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白沙
上一版3  
树荫
潭江水静静流淌
相期邈云汉
幸福是夸出来的
母亲的锅巴饭
《悠悠潭江水 奔涌新时代》 乐哥 摄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8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潭江水静静流淌

    􀳂刘利元

    “四周是平静的白水,远处有树有屋。”用静水深流来形容潭江,最为妥帖不过。

    澄江如练,一江如潭,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开阔的江面像铺张开的巨幅布匹,闪烁着柔和的光芒。两岸高大茂盛的榕树与高低错落的建筑物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仿佛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生怕一丝风吹草动就会破坏这份宁静。

    “嗨吆”“嗨吆”,江堤上几伙搬运东西的人,吃力地走动着。有的人在搬龙头,有的人在搬龙尾,有的人在搬锣鼓。十几条黑黝黝的乌木船横卧在江边,气宇轩昂,气度从容,有闲庭信步的感觉。装了龙头,装了龙尾,再把一面面大鼓放置到船中央,20个汉子两人一排齐整整地坐着,每人紧紧握着一只桨,蓄势待发。一位手持鼓槌的汉子抱鼓而坐,另一位掌舵的汉子立于船尾。每个人都支棱着耳朵,听岸上的号令。“嘟——”号令声响。十几条龙舟在静静的水面上一跃而出,条条如离弦之箭,个个如猛虎下山,每一条都奋勇争先,每一条都不甘人后。一眨眼的工夫蹿出好远,惊讶这群人不知从哪儿迸发出这么强劲的力量。

    这条静静流淌的潭江,寄托着五邑乡人对美好未来的无尽期盼,也承载着海外华侨的乡梓情深和拳拳牵挂。罗马柱、拱券、满洲窗,中西合璧的碉楼,是华侨回乡兴建的产物。粗略统计,整个五邑地区,有碉楼数千座之多,另有洋楼居庐逾万。那个年代,钢筋水泥,从何而来?据乡人之言,“红毛泥”均运自欧洲。何谓“红毛泥”?因为由“红毛人”(指最初来到中国的西方殖民者)生产,固有此说。如何运来?经外洋大船运抵潭江,再转小船,沿着汇入潭江的一条条支流,如“新昌水”“白沙水”“蚬冈水”等,溯源而上。所以侨圩、侨校、碉楼、洋楼大多邻水而建,盖因如此。他们当年出去,也经支流到潭江,再顺潭江而下,经崖山出海。一往一返,完成一个回环。广东音乐、浮石飘色、新宁杂志、新会陈皮、卖鸡调从这里走出,一封封鼓鼓的银信、不计其数的金山箱从这里上岸,带回的除了供家人吃穿用度外,还资助了中国第一本中英文字典、中国第一所华侨捐建的新式小学、中国第一家农民排球协会等的诞生。

    看上去平平无奇的潭江,自带一种“事了拂衣去”的豪迈。距离划龙舟的水面不远,有个地方叫公益。公益是潭江南岸的一处港口,取“公众得益”之意。巴金1933年6月10日写了篇题为《机器的诗》的散文,他说:“为了看一个朋友,我做了一次新宁铁路上的旅客。三个朋友伴着我从会城到公益,我们在火车里大概坐了三个钟头。”文中所写,“到了潭江火车停住了。车轮没有动,而外面的景物却开始在慢慢地移动。这不是什么奇迹。这是新宁铁路中的一段最美丽的工程。这里没有桥,火车驶上了火轮就在那上面,让小火轮载着它慢慢地渡过江去。”讲的是始建于1906年的新宁铁路的故事(台山原名新宁,1914年改为现名)。巴金乘坐的年代,新宁铁路从斗山到台城再到江门北街或白沙的干线及支线全部建成,这里成为中国内地最早开通火车的地区之一。遗憾的是,其后日军侵华,这条铁路被炸毁。公益港上,有座胥山堂,为纪念伍子胥而建,1945年江会地区日军在此投降。胥山堂以东,有座名为“青年旅社”的历史建筑,据说当年巴金便旅居于此。

    从公益港顺水而下,就到了牛湾,就是巴金当年记述的轮渡火车的地方。两岸的风光,一如巴金的记述,“那样茂盛的绿树,那样明亮的红土,那一块一块的稻田,那一堆一堆的房屋,还有明镜似的河水,高耸的碉楼。”开通多年的江湛高铁飞跨江面,银白色的高铁列车东来西往。江门推进潭江两岸八镇联动发展,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开平翠山湖工业园区、台山工业新城等一批工业园区联动互补。潭江下游,即为银洲湖,江门水道在此与潭江交汇,奔涌到崖门出海。崖门,为珠江流域八大出海口之一,1279年宋元崖山海战便发生在这里。崖门外,便是黄茅海,连接珠海和台山两地的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在昼夜施工。潭江两岸,正被粤港澳大湾区的臂弯深深揽入怀中。

    潭江流域不过5000多平方公里,何以能汇聚成汪洋恣肆之势?求教方家,得知此间雨量充沛而且山坑水众多。沿海多雨,众人皆知。然山坑水若何?原来此间丘陵众多,丘陵上种树甚多,草木繁盛,下雨时保土蓄水,雨停后缓缓渗水。诸多溪流汇入支流,支流汇入潭江,从而形成浩大水势。

    岭南盛夏,芬芳馥郁。此间的草木如同此间的山水,低调、务实、含蓄,一点一点积蓄力量。山坡上,一串串的黄皮、荔枝、龙眼、香蕉,沉甸甸挂在枝头。水田里,稻子在拔节生长,绿油油的叶片迎风招展,鹅黄的稻穗饱含着丰收的希望。细雨朦胧里,青蛙呱呱叫个不停,池塘里的锦鲤也高一声低一声地应和着,有时叫得比青蛙还响亮。“南国的风物有一种迷人的力量”,诚如巴金所言,静静流淌的潭江两岸,“显示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