我们从田间走到市集,还走访了多家当地企业,见证了新会陈皮从枝头到舌尖的华丽蝶变。队员们对新会陈皮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仔细观察,力求为新会陈皮产业的发展提供最有价值的参考意见。”队员钟颖告诉记者。她还表示,通过实地调研,他们了解到,新会陈皮产业作为传统产业,企业经营范围大都集中在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产业链党委在凝聚企业共识,推动技术共享、资源互补、产业做大做强等方面进一步发力。
调研组从专业角度出发,为产业链党委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议。“我们认为,新会区可秉持多部门协作理念,打好稳增长‘组合拳’,推进党组织规范化、智慧化建设,健全完善基层组织体系;以建设数智化产业链政务服务平台为抓手,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同时,采用‘支部建在连上’的嵌入策略,通过建立党组织,联动上下游产业链基层党组织,在新会陈皮产业治理体系中建立起广泛的组织网络;此外,做到多方联动,聚势赋能,凝聚发展共识。”队员段奕柠分享道。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中医药大学相关社会实践小组已经达成合作,将充分发挥高校资源,持续为新会陈皮产业链党委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未来,我们计划在此次调研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持续完善产业链党委小程序功能,建设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以此为抓手助力中共新会陈皮产业链党委持续扩大影响力,推‘陈’出新走出富民兴村新路子。”段奕柠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